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生活

「路邊雜草火成中產網紅單品」,廣東人看完立刻扛鋤頭去挖

2024-05-18生活

你信嗎?北京人花幾百塊買回家的盆栽,竟然是廣州人路邊隨手就能拔來的野草!在微博熱搜上,一場關於"中產綠植"的南北大戰正如火如荼地打響。當北方網友自豪秀出高價購入的"三角梅""滴水觀音"時,南方人哭笑不得:"那不就是綠化帶的野草嗎?"瞬間,不少北方人的"鐘愛之寶"在南方竟成了"路邊雜草"!

你能想象嗎?一株在北方被呵護萬分、視為"高端稀有花卉"的小盆栽,在南方竟然龐然大物、遍地開花?就連那名為"鳳眼蓮"的"富貴植物",在南方也不過是肆意蔓延的"入侵物種"!東北大哥不解:它們怎能在南方長成這副半野蠻的模樣?

細思恐極,當初那些綠意盎然的"生活陽台"、那些夢幻唯美的"小森林角落",會不會其實只是。。。南方人的"景觀帶""公廁三草"?撲面而來的真相,讓北方"植物控"瘋狂掉線!

近兩年,無論是斯堪的納維亞風還是輕奢工業風,室內綠植無疑成了裝修必不可少的點綴。有報道顯示,中產階層購買綠植的人數已超過50%,對應的綠植花卉市場規模更是超過700億元。

其中,龜背竹、天堂鳥和滴水觀音絕對算得上是"綠植三寶"。因為生命力頑強,養護要求又不算太高,很快就在年輕人中走紅。只要種在陽台或辦公桌前,便能擁有一方"私家小天地"。

對北方人來說,能在家中養活這"三寶"著實不易。有人為了呵護心愛的龜背竹,甚至想過把它放進馬桶裏維系水分。還有人掏錢買了加濕器,生怕龜背竹受了半點涼氣。

可就在北方人如此摯愛"三寶"之時,南方網友已經把幾斤重的狗仔鏡頭對準了他們的"寵兒"。只見一位東北老哥激動地分享了自家的"三角梅美植",滿懷愛意地形容它"好看又難養"。

"那不就是我們公園裏的。。。?"廣東人目瞪口呆,因為他們從小見到的三角梅可不是這副嬌小可愛的模樣,而是遍布道路兩旁的綠化樹叢!

接下來發生的一幕更是令人哭笑不得:北方人對著名為"滴水觀音"的盆栽豎大拇指,"我就知道這個不可能是路邊的!"結果南方人迅速發來一張照片——手持一大把碩大無比的"滴水觀音",正是河邊常見的雜草!

最後,關於"鳳眼蓮"的故事把整場鬧劇推向了高潮。東北大哥對"鳳眼蓮"贊不絕口:"這種 exotic 的水生植物,傳說中還有'愛情象征'的花語,絕對不是路邊的常見品種。"

廣東人看著他家那片水面鋪天蓋地的"鳳眼蓮",終於按耐不住大笑出聲——那分明是南方常見的水葫蘆啊!作為入侵物種,水葫蘆在當地根本不值錢,除了餵豬別無它用。

就這樣,北方朋友們的"稀世之寶"在南方儼然是綠化帶、公廁邊、水塘裏最不起眼的"三去車倀"。龜背竹?遮醜綠籬而已。天堂鳥?高架橋下都能長。滴水觀音?這玩意兒可比秧苗還難除!

有人不服氣,決定曬出家中所有綠植求鑒定。誰知無一幸免,山茶花也是綠化帶常客,哪怕是曾被贊"芳香純素"的迷叠香,在雲南也僅僅是行道樹種植品種。

面對南方人的"精神攻擊",不少北方朋友開始破防。一個人說:"我就知道你們南方人嘴太嚴,有這麽好的東西竟然都不跟我們說!"另一個人也由衷贊嘆:"沒想到北方一盆幾百塊的東西,在你們那裏是真的到處都是啊!"

事實上,植物在不同環境中生長狀態的確有天壤之別。南方高溫多雨,許多北方"饞口"品種在這裏生命力就極其旺盛;而在幹冷的高緯度地區,它們自身抵禦能力就大打折扣。

正是這種地理環境差異,造就了南北方人對同一物種截然不同的觀感:一邊視為"寶貝館藏",一邊視為"門前野草"。說到底,都只是人與自然產生的短暫分歧而已。

面對這"南綠北絕"的現象,網友們也是褒貶不一。

有網友認為,中產人士對綠植的熱愛並無錯處,只是南北方人見多識廣的程度不同,觀感自然有差異,誰也不能篤定誰就是"高大上"。

也有網友認為,北方朋友頂多是觀賞品位稍高一些。可不就是養了些路邊雜草嗎?吹噓成"館藏珍寶"未免誇大其詞,被南方人狠狠開了個摯友還怪誰?

當然,還有網友深以為然地說,南方人不應太過驕橫。首先,綠植生長狀況差異確有客觀原因,北方人將其精心栽培乃是職業導致;其次,觀賞植物的審美價值往往也比實用價值更高,南方人不應自命不凡。

而也有看客持完全中立態度,認為"南綠北絕"實屬正常現象,彼此都沒資格對方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雙方各執一詞也無傷大雅,頂多一種地域文化差異的體現罷了。

我們不難發現:時至今日,南北差異仍在延續,但這種差異早已從彼此對抗,蛻變為一種和諧共生的多元文化現象。

正視差異,欣賞差異,擁抱差異,這才是人類社會走向包容、走向文明的最佳路徑。試想,如果全中國人的審美觀都一模一樣、做事方式都如出一轍,那這個世界豈不無趣至極?

毫無疑問,風物不同造就了世界的豐富多彩。就像朋友間的小打小鬧,增添了情誼;如果唇槍舌戰都沒了,人生就真得索然無味了。本該互相尊重,也該從對方那裏學會感恩、珍惜眼下擁有的一切。

"在平凡中找到不平凡,在日常中發掘神奇,這才是生活的樂趣所在。誰又能苛斧作砧鑿,硬生硬去給生活一種標準答案呢?"

這一切,不正是來自生活的智慧提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