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生活

學會制作養護松樹盆景的絕佳方法

2024-07-29生活

學會制作養護松樹盆景的絕佳方法

兌寶峰

松樹因觀賞性強、壽命長、生長緩慢,不需要經常整形就能保持造型的穩定,而成為當前盆景界的主流樹種,業內有「盆景不玩松,到老一場空」之說。

松樹,簡稱「松"。是對松科(Pinaceae)松屬(Pi-nus)植物的總稱。約有80個原生種,並有一些變種和園藝品種。植株多呈喬木或矮灌木狀,有樹脂;樹皮或平滑或縱裂或成片狀剝落;冬芽有鱗片;葉針狀,多為2~5針一束,深綠至藍綠色,有些園藝品種呈金黃色或灰綠色。球花單性同株;球果的形狀多種,對稱或偏斜,有梗或無梗。

圖1黑松 (黃亞飛作)

圖2錦松盆景(上海植物園)

用於制作盆景的松樹種類要求樹幹蒼老,磷古樸,枝葉緊湊,松針短而密實,經過塑形,能夠以小見大,表現古松的神采。常用的有黑松(Pinus thunbergi)及其變種錦松(P.thubergi‘Corticosa')、赤松(P.den-siflora)、五針松(P.parviflora,正名日本五針松)及其園藝種‘大阪松’(P.parviflora‘Aurea')、馬尾松(P.massoniana,盆景界稱「山松")、黃山松(P.taiwanen-sis)等(圖1~7)。

圖3五針松盆景

圖4大阪松(上海植物園作品)

圖5赤松盆景(石景濤作)

圖6馬尾松(何焊光作)

圖7黃山松(東方藝術盆景園)

素材來源

松樹的繁殖常用播種、嫁接及針束扡插的方法。制作盆景可挑選綠化苗木中樹幹較粗、下部有枝條的植株,經截幹處理後培育成盆景樁材。也可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采挖植株矮小、形狀奇特、清奇古雅的黑松、赤松、黃山松、馬尾松等松樹的老樁制作盆景。可在冬季至早春萌芽前的休眠期挖掘,移栽時將主根截斷,多留側根和須根,並帶宿土或用原土在根部打上泥漿,最後在根部套上塑膠袋或用草繩包裹,以保鮮保濕。還要對根、幹、枝進行短截,剪除造型不需要的枝幹,短截前要仔細審視,盡量一次到位,所保留的枝條上一定要有松針,否則就會出現哪一枝不帶松針、哪一枝死亡,全株不帶松針、全株死亡的現象(圖8)。

圖8舞動雲間(張誌剛作)

盆景造型

松樹盆景可根據樹樁的形態,采取修剪與蟠紮相結合的方法,制作直幹式、曲幹式、斜幹式、臨水式、懸崖式、叢林式、文人樹、附石式、水旱式等造型的盆景,樹冠造型有自然式、雲片式,甚至垂枝式、風動式等,並註意對根部的造型,使其懸根露爪,滄桑古樸,此外還要註意不同種類松樹之間的差異,像赤松虬曲多姿,黑松剛健,五針松針挺拔、葉短而密集等,可根據這些特點進行造型。無論哪種形式的松樹盆景都要以大自然中的古松為依據,並參考畫中的松樹,使其既符合自然規律,又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制作盆景時盡量利用樹樁原有的枝、幹進行造型,剪除多余的枝、幹、根,對其走勢進行調整,將向上生長的枝條調整為平展式或下跌式,並註意避免僵直的線條和淩亂的線條出現,使作品剛柔相濟、層次分明。此外,還可用嫁接的技法,在缺枝的部位嫁接同一種類松樹的枝條,以彌補原樁的不足 (圖9)。

圖9何處落塵埃(夏國余作)

需要指出的是,大自然中的松樹很少有舍利幹和神枝,只有少量的枯枝,枯枝也會不久脫落,形成較短的舍利樁結,樁結爛盡,形成「馬眼」。因此像柏樹那樣,大體量的舍利幹用在松樹盆景上就有於自然規律了。但藝術是允許誇張的,可用少量的舍利幹或神枝表現老松歷經歲月滄桑、依然生機盎然的品性,但宜巧而精,小而少,不可過多過大。自然界的松樹雖然會因生長環境的不同,長得千奇百怪,但總的趨勢是挺拔向上,而不像柏樹那樣扭曲盤旋,即人們常說的「松宜直,柏宜扭」,因此在制作松樹盆景時一定要突出其直而挺拔的風采,即便是懸崖式、曲幹式等造型的盆景也不宜過於扭曲(圖10)。

圖10淩空飛渡(鄭永泰作)

一般認為松樹盆景最理想的造型時間是冬季的休眠期至春季的萌芽前,這時樹液流動緩慢,枝條的傷口處基本無松脂溢位,對植株的生長影響不大。而實踐證明,在氣候溫和的地區,松樹盆景的造型一年四季都可進行;而在冬季寒冷的地區,如果沒有完善的保溫措施,就不要在冬季進行了。如果對枝幹做大的造型,當年就不要翻盆動根,即「動上(枝幹)不動下(根部)」。

養護管理

松樹喜陽光充足和空氣流通的環境,耐寒冷和幹旱。平時可放在室外光照充足、通風良好處養護,花諺有「幹松濕柏」之說,養護中宜保持盆土偏幹,不幹不澆,澆則澆透,避免積水和澆「上濕下幹」的半截水。松樹耐貧,不喜歡大肥,每年的春夏秋各施幾次肥即能滿足生長需要,春季施肥宜淡,如果肥液過濃,反而會造成枝葉生長過旺,影響造型。秋季是松芽生長和枝幹增粗的季節,可施幾次腐熟的稀薄餅肥液,使其生長健壯。也可將顆粒肥料放在玉肥盒中,使之緩慢釋放,供植株吸收(圖11)。

圖11蒼松競秀(齊勝利作)

黑松、赤松、馬尾松等種類的松樹針葉較長,為了使其變短,除在春季新葉生長時控制水肥外,還可月「短葉法」,其內容包括切嫩枝、疏芽、摘老葉等,具體操作如下:在7~8月將當年生長的新枝全部剪去,由於植物有自我恢復傷殘、尋找平衡的能力,第二輪新芽在8~9月又會在枝頭生長,可在9~10月將多余的芽疏掉,僅留枝條兩側或水平方向的兩個芽。以後隨著氣候的逐漸變冷,抑制了新芽、新葉的生長,11~12月剪除剩余的老葉,於是植株就剩下第二輪生長的短針葉了;也可在4月中旬以中等長度的新芽為基準,將過長的新芽超出部份掐掉,使之長短相差不大。6~7月植株再次長出新芽後,先將切芽從枝梢切除,一周後再切強芽,以催生較為整齊的第二輪芽。7~8月切除弱芽和延伸不良的芽,每個切口保留2個旺盛的芽。

冬季移至冷室內或室外避風向陽處越冬,保持土壤不結冰即可,溫度過高,反而對第二年的生長不利,也可連盆埋在室外避風向陽處越冬(圖12)。

圖12五針松盆景(孫建軍作)

每2~3年的春季發芽前翻盆一次,翻盆時去掉原土的1/3~1/2,增添部份新土,盆土要求疏松透氣,並有良好的排水性。松樹盆景不論翻盆還是老樁的移栽都要盡量帶些原土,切不可將原來的舊土全部去掉。因為松樹的根系往往與一些菌類(姑且稱之為「松菌」)共生,這些松菌能夠促進根系對養分的吸收,若失去松菌,輕者植株萎靡,重則植株死亡,因此盡量不要裸根種植。對於裸根的松樹盆景,在上盆時最好從其他松樹盆景的盆土中或老松的根部取些土壤,參進新土中,以使根系在松菌的作用下盡快恢復長勢,為保證植株成活和的以後健康生長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