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生活

有同款嗎?來廣東20年,八大「難以融入」,根怎麽紮也不深!

2024-06-28生活

你我皆「凡人」

盛世發「滅聲」

引言:本帖含文字3075字,圖片8張(源自網絡),全部閱讀約需5分鐘!長篇創作不易,還請友友們多支持!如您有相似或不同的體會,均歡迎一起探討,每一個評論我都將認真回復!感謝您的瀏覽!

我是一個從湖南來廣東近20年的「新廣州人」,我在這邊找工作,也在這邊娶妻、生娃,撫養娃兒長大,一年到尾,大多數時候,我都呆在這邊,一般除了過年回老家湖南探親!

對嶺南這片熱土,我個人整體是很喜歡的, 感覺這裏經濟發達、治安環境好、社會氛圍寬松 !但是這麽多年下來,雖然我很早就買了房、落了戶,可老實說內心深處,自我感覺,還是難以完全融入這個城市。

01.語言難以融入

廣東話無疑是中國最有特色的方言,聽起來很有韻味,特別是粵語老歌,自成一派,很有勁道, 比如上海灘,比如射雕英雄傳,前奏一響起,就讓人淚崩! 但令我慚愧的是,我在廣東近20年,卻沒有用心去學過廣東話,以致這麽多年下來,我基本上粵語都聽不懂。

其實我自詡學語言應該不比別人笨,畢竟我學英語都拿了專業八級,中文我也有多年的寫作歷練,對語言的語感應該基礎不差!但是, 或許是因為寬松的環境,平時打交道外地人多,似乎不學粵語也能溝通無障礙 ,放縱了我的惰性,一開始就沒有意識到需要學好粵語,以更好地融入當地。

特別是隨著年齡增長,過了學習一門語言的關鍵期,就更加懶散不想學, 但老實說,不會粵語,也讓我錯失交上原生的朋友,或許還錯過很多看不見的機會 ,更重要的是,讓自己始終覺得自己還是個外地人。

02.飲食難以融入

粵菜是中國四大菜系之一,湘菜只是八大菜系之一, 從某種角度說,粵菜比湘菜應該更加大牌、也更有層次感。 作為湖南人,從小養成的吃湘菜「無辣不歡」的風格,在吃粵菜時,似乎總感覺不怎麽下飯,吃不出味道,有時甚至難以下咽!

由於身在嶺南,自然也會免不了平時要吃粵菜,但個人更喜歡粵式早茶那種琳瑯滿目、豐儉由君的特色,對正餐的一些粵菜菜肴,反而沒那麽喜歡, 比如,我最難接受的是白切雞,有時看餐廳端出來,菜又涼,甚至還有很多血絲 ,看著我都不怎麽敢動筷子。

平時,無論在家裏,還是下館子,老實說,作為湖南人,我更多偏向去吃湘菜。好在珠三角的湘菜館,幾乎每個城市都遍布大街小巷。但是正所謂「桔生淮南為桔,生淮北為枳」, 很多湘菜館食材,感覺不如老家地道,特別是魚,這邊的魚,肉質粗糙,差別不是一般大。

03.氣候難以融入

跟本地人聊天,很多都自感這邊氣候好,我每次雖然附和,但還是有點保留的看法。可能相對小時候的想法,這裏冬天都不太熱,經常可以遊泳,氣候是比湖南好。 但現在年紀大了,對好的氣候理解不一樣了, 總的感覺是,或許老家四季分明的氣候,會更好一些。

嶺南這邊,最為人詬病的或許是三四月的「回南天」,每年持續很多天,再怎麽小心、怎麽註意, 也會搞得家裏地板上、墻壁上濕濕的,關鍵還容易長出一塊塊的黴斑黴菌,讓人直皺眉頭! 到了夏天,又經常高溫雷雨天氣不斷,因為濕熱,搞得人四肢乏力。所以,廣東人幾乎全民都要祛濕。

我覺得嶺南最好的季節是冬天,比別的地方暖和,經常陽光明媚,也很少下雨。 但是,家裏的小孩都抱怨,廣東冬天不下雪不好玩 ,所以,每年孩子們都盼著過年回老家,下雪天可以堆雪人、打雪仗,這些我們小時候司空見慣的娛樂,他們只有回老家才能體驗到。

04.鄰裏難以融入

廣東特別是珠三角一帶,向來以開放、包容的風氣,贏得國人的好感和贊譽。 身居嶺南多年,感覺鄰裏關系簡單而清澈,讓人非常放松, 少很多雞毛蒜皮、雞飛狗跳之事。但凡事皆有兩面性,這種寬松和諧其實來自於大家都「躲進小樓成一統,管它春夏與秋冬」!

說白了,在鄰南地區,鄰裏關系是非常淡漠的, 通常對門對戶的兩戶人家,住了幾年,能成為「點頭之交」已算不錯 ;樓上樓下的,往往很多壓根住了多年都還陌生,很難對上「門牌號」!鄰裏之間的往來,對我們外地人來說,很多都還是「圈子文化」,老鄉之間才會密切。

這與我們老家的鄰裏關系完全不同,我大舅子住在縣城小區,鄰裏之間電梯間,碰到誰都打招呼,一回生、二回熟, 搬進年把差不多整棟樓、甚至整個小區的人都認識。 我們小時候在農村長大,吃個早飯都端起碗在鄰居周邊遊一圈,嘗遍各家美味戀戀不舍回來……

05.職場難以融入

在珠三角20年,我換了三個單位,無論在哪裏,也無論在什麽崗位, 感覺同事始終只是同事,難以成為朋友。 特別是本地同事,一般都仿佛畫了一條「護城河」,他們有他們的圈子,我們外地人有外地人的圈子,大家表面客客氣氣,實則有種「井水不犯河水」的味道。

在老家,職場關系大多很融洽,領導和同事都能打成一片,上班或許更有樂趣! 我看到有黑龍江網友說,她們單位的門衛,還在大門邊開辟了幾小塊菜地,甚至餵了一頭豬, 準備過年殺年豬,分給同事吃。但在珠三角,職場很正規,工作與生活分得很清,上班就是付出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換回過日子的柴米油鹽,所以這種生活,更多是生存。

06.朋友難以融入

珠三角每天都有五湖四海的人過來, 在這邊能夠遇到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朋友,但是很難找到能深交的、知心的。 特別是本地人性格多內斂,很少有本地朋友會邀請你去他家裏,哪怕請吃飯,一般也多在飯店解決,帶你到家裏自己做的「待遇」,恐怕難以享受到。

當然,或許這些也與年齡有關,拉家帶口過日子,不可能再像單身時那樣血氣方剛,做人都會有所保留。 但是,其實我覺得每個人把自己閉塞,也不利於生活豐富多彩, 所以,我一直是開放心態對待交朋友,用我老婆的話說,我總是對誰都能「掏心掏肺」,而別人有時看到我卻像「防火防盜」!

07.風俗難以融入

廣東人稱發紅包為「利是」, 每次10塊、20塊,被譽為全國的一股「清流」! 在廣東人情開支很低,結婚、生娃、做壽的宴席,普通人禮金100、200的,誰都負擔得起,大家做酒做得少,請的圈子也小得很,這個確實要好評,但也存在人情往來少,不免關系冷漠之嫌。

還有一個習俗是, 很多本地人在家裏或家門口供奉神龕,祈求平安遠災,這也是人之常情, 相信每個地方、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但外地人很多是去寺廟拜神祈福,而很多老廣們習俗是請回家裏,特別是在自家門口燒香,或許還是會影響公共場所或別人居家環境吧?

08.習慣難以融入

廣東人的生活習慣「獨步江湖」, 比如,疫情期間排隊,上海男人西裝革履,女人紅唇脂粉,個個都很精致;而廣東男人女人一般都輕松隨意,怎樣舒服怎樣來。 其實,我個人很崇尚這種簡約生活,就像房子裝修,老調的奢華已不流行,但是過於簡陋似乎也不美觀。

網上流傳最出名的老廣形象,是那些「拆遷戶」,穿個短褲,趿雙人字拖,腰間別一串收租的鑰匙…… 全身的「行頭」加起來,不及手上戴的勞力士手表的百分之一! 老廣這種形象深入人心,其實與現實是有出入的,追求精致的人也很多,大街上美女越來越多就是證明!

但老實說,很多本地人生活習慣真的過於簡樸!有句話叫, 在上海,你不知道誰沒錢;在廣東,你可能不知道誰有錢! 我一個鄰居,是個70多的本地老阿姨,平時很不註重吃穿,甚至還到垃圾桶撿廢品賣,可誰能想到她們老倆口的退休金,加起來每月三四萬塊!

總之, 來廣東近20年,雖然嶺南這片熱土有很多地方令我著迷,但是或許「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對我這個不是這邊長大的成年人而言,仍然有很多地方難以完全融入,或許終有一天,當所有的差使交卸後,我會回老家去養老,大概這就是中國人的落葉歸根情結吧!

後記:我前期寫過好幾篇湖南人在廣東的感悟系列,每篇都有幾百甚至上千的點贊或評論,我的口號是「一次與君相識,長久與君相知」,所以每一篇我也都堅持認真回復每一個評論!這次為了參加平台的「長文創作激勵計劃」,推出這篇新的湖南人在廣東感悟長帖,惟願也能得到網友們的喜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