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生活

ChatGPT:利用數學模型逐步解密劉謙春晚魔術!令人驚嘆的計算!

2024-02-12生活

劉謙春晚魔術讓人嘆為觀止,很多人看完之後就說了,這個魔術的背後,其實是一個數學上的問題,它被稱為 約瑟夫問題, 那你知道是怎麽計算出來的嗎?ChatGPT利用數學模型的全解密來了,你能看懂嗎?

步驟 1: 撕牌和重組

原始狀態 : 開始時有44張完整的撲克牌。

操作 : 每張牌被平均撕成兩份,然後所有的半牌被疊在一起,形成一個新的牌堆。

數學描述

  1. 牌的數量變化 : 初始牌數 N =4,每張牌被撕成兩半後,牌的總數變為 N ′=2 N =8。
  2. 重組後的狀態 : 如果考慮每一半牌為一個獨立的元素,那麽撕牌和重組後,我們有一個包含88個元素的集合。在這一步驟中,集合中元素的具體排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數量的變化。

公式

N ′=2 N

其中, N 是原始牌數, N ′是操作後的牌數。

結論

第一步的操作實際上是一個簡單的數量變化過程,透過將每張牌撕成兩半並重組,我們將牌的總數從44增加到了88。這一步驟為魔術的後續操作設定了基礎,即開始時我們處理的是88個元素(半牌)的集合。這種變化是魔術的物理和視覺基礎,為接下來的步驟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接下來的步驟將涉及更復雜的操作和數學分析,每一步都基於這個初始的元素集合進行變化和操作。

步驟 2: 移動牌堆頂的牌

在這一步中,觀眾根據自己名字的字數將牌堆頂部相應數量的牌移至牌堆底部。這個操作改變了牌的初始順序,為後續的魔術效果奠定了基礎。

操作 : 設觀眾名字的字數為 x ,則牌堆頂的 x 張牌被移至牌堆底。

數學描述

  1. 置換操作 : 這一步驟可以視為對牌堆進行一個置換操作。假設牌堆是一個有序列表,這個操作相當於將列表的前 x 個元素移動到列表的末尾。
  2. 公式表達 : 如果將牌堆表示為一個序列 S ={ s 1, s 2,..., s 8},其中 s 表示序列中的第 個元素(即一半牌),那麽將牌堆頂的 x 張牌移至牌堆底的操作可以表示為序列的重新排列:

S ′={ sx +1, sx +2,..., s 8, s 1, s 2,..., sx }

這裏, S ′是操作後的序列。

數學模型

我們可以使用模運算來表示這個操作的效果,對於序列中的每個位置我 ,新位置我′ ′可以透過以下方式計算:

′=( + x −1)模組 8+1

這個公式考慮了將牌移動到底部後的新位置,其中mod 8模組8確保了位置編號在11到88的範圍內迴圈。

結論

第二步透過個人化的置換操作(基於名字的字數),改變了牌的順序,為魔術的最終效果建立了條件。這個過程的關鍵是觀眾的名字字數 x ,它直接決定了牌的新順序。透過這種方式,魔術師利用數學原理(特別是序列置換和模運算)來控制牌的順序,為達到最終的魔術效果奠定基礎。

步驟 3: 將前三張牌放在牌堆中間

此步驟中,觀眾將牌堆頂的前三張牌插入到牌堆的中間。具體操作涉及重新排列牌堆的順序,增加了牌序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

操作 : 從牌堆頂部取出三張牌,然後將這三張牌插入到牌堆的中間位置。

數學描述

假設牌堆重新排序後的序列為 S ′={ s 1, s 2,..., s 8},其中 s我 表示序列中的第 張牌。將牌堆頂的三張牌插入到牌堆中間的操作,可以看作是將序列′ S ′的前三個元素 s 1, s 2, s 3移動到中間某個位置。由於"中間"這個位置在這裏是相對寬泛的,我們可以具體定義為將這三張牌插入到第四和第五張牌之間作為一個範例。

公式表達

考慮到牌堆中牌的總數仍然是8張,將 s 1, s 2, s 3插入到中間的具體操作可以視為一個序列的再次置換。如果我們定義插入位置為 p (在這個例子中, p 為4,意味著插入到第四張牌之後),序列重新排列的結果為:

S ′′={ s 4, s 5, s 1, s 2, s 3, s 6, s 7, s 8}

這裏, S ′′是操作後的序列。

數學模型

由於這一步驟的操作較為具體且有多種執行方式(即中間位置的具體定義可能有所不同),一個通用的數學模型需要根據實際操作的細節來定義。但是,基本的思路是透過一個序列的分割和重組來實作:

  1. 分割序列為三部份: 一個 ={ s 1, s 2, s 3}, B ={ s 4, s 5},和 C ={ s 6, s 7, s 8}。
  2. 重組序列為: S ′′= B + 一個 + C

結論

第三步透過將牌堆頂的三張牌插入到牌堆中間的操作,改變了牌的順序,進一步增加了魔術的不確定性。這種透過分割和重組序列來實作的操作,體現了魔術師如何利用簡單的數學原理來創造出看似隨機但實際上是精心設計的牌序,為魔術的最終效果提供了基礎。

步驟 4: 根據地理位置選擇牌數

在這一步中,觀眾根據自己的地理位置(南方人、北方人或不確定)從牌堆頂部取出不同數量的牌(分別是1張、2張或3張)並將這些牌插入到牌堆的中間。這一操作不僅增加了個人化元素,還進一步復混成了牌序。

操作 : 設南方人取1張牌,北方人取2張牌,不確定的情況下取3張牌,然後將這些牌插入牌堆中間。

數學描述

n 為根據地理位置決定的牌數( n =1對南方人, n =2對北方人, n =3對不確定情況),假設 S ′′={ s 1, s 2,..., s 8}是當前牌堆的順序,將頂部 n 張牌插入到中間的操作可以被看作是一個重新排列過程。

公式表達

考慮到插入位置的靈活性,這裏以插入到第4張牌之後為例,重新排列後的序列可以表示為:

  • 如果 n =1, S ′′′={ s 2, s 3, s 4, s 1, s 5, s 6, s 7, s 8}
  • 如果 n =2, S ′′′={ s 3, s 4, s 1, s 2, s 5, s 6, s 7, s 8}
  • 如果 n =3, S ′′′={ s 4, s 1, s 2, s 3, s 5, s 6, s 7, s 8}
  • 數學模型

    在這個步驟中,序列的重新排列取決於選取的牌數 n 和插入位置。如果我們定義插入位置後的第一個元素為 p (在此例中, p =4),則新序列的構建可以透過以下方式概括:

    1. 將序列 S ′′分割為兩部份: 一個 ={ s 1,..., sn }和 B ={ sn +1,..., s 8}。
    2. 將一個 一個 插入 B 的指定位置 p

    結論

    第四步透過個人化的選擇操作(基於地理位置)進一步改變了牌的順序,增加了魔術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這一步驟不僅展示了如何根據觀眾的具體情況調整魔術的過程,還體現了數學原理在處理復雜資訊和建立個人化體驗中的套用。透過這種方式,魔術師能夠在保持魔術過程不可預測的同時,確保最終效果的實作。

    步驟 5: 根據性別扔掉牌堆頂的牌

    在這一步,觀眾根據自己的性別決定扔掉牌堆頂的牌數:男生扔掉1張,女生扔掉2張。這一操作進一步簡化了牌堆,為最終的魔術效果做準備。

    操作 : 設 g 為性別決定的扔牌數(男生=1 g =1,女生=2 g =2),則從牌堆頂部扔掉 g 張牌。

    數學描述

    假設當前牌堆的順序為 S ′′′={ s 1, s 2,..., s 8},扔掉頂部 g 張牌後,牌堆的新順序可以表示為 S (4)={ s克 +1,..., s 8},加入剩余牌的重新編號,我們得到新的序列 S (4).

    公式表達

  • 如果 g =1,則 S (4)={ s 2, s 3,..., s 8}。
  • 如果 g =2,則 S (4)={ s 3,..., s 8}。
  • 數學模型

    這個操作實質上是序列的縮減,可以透過如下方式概括:

    1. 從序列 S (4)移除前 g 個元素。
    2. 重新編號剩余的元素,形成新的序列。

    這個過程可以表示為 S (4)= S ′′′−{ s 1,..., sg },這裏的 "-" 表示從序列中移除指定的元素。

    結論

    第五步透過根據性別來決定扔掉牌堆頂的牌數,進一步調整了牌堆的順序和大小。這一步驟不僅簡化了牌堆,為後續的操作減少了復雜度,也增加了魔術的個人化和參與感。透過這種方式,魔術師能夠控制牌堆的狀態,同時讓觀眾感覺自己的選擇對魔術的結果有直接影響,從而增強了魔術的互動性和吸重力。

    步驟 6: 執行"見證奇跡的時刻"迴圈

    在這一步,觀眾被引導執行一個迴圈操作:每說出一個字,就將牌堆頂的一張牌放到牌堆底。這個過程不僅為魔術增添了儀式感,而且透過一系列可預測的操作影響了牌的最終位置。

    操作 : 對於預定的短語或句子,每個字對應一次操作,即將牌堆頂的一張牌移至牌堆底。

    數學描述

    設句子有 w 個字,因此迴圈操作執行 w 次。假設操作開始前牌堆的順序為 S (4)={ s 1, s 2,..., sn },其中 n 是經過前面步驟調整後牌堆中剩余的牌數。

    公式表達

    每執行一次操作,牌堆的順序更新為將頂部的牌移至底部。如果將這個操作表示為函數 f S ),則 w 次操作後的牌堆順序為(4)) fw ( S (4))。

    數學模型

    考慮到每次操作都是將頂部的牌移動到底部,這個過程可以視為一個迴圈右移操作。在執行了 w 次迴圈右移後,牌堆的新順序可以用以下方式表示:

    1. 對於序列中的每個元素(牌)我 s我 ,其在操作後的新位置我′ ′可以用模運算來計算: ′=( + w −1)模態 N +1

    這意味著每張牌都向右移動了 w 個位置,而模態 N 確保了位置編號在正確的範圍內迴圈。

    結論

    第六步透過重復的迴圈操作,進一步加深了觀眾對魔術過程的參與和期待。這一步驟的數學背景基於序列的迴圈置換,確保了操作的可預測性和可控性,同時也為最終揭示魔術效果的牌創造了條件。透過巧妙設計這些看似簡單的操作,魔術師能夠精確控制牌的最終位置,為魔術的成功提供了數學上的保障。

    步驟 7: 最終操作直到只剩一張牌

    這一步是魔術的關鍵環節,透過一個決定性的淘汰過程直到牌堆中只剩下一張牌。具體操作是:從牌堆頂開始,每次先將牌堆頂的一張牌放到牌堆底,然後扔掉接下來的一張牌,重復這個過程直到只剩下一張牌。

    操作

    1. 將牌堆頂的一張牌移至牌堆底。
    2. 扔掉現在的牌堆頂的一張牌。
    3. 重復上述步驟,直到牌堆中只剩一張牌。

    數學描述

    設開始時牌堆中剩余牌的數量為 n 。在這個過程中,每完成一作(兩步為一輪),牌堆中的牌數減少1張。重復此過程,直到牌堆中剩余1張牌。

    公式表達

    這一過程可以用遞迴的方式表達。設 f n )表示開始時有 n 張牌,經過上述操作過程後剩下的牌的編號。因此,每作後牌的總數變為 n −1,且操作影響牌的順序。

    數學模型與計算

    這個過程實質上是約瑟夫環問題的一個例項,其中每次移除的是每作的第二張牌,而不是通常約瑟夫問題中直接指定的固定步長內的元素。在這種特定情況下,計算最後剩下牌的原始位置或編號需要考慮整個淘汰過程的影響。

    解析與結論

    由於每作都會移除一個元素,直到只剩一個元素,這個問題的解析解依賴於具體的牌數 n 和操作細節。對於簡化的情況(如每次確實只是簡單地執行上述兩個步驟),最終剩余的那張牌的位置可以透過模擬整個過程或套用約瑟夫環問題的相關數學公式來確定。

    然而,魔術的具體環境下,最後剩下的那張牌通常是透過魔術師的巧妙設計預先確定的,而不僅僅依賴於隨機的或看似隨機的淘汰過程。魔術師透過控制開始時牌的順序、淘汰的節奏以及觀眾的參與,確保了最終的魔術效果既令人驚訝又顯得不可思議。

    因此,雖然這一步驟表面上看似簡單的數學操作,實際上是魔術師精心設計的結果,旨在透過精確控制過程來達到預定的魔術效果。這種控制涵蓋了從開始到結束的整個魔術流程,展示了數學原理與藝術創造力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