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生活

全網都在宴請童年的自己,可這一切還有意義嗎?

2024-01-05生活

你有年少不可得之物嗎?

最近, 「宴請童年的自己」 的話題出圈,越來越多的網友開始曬出自己的「年少不可得」——

網友@反方向的蛙發了一條朋友圈,說:「過年帶孩子上超市,發現旺旺大禮包才二十多元一包,我在那站了好久,小時候一直以為大禮包要一兩百,貴到媽媽連問價都不問就直接告訴我不行,不給買。」

她最後給孩子買了一大包,也給自己買了一大包。

網友@錢多多釋出了一個拆奇趣蛋的影片,配文:「應該是包裝很難開啟吧,以至於二十歲,才勉強開啟。」

原來她小時候一直覺得這個東西很高級,是富家小孩的零食,去超市自己都不敢多看一眼,長大後才發現,原來這東西沒有自己想象中那麽高檔,小時候因為各種原因要不了的東西,長大後也可以彌補自己了。

網友@周周說,小時候羨慕別人家門口的奶箱,覺得這個東西很高級,價格肯定很貴,也不敢和爸媽說想要,後來長大懷孕後就去訂,沒有想象中那麽好喝,但卻是住哪裏都會去訂。

除了宴請童年時物質匱乏的自己,也有網友 從不斷被打壓輕視的家庭環境中長大,在有能力時決定按自己的方式重養自己一遍。

重新尋找自己的愛好,甚至重新學習自己喜歡的專業,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不再聽從父母的安排,重新安排自己,過上自己想過的人生。

「自己花錢讀了研,做了近視眼手術,學了遊泳,每年出去自駕遊,去看我‘愛豆(偶像)’的演唱會,買了喜歡的車,這麽想想,對自己還是挺好的,生活如意。」

「畢業參加工作過後,我把牙齒矯正了,雙眼皮做了,出國旅遊了,還報了遊泳班學會了蛙泳,體驗了吉他 (堅持不了手好痛哈哈),報了爵士舞,自學書法,真的是把自己養一遍。」

每個重養一遍自己、宴請幼時自己的人,都有一個缺憾、不被滿足的童年。

而他們在長大了有能力之後,盛情款待了童年的自己,也開始力所能及地宴請現在的小朋友。

成都有位攤主迎來了兩位小顧客,小朋友的錢只夠買一份,兩人的家也不順路,於是他們讓攤主把一份小吃分成兩份。

攤主知道後,毫不猶豫給孩子們裝了兩個碗,加量不加價,邊做還邊說:「知道你們餓了,給你們多來點。」

對此,有網友說:「老板只是想到自己少年時的窘迫,補償幼年的自己,這是一場超越時間空間的對話。」

也有網友說: 「攤主請了四個人,兩個小朋友,少年時的自己,以及螢幕前的你。」

是啊,歷經年少的不可得後,長大成人後的我們終於可以彌補自己童年的遺憾,與曾經不得解的自己的和解,更能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盡量去減少小朋友的遺憾,這何嘗不是一種與自己和解的方式呢?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經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太多人被年少不可得之物困了一生,心裏匱乏的人是過不好這一生的。

童年物質匱乏帶來的缺憾、膽怯,都會影響我們很長很長一段時間,匱乏感綁架了不止整個童年,亦可能是一生。

所以,宴請童年的自己和重養自己一遍,其實都是一種彌補心態,但滋養的其實不是童年的自己,而是當下內心仍舊匱乏的自己。

物質上的匱乏容易依靠經濟條件的改善去彌補,精神上的匱乏卻需要我們一遍遍在精神層面去富養才可緩解。而且,物質上的報復性補償只能短暫緩解內心的空虛,真正的和解,是精神上的和解。

來源:視覺中國

有很多人在彌補自己童年的遺憾、得到小時候最夢寐以求的東西後,並沒有想象中那麽開心,反而是淡淡的憂傷,有一種「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的惆悵。

10歲喜歡的東西,20歲才擁有,這一切還有意義嗎?

當然有了。

當你覺得有意義的那一刻,你才算是真正和不被滿足的過去和解。

我們永遠無法穿越時光回到過去,去滿足幼時受盡委屈的自己,但卻可以在長大後,給自己內心送上最大的慰藉。

這個慰藉可以是一次物質補償,是小時候渴望擁有的零食,是小時候想學卻礙於各種原因無法向父母開口的興趣課程,是小時候想去卻無法抵達的遠方等等。

但要知道,所有物質補償終究是為了讓長大成人的自己明白——原來我已經成長到擁有了改變當下、創造未來的力量了。

而這個能力,是幼時的你困於原生家庭中、困於一次次遺憾中無法擁有的。

但如今你已經長大了。你可以去彌補你的遺憾,去滿足你的年少不可得,去把自己重新養一遍,把自己從泥沼的環境中拉出來,用盡辦法把自己從過去的遺憾中解救出來,讓自己的內心不再停留在匱乏的原地。

困於過去,我們心裏的小孩永遠無法長大,即使我們的身軀已長成了大人。 但學會向前看,我們內心的孩子才算真正長大了。

同樣,成長的意義也在於,我們終於能夠重新有機會以父母的視角去理解他們的無奈。

就比如對於奇趣蛋,有網友說:

「大家都在惋惜童年,只有我明白了父母當年為什麽不買,這個小破玩意兒都賣十來塊,現在的我也不想買。」

「這是我小時候最渴望擁有的,現在十幾塊一個,我只覺得他怎麽不去搶。」

小時候不懂柴米油鹽,只覺得別的小朋友擁有了自己也得擁有,但長大了自己操持柴米油鹽後,才發現,原來父母的「不給、不買」下藏著的,可能是生活的無奈。

也許他們也願意為我們買上一個,只是經濟有限的他們無法在保證我們一日三餐的情況下,有多余的錢去購入這無關痛癢的零食。

也許他們受困於時代教育的局限,不懂如何科學養育孩子,認為有口飯吃、餵養長大就好,不曾關註孩子的精神需求。

有些遺憾已經造成,最重要不是揪著不放,而是與其和解。

不僅和自己和解,亦是和父母和解。

但不和解也沒關系,只是我們要認識到,此刻我們的痛苦,根源並不在自己,不和解其實就是在用他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所以停止內耗,放下遺憾,學會自我關懷,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彌補遺憾,為未來減少更多的遺憾。

來源:視覺中國

【了凡四訓】裏說:「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從前的事情再多,到昨天為止就全部無關了。以後的事情,不管發生什麽,從今天開始就當重頭來過。

很喜歡這句話: 「壞訊息是現在開始你要靠自己,但好訊息也是,現在開始你可以靠自己了。」

遺憾也許永遠無法彌補,但在遺憾中長大的我們,依舊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讓自己所有的遺憾、創傷都在自己這裏得到療愈,然後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在遺憾中成長起來,然後專註當下,好好生活,為減少未來的遺憾而努力。

作者:月月;來源:微信公眾號行動派(ID:xingdongpai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