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生活

互聯網時代的年輕人,開始惡補生活技能

2024-05-19生活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王晶 實習生 李桐

近段時間,以「3分鐘教你正確挑水果」「你不了解的生活小技巧」「教90後00後生活」等為題的影片走紅網絡。一些地方甚至推出了「公益烹飪課」「維修課」等線下生活技能課程,名額常常「秒光」。

盡管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可便利獲得各類物品和服務,但還是有不少年輕人透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努力補足生活技能。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進行的一項有1000名青年參與的調查顯示,44.2%的受訪青年覺得自己是生活「能手」,45.7%的受訪青年坦言「勉強算是」,有92.9%的受訪青年認為即使在互聯網時代,仍有必要學會多種生活技能。

圖源:中國青年報

年輕人愛上生活技能小影片

在北京實習的00後章曉楠正在體驗人生第一次獨自生活,除了工作,一些從未接觸過的家務經常讓她感到心累。「我剛到北京的時候是爸媽陪著一起的,後來他們回老家了,我還通影片讓他們教我做飯。」章曉楠說,盡管打通影片給父母很容易,但總有一些時刻只能自己面對,「我還是比較想提升自己生活技能的,所以關註了很多生活類博主。」

當下的年輕人最希望補足哪些生活技能?中國青年報此次調查顯示,整理收納(46.2%)、做飯(45.2%)、打掃衛生(40.8%)排在前三位,獲選率均超過四成。其他還有:簡單的安裝維修(36.3%)、洗衣服(34.6%)、醫藥急救知識(33.9%)、挑選肉蛋瓜果等菜品(31.8%)、手工制作(31.3%)、理財知識(28.8%)、時間規劃(27.7%)、縫紉修補(26.6%)等。章曉楠告訴潮新聞記者,自己最近正在學習鉤針,並織了許多用於布置房間的物件,「希望能讓家裏人覺得我可以把自己照顧得很好。」

值得註意的是,雖然在調查中91.2%的受訪青年期待社會上開設更多生活技能相關的課程,但不少人坦言,基本上只有遇到「麻煩」了才會去上網「取經」,時間久了可能就忘記了。「網絡上資訊很豐富,想知道的話隨便搜一下就有,沒必要再特意記下來。」章曉楠說。

一些生活技能小影片 圖片來源於網絡

潮新聞記者了解到,有相當數量的年輕人更傾向於把觀看生活技能課程影片作為日常消遣。目前就讀於武漢大學的張楊提到,朋友曾推薦自己看「沈浸式深度清潔室內衛生」的影片用來解壓,「看著影片裏的房間一點一點變幹凈,人也舒暢很多。」張楊發現,自己事後也記不起來影片中所教授的清潔技巧,「就圖一個新奇有趣」。

浙江財經大學研究生李慧敏則坦言,現在的工作和學習壓力太大,看生活技能類影片像是一種對生活的回歸,可以很好地緩解壓力。「我很喜歡在不同的平台看‘出租房臥室改造’這樣的影片,一方面將冰冷的房間改造成溫馨的樣子,給自己一份家的安全感,另一方面透過自食其力改造或者自學生活技能,也更能體現出自己的價值和成就感。」

熱愛生活, 學會生活

對當下年輕人迫切提升生活技能的想法,浙江財經大學法學院社會工作系副教授聶玉梅很支持。她認為,技多不壓身,透過互聯網上小影片、碎片化的學習方式,可以讓生活更便利,甚至提升幸福感,「例如透過觀察包裝、成分表等等來提高甄別假冒偽劣產品的能力,提升食品安全意識,何樂而不為呢?」

聶玉梅表示,生活技能類影片其實在過去幾年就有出現,越來越多的人在居家辦公、居家學習的過程中意識到了生活技能的重要性,因此該類影片熱度一直在上升。

「我還觀察到有‘琳媽’這樣教年輕人生活技能的賬號,以第二人稱的視角傳授生活技巧,就像媽媽對孩子說話一樣。」李慧敏直言,這樣的影片能夠彌補在外上學或務工的年輕人內心對家庭的思念,「甚至對很多原生家庭不幸福的年輕人來說,都是一種很好的慰藉。」

圖源:生活技能賬號「琳媽」

潮新聞記者註意到,目前,國內各大高校均開設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等公共課程或講座,旨在幫助學生更好地從學校過渡到社會,學習和培養相關的職業能力,但其中對於學生的生活技能指導卻比較少。

「學生要更好地融入社會,能應對生活中小事的困擾是很重要的一環。」聶玉梅回憶道,有許多學生畢業後的第一年,常常給自己打電話或發訊息,傾訴自己在下班後的手忙腳亂。聶玉梅認為,這也說明在學校開設生活技能選修課程是很有必要的,不僅能提供一個更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還能更好助力學生融入社會,更好應對生活中的困擾,發展學生的多樣化技能。

「有資源有能力的學校應該開設相關生活技能的選修課,比如插花、烹飪、修理小家電等等,系統性的學習會比碎片化的學習方式更加有效果。」聶教授認為,生活經驗的來源不僅只有家庭,學校也應當用更加豐富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發展多樣化的技能。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