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你還在給孩子講格林童話?千萬要慎重選擇,裏面很多內容少兒不宜

2024-06-03育兒

對於格林童話中的故事,除了小時候知道的幾篇經典(如小紅帽、白雪公主、灰姑娘、漁夫和金魚等)之外,還真從未細細讀過裏面其它的故事,托兒子的福,為了滿足兒子聽故事的願望,我們買了一本格林童話。

剛開始出於對格林童話的信任,我自己看都沒看就直接給兒子讀了起來,可是讀著讀著我就讀不下去了,因為裏面有些情節實在不適宜講給孩子聽,可孩子又在旁邊催著,於是趕緊急中生智自己將內容改編改編給兒子講了一個媽媽版的格林童話。

趁兒子睡著了,我拿起格林童話仔細地研究起來,發現裏面有許多內容實在是少兒不宜,媽媽們在給孩子們講這些內容時一定要慎重選擇,千萬不能全部照搬地灌輸給孩子,否則真地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我簡單總結了一下,格林童話裏的故事包含的不良內容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 有些內容太殘忍,容易培養孩子的暴力傾向

如【沒有手的姑娘】,內容是有個惡魔與一個磨坊主做了一筆交易,磨坊主把女兒給他,他給磨坊主大筆財富,女兒不願意惡魔沒辦法接近,於是惡魔就讓磨坊主砍掉了自己女兒的雙手。又如在【萵苣姑娘】中,一對夫妻吃了巫婆的萵苣,只好把女兒給了巫婆,巫婆把長大後的萵苣姑娘囚禁起來,後來一個王子與萵苣姑娘相愛,巫婆為了阻止兩人相愛,弄瞎了王子的眼睛。還有下邊的【金鵝】中,不是砍傷胳膊就是砍傷腿。類似這樣的故事還有許多,這樣的內容你敢給孩子讀嗎?這是不是在培養孩子的暴力傾向?

二、 故事人物的成功都不是靠自己的努力,不宜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格林童話裏許內送流量備援容錯機制人公不是靠仙人幫助就是靠天上掉餡餅的運氣獲得了最終的成功,如後邊講到的萬能博士,本來是個大字不識的農夫,胡亂說了幾句話後便好運連連;又如灰姑娘,靠著仙女的幫助成了王子的妻子;再如〈金鵝〉裏的小傻瓜,居然靠著給了小老頭一點吃的就娶上了國王的女兒,而且還繼承了國王的王位……我當然知道這是童話故事,也就是說看這些故事的時候不能當真,但是到底應該不應該當真得等到我們有了辨別能力之後才能確定,所以在給孩子們講這些故事時,給孩子補充點適當的內容還是應該的。

三、 有些內容沒有是非觀念,容易教壞孩子

如大家很熟悉的【大拇指】故事。一個農夫和老婆生了一個孩子,只有大拇指那麽大,但卻很聰明,一天大拇指鉆在馬耳朵裏指揮馬,被兩個過路的人看見了,過路人就想把大拇指買走賺錢,大拇指爸爸本不同意,說「這是我的孩子,給多少錢也不會給你們。」但大拇指悄悄告訴他爸爸,讓爸爸賣了他,他還會回來的,於是他爸爸就把大拇指給賣了。看看大拇指的爸爸,剛開始說話還真像個父親,可一聽到大拇指說不但可以得錢,人也還能回來,馬上就將良心掖到腋下,把錢揣進了褲兜。不管那兩個人出於什麽目的,你不賣孩子不就算了嗎?孩子沒有非觀念,出了那樣的主意,那當父親的也沒有嗎?這樣做豈不是在鼓勵孩子騙人嗎?但故事顯然是在誇大拇指的機智,但這也能算是機智嗎?這種機智你敢教給孩子嗎?

再如【萬能博士】,說一個目不識丁的農夫在醫生的指點下自己掛牌當了「萬能博士」,一次有個貴族老爺丟了錢,請萬能博士到家幫忙找出小偷,萬能博士隨便說了幾句話就讓做賊心虛的小偷誤以為自己被發現了,小偷怕事情敗露,許諾萬能博士只要不告訴老爺就可以得到一大筆錢,結果萬能博士最後分別從老爺與小偷那裏各收了一大筆酬金,而且成了遠近聞名的人物。看清楚這個萬能博士是什麽人了吧?一個黑白兩頭吃的貪心之徒!但格林童話中講述這個故事的態度卻明顯偏向於這個掛羊頭賣狗肉的所謂萬能博士,如果照讀,則可能誤導孩子,讓孩子認為小偷的錢或壞人的錢就是可以拿的,這種教育對小孩子思想的形成是非常危險的。

四、有些故事中報復心理太強,不適宜培養孩子健康的心態

在【格林童話】中,因為一點小事就極為狠毒地報復別人的故事比比皆是,而且很多報復手段都讓人不寒而栗。比如在故事【金鵝】中,有個男人養了三個兒子,最小的叫小傻瓜,大兒子去森林砍柴,碰到一個小老頭,小老頭向他討東西吃,他不給,結果砍柴的時候就砍傷了自己的胳膊;二兒子也不給,就砍傷了自己的腿;三兒子給了,最後就娶了公主,還當了國王。

同樣的還有【森林中的三個小矮人】,小姑娘把吃的分給了三個小矮人,三個小矮人就祝她長得越來越美麗,說話就吐金子,還讓國王娶她做王後;小姑娘繼母的女兒沒分給他們吃,他們就讓小女孩長得越來越醜,說話吐癩蛤蟆,還無法善終。

這兩個故事應該主要是在講好人有好報,但聽起來總有種「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道氣勢在裏邊,只是因為人家不給他吃人家的東西,故事裏的小老頭和三個小矮人就以極其殘忍的手段報復幾個孩子,這幾個孩子充其量只能說不善良,但小老頭和三個小矮人與這幾個小孩子相比起來就可以用「惡毒」兩個字來形容了,但故事並未對小老頭和小矮人進行批判,因為給了他們東西吃的人以後還要靠這些惡毒的人走向幸福呢。如果毫不選擇地把這些內容講給孩子聽,除了能把孩子嚇得以後無論見了誰都要把手中的東西拱手相讓外,就是讓孩子學會了如果別人不滿足我的要求我就可以不擇手段地報復他們,即使孩子想要的東西的所有權本來就是屬於別人的。

再如【吹笛手】,意思是講以前有一座城市裏有許多老鼠,人們想了許多辦法都不能把老鼠趕走。後來來了一個吹笛手,人們向吹笛手承諾,如果他能把老鼠消滅掉就付給他1000個金幣。後來吹笛手吹起笛子把老鼠引到河裏淹死了,人們卻不講信用,拒絕付錢。於是吹笛手又吹起笛子將全城所有的小孩子都引到一個山洞裏,之後將洞口關閉。故事的最後一句話是「很多年過去了,小孩子一個也沒有回來。」城裏的人們肯定是錯誤的,對此我不想多費口舌,我只是想問一問大家,如果你是那個吹笛手的話,你會不會效仿吹笛手的做法?

最後看看【山雀和熊】的故事,就因為熊說了句小山雀是私生子,山雀的父母就發動了一場鳥獸之戰,用兄弟姐妹的血肉之軀換得了戰爭的勝利,最終以逼熊認錯了事,熊信口雌黃固然是不道德的,山雀父母的做法難道就值得肯定嗎?在我的眼裏,他們只不過是一群雞腸狗肚之徒而已,如果不加評論地給孩子講這些故事,豈不是在培養孩子牙眥必報的狹隘心理?

格林童話能夠流傳到今天,確實有許多值得人稱道的地方,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經典之中也難免會包含些許糟粕。看到【貓和老鼠合夥】的時候(講的是貓突然要和老鼠合夥,共同弄了一罐油說是備過冬之用,結果貓卻偷偷自己把油都吃完了。老鼠意見還沒提完,貓就很不講理地把它也給吃了),文章是以「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收了尾。

看到這裏,我似乎明白了,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格林兄弟可能就是想把這個世界的真實面目以童話的方式展現給我們,他們並未想對這個世界做更多的評判,但實際上在他們講述這些故事的時候,他們還是或多或少地融入了一些自己的感情色彩。優秀的前人也不一定都是完人,所以無論如何,在我們給孩子講這些故事的時候還是應當慎之又慎,給孩子過濾掉那些不適宜他們的東西,讓孩子在接受經典的同時能培養一顆健康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