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催著寫,不是逼著學,而是這樣做!

2024-10-20育兒

有個媽媽在知乎上提問:孩子討厭學習,是不是天生的?

她感慨萬分道:孩子乖巧聽話,跟爸爸媽媽關系也不錯。但一提到學習,就一副蔫蔫的狀態,感覺跟上刑似的。

磨磨唧唧3小時,做不完兩道數學題。

背英語單詞,不出五分鐘,就開始唱歌。

一旦催他,孩子就氣得崩潰掉淚,惹急了,就摔本子。

這位媽媽被逼得沒辦法:這祖宗,徹底沒救了!

評論區很多父母,也感同身受:「我輔導孩子寫作業,一靠吼,二靠逼,三靠忍,真懷疑是不是他的智商有問題?」

不少孩子在父母「壓力」的驅使下,才稍微蠕動一點兒,想讓他們自覺主動學習,簡直難於上青天!

事實上,孩子不愛學習,歸根結底是因為缺乏內驅力。

曾有教育博士說:

「天賦也好,家庭環境也罷,真正推動一個孩子不斷努力、持續進取的力量,其實正是他們後天被喚醒的強大內驅動力。」

當孩子不愛學習,父母催著學,逼著學,都是下下策,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教育的最高境界: 激發孩子的內驅力,變討厭為熱愛。

01孩子為什麽會缺乏內驅力?

01 父母過度的外力,破壞了孩子的內驅力。

教育專家安琪拉·達克沃斯曾在TED論壇上說: 「每個孩子強烈的學習興趣,一定來自與生俱來的內部驅動力。」

為什麽很多孩子成長過程中,卻逐漸對學習失去了興趣?

不少家長在小升初和中考分流的雙重壓力下,為自家孩子的未來憂心忡忡,會過度使用各種「外驅力」,督促孩子學習:

給孩子布置大量的學習任務,嚴格督促,不允許孩子偷一點懶。

但這樣的做法,只會適得其反,讓孩子的學習體驗更差,無形之中也破壞著孩子的內驅力。

葡萄牙的一項心理學和教育學研究發現,即使是剛剛上小學的孩子,內驅力和外驅力也能給他們的成績帶來顯著影響。

實驗結論表明:

小學一到四年級時,內驅力越強,成績越好,二者高度相關;

一到三年級時,外驅力與成績不相關,對成績沒有明顯影響;然而到了四年級時,外驅力變成負相關,即體驗到更多外驅力的孩子,成績會更差。

當外力過強時,孩子絲毫體會不到學習帶來的樂趣,在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裏,可以被父母推著前進,然而一旦外力減弱或消失,孩子立馬會打回原形。

90%的父母,都在用催促、幫助、安排,等悄無聲息地方式,慢慢侵蝕著孩子的內驅力。

內驅力就好比是汽車的發動機。

沒有內驅力的孩子,如同汽車發動機熄火了,前進不了一點。

02 孩子體內的多巴胺水平比較低

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它會將「快樂」的資訊進行傳遞,促使大腦想要重復這種能夠分泌多巴胺的行為,使這一行為的回路得到鍛煉,激發神經元突觸生長,令大腦成長發育。

多巴胺,是產生內驅力的重要的神經化學遞質,類似大腦中的「期待」按鈕,多巴胺也是驅動力的關鍵所在。

02簡單3招,輕松喚起孩子的內驅力

聰明的父母,會保護和挖掘孩子的「內驅力」,點燃孩子對知識的渴望,保持孩子的學習熱情。

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熱情,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下面的這3招,可以幫助你重新喚醒孩子的內驅力。

01規矩法:讓孩子正視學習

一名復旦教授曾說:「要想孩子變得優秀,就要為他們立下規則。」

「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就不是一道單選題。

立規矩的目的,是為了給孩子建立邊界感,這是培養孩子內驅力最基礎的部份。

當然,立規矩,絕不是父母一方的要求和命令,而是在讓孩子參與的基礎上,雙方達成的一種易於接受的約定。

更重要的是,只有父母統一戰線,結為同盟,才能立好規矩。

02鼓勵法:讓孩子積極主動

重視鼓勵孩子的家庭,會讓孩子變得自立自信,產生內驅力。

奇葩說辯手、哈佛學霸詹青雲的逆襲之路,給了很多父母啟發。

詹青雲從小學到中學,經常轉學,每到一個新學校,因為不適應,成績總是班上倒數。

但詹媽媽從來沒有埋怨過女兒,而是一直用「積極暗示」法激勵孩子:

「媽給你算過了,到五年級,你就會成為全校最棒的學生。」

「媽重新算過了,成為年級第一的時間,就在初一。」

哪怕願望一次次「落空」,但媽媽始終堅定地告訴女兒:你就是最棒的。

終於,高二那年,詹青雲真的考了年級第一。

著名教育專家曾說:

「差生是反復遭遇失敗的打擊後才產生的,讓一個差生變好,就讓他反復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他就會慢慢地變好了。

深以為然!

當孩子不斷體會到,一件件小事來自的勝任感時,孩子做事的內驅力會爆棚;

03顧問法:讓孩子獨立自主

【自驅型成長】一書指出:如果你想要孩子獲得更多的控制感,你就要放棄自己的控制欲。

為人父母,需要及時轉變自己育兒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

成為孩子的顧問,而不是孩子的老板。父母只提供輔助,不刻意掌舵,當好顧問。

孩子成長之路上,父母要做孩子的副駕駛——孩子必須自己掌握方向盤,聽從自己心裏的召喚,不斷去探索,最終走自己的路,他才會覺得這個世界充滿趣味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