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孩子不分享就是自私嗎?家長千萬別曲解分享的真意!

2024-04-04育兒

孩子不分享

就是自私嗎

家長千萬別曲解分享的意思

幼兒不願意與別人分是否符合發展需要?

大部份家長都重視孩子的社交發展,所以都會特別註重自己子女的社交行為。在聚會中,別的孩子偶爾會註視自己子女的玩具或食物,家長都能正確解讀他們的意圖。

而大部份的回應方式就是請自己的子女與別的孩子分享其手上的玩具或食物。如果子女不願意,有些家長會圍繞不應該自私來教育子女;有些家長甚至會直接出手從子女手上拿走一些食物或將玩具讓給對方,然後強調「和別人分享才是好孩子,如果不分享就不乖」。

01

幼兒的分享概念仍未完全發展

其實,幼兒的分享概念仍未完全發展,大多數幼兒會覺得「我的東西是我的」、「他的東西也是我的」,只要喜歡,便想自己擁有。所以,幼兒不願意與別人分享自己的物品很正常,甚至合乎發展需要。

至於年紀大一點的孩子有時對自己的食物或玩具愛不釋手也是人之常情,因為他們真的會不舍得!幼兒不願意與別人分享自己的物品很正常,甚至合乎發展需要。家長千萬別曲解分享的意思!

02

了解孩子行為模式與心理發展

首先,我們需要理解,孩子的行為模式與其心理發展階段緊密相連。在幼兒階段,由於認知發展的局限性,孩子往往處於自我中心的認知狀態,對於物品的所有權、使用權及分享的必要性並沒有清晰的理解。

他們會認為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應該屬於自己,這種看似「獨占」的表現,其實是他們對世界初步探索和理解的結果,而不是自私的體現。

03

引導孩子的分享意願

分享作為一種社交技能,是隨著孩子的成長、社會化行程的推進而逐漸習得的。家長要做的並不是強制孩子立即接受分享的理念,而是透過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引導,讓孩子體驗到分享帶來的喜悅和價值。

例如,家長可以在家庭活動中親身示範分享的樂趣,或者講述有關分享的故事,讓孩子明白分享可以增進友誼、傳遞關愛,從而培養他們的分享意願。

家長在面對孩子「不分享」的情況時,不應過早或武斷地下定論,將其歸咎為「自私」。相反,應從理解孩子心理發展特點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