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你對孩子是「嚴」,還是「兇」?造成的內驅力影響完全不同

2024-02-29育兒

孩子拖拉不自律,內收不自信,應付學習沒動力,很多父母無法「根治」……其實根源就在內驅力和心能量(點選)!

我是一名內驅力教練,用「五感內驅力」,將內驅力落地,消除「只知道但做不到」的通病,使孩子自主自信有動力。驗證有效!(獲取:培養方案)

「對孩子是否可以嚴格?」,當然可以。但註意,不是「兇」。

因為它倆不是一回事!「兇」往往會破壞孩子的內驅力,而「嚴」(適度的)可以提升內驅力。

如果錯把對孩子「兇」當成了「嚴格」,對孩子造成的感受和結果是完全不同的。

01

「兇」的本質是威脅

什麽時候你會覺得一個人很「兇」?

比如孩子正看動畫片起勁,你叫了兩次讓他去寫作業,可他就是沒有動,於是你來脾氣了,第三次, 瞪著眼睛沖他吼了一嗓子,他馬上關掉電視進房間了。

這個就叫「兇」!

不論是一句兇狠的話,還是一幅怒板的臉,又或只是一個「殺氣」 的眼神,其 本質都在傳遞同一個東西——威脅或恐嚇 。

就是透過讓對方感受到害怕,然後聽你的話或按你的方式去做。

很可能,在那個當下,你會達到你的目的(尤其孩子小的時候),但它是有代價的,這份代價就是 損傷孩子的安全感

一次兩次的「兇」所造成的影響,你可能不會有明顯感覺,但若長期如此甚至形成了習慣 ,那一定會削減孩子的內心力量和內驅力。這就是為什麽,有的孩子隨著慢慢長大後,越發變得不自信,內斂,膽怯,不主動的重要原因。

02

「嚴」是為獲得更多成就感

「嚴」,也會給人一種緊張感,但本質不同,它往往 體現在對人有高標準或嚴要求

比如說,房間必須隨時保持幹凈整潔,作業正確率控制在99%,上課絕對不能遲到等等……反正凡事要盡量地高水準,甚至完美。

嚴厲本身會給人帶來一些挑戰性和壓力感, 它可以是利,也可以是弊,關鍵在「度」的把握上

適度的嚴厲往往是促進,能刺激一個人更快、更好地成長,通常也是「優秀」的必要手段, 因為其目的是為獲得更多成就感。

過度的嚴厲可能是悲劇,因為過度嚴厲會帶來過大的壓力、持續的緊張或恐懼,甚至轉變成為「控制」,會傷害一個人內心。

03

直接差別:表達方式

比如孩子做作業,如果你說:「晚飯前必須把作業完成」,「作業如果不完成,今天不準睡覺」……這叫「兇」。

如果你說:「來,挑戰一下作業效率,晚飯我們把作業全部完成,如何? 」,咱們體驗一下逼自己的感覺好不好,如果今天作業不做完,晚上不睡覺」……這可謂「嚴」。

可以發現:雖然處理同一個事情,但體現了明顯不同的兩種 表達方式 , 給孩子造成的感覺也完全不一樣。

「兇」的人,往往喜歡命令和控制,表達上比較生硬,不論是眼神、表情還是語氣語調,都透露著威脅。

「嚴」的人 ,說話仍可以是柔聲和氣的,眼神和表情是平糊的。遇事會跟孩子商量,遇到孩子不會的或做錯的時候,會包容,內心底色是尊重孩子的。做得最多的是 給孩子鼓勵,拓展其見識和認知,以幫助孩子達到更高要求

所以,平常更多是「兇」的,還是「嚴」的?

有一種普遍現象: 家長平常本身比較嚴厲,要求高,一旦孩子不達標,就對他很兇

盡管本意是想「鞭策」孩子,是「為了孩子好」,但真若長此以往,一定會發現,結果是南轅北轍。就是因為一方面給孩子較大壓力,另一方面又影響了孩子的安全感,破壞了孩子的基礎感覺。

所以,不要說孩子不懂事,不努力,不上進……其實歸根結底,很大程度上都是我們家長造成的(無意識),與孩子無關,這需要我們家長去成長自己,改變自己。

希望更多家長: 盡量避免對孩子兇,然後在讓孩子感受到愛的前提下,做到對孩子適度地嚴厲

更多內驅力提升辦法,請讀下面文章,我用一對一跟進幫助你落地和「做到」(不只是「知道」)

這2篇必讀

1. 內驅力培養三步驟,我是"過來人":接觸2000多個孩子後,我總結出一套方法,確保提升孩子內驅力!

2.「五感內驅力」落地型 方案:我用「五感」法,幫你解決內驅力問題,讓孩子自律有動力

/ END /

原創 | 一點老師

內驅力咨詢師,健心教練。愛看本質、喜講系統、力求實效。點個關註,一起共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