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埋葬歲月
編輯 | 埋葬歲月
關註我,讓你每天都有好心情,好運氣,好事連連!點贊關註,開啟你的幸運人生!
朋友圈曬娃
, 記錄生活點滴 ,這屆家長們可是玩得666, 可你有沒有想過 ,你精心挑選的照片,你寫下的那些「機靈」文案真的對孩子好嗎?前兩天刷到一個貼文
,一位寶媽吐槽說, 就因為在朋友圈吐槽了一句孩子「太磨嘰」 ,結果被親戚在家族群裏說教了一頓,說她「不會教孩子」這位寶媽委屈極了,明明只是在朋友圈發泄一下情緒怎麽就上升到「不會教孩子」的高度了?
無獨有偶, 另一個寶媽也分享了自己的「朋友圈育兒」經歷 , 她家孩子性格比較內向 , 有一次學校組織表演 ,孩子因為緊張沒有完成好,回家後情緒很低落
這位寶媽心疼孩子
, 就在朋友圈發了條動態 ,安慰孩子「沒關系,重在參與」,還配了一張孩子表演時的照片本來是想鼓勵孩子
, 結果評論區卻翻了車 , 一些親戚朋友紛紛留言 ,說孩子「太膽小」、「上不了台面」,甚至還有人說「這孩子以後肯定沒出息」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些評論讓這位寶媽又氣憤又自責,她開始反思,自己朋友圈的「無心之舉」是不是真的給孩子帶來了傷害?
其實
,類似的例子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有些家長, 喜歡在朋友圈「曬娃」 , 把孩子的吃喝拉撒都到網上 ,卻忽略了對孩子私密的保護還有些家長
,喜歡在朋友圈「吐槽」孩子,把孩子當成茶余飯後的談資, 卻忽略了這些負面評價 ,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心理陰影朋友圈
,真的是我們記錄生活,分享喜怒哀樂的地方, 但當孩子成為我們朋友圈的「主角」時 ,我們是否應該更加謹慎更加用心?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可能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與其在朋友圈裏「過度曝光」孩子 , 不如多花些時間陪伴孩子 ,用愛和理解,去呵護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朋友圈
, 說到底還是我們成年人的世界 , 孩子的心靈 ,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加敏感脆弱一位網友在評論區留言說:「我小時候就特別討厭父母在朋友圈發我的照片,感覺自己像個被展示的物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另一位網友也表示:「我爸媽以前總是在朋友圈吐槽我學習不好,搞得我很自卑,現在都不想讓他們看我的朋友圈了」
這些留言,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在朋友圈「曬娃」這件事上,我們真的需要把握好分寸感
那麽如何在記錄生活的又保護好孩子的私密和自尊心呢?
我們要明確一點:朋友圈不是「育兒擂台」,更不是「吐槽大會」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奏
, 我們不應該用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 , 更不應該把孩子當成我們炫耀的資本 ,或是發泄情緒的出口朋友圈裏那些「別人家的孩子」,或許只是家長精心挑選出來的「完美人設」, 真實情況 ,也許並不像我們看到的那樣光鮮亮麗
與其羨慕別人家的孩子, 不如多關註一下自己的孩子 , 發現他們的閃光點 ,用鼓勵和贊美,去激發他們的潛能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朋友圈分享孩子的資訊時,我們要學會「去標簽化」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不應該被貼上「學霸」、「熊孩子」這樣的標簽
一位教育專家曾說過:「標簽化會限制孩子的可能性,讓他們活在別人的期待裏,失去自我成長的方向」
在朋友圈分享孩子的故事時, 我們不妨多一些客觀描述 ,少一些主觀評價, 用平等尊重的態度 ,去記錄孩子的成長歷程
比如
,與其說「我家孩子又考了第一名,真是太聰明了」, 不如說「孩子這次考試取得了好成績 ,他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我們為他感到驕傲」再比如
, 與其說「我家孩子今天又把家裏搞得亂七八糟 , 真是太讓人頭疼了」 ,不如說「孩子今天在家玩得很開心,雖然把房間弄亂了,但他也很認真地幫忙收拾了」這樣的表達方式,不僅能夠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也能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和理解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們也要尊重孩子的意願,不要強迫他們做不喜歡的事情
如果孩子不願意拍照
, 或者不願意讓我們在朋友圈分享他們的故事 ,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選擇, 而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而強迫他們配合一位心理咨詢師曾說:「孩子也有自己的私密空間,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邊界感,不要把我們的意誌強加在他們身上」
朋友圈, 可以是我們記錄生活 , 分享喜悅的地方 ,但它絕不應該成為我們「綁架」孩子的工具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 我們需要做的 ,是用愛和陪伴, 為他們創造一個安全、自由、充滿愛的環境 ,讓他們能夠自信、快樂地成長
與其在朋友圈裏「曬娃」, 不如多花些時間陪伴孩子 ,帶他們去探索世界,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朋友圈裏的點贊和評論, 只是一時的虛榮 , 而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才是我們一生最大的財富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你對在朋友圈「曬娃」這件事怎麽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指導,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