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孩子從小吃手指和不吃手指,長大後有明顯差距,父母對照看一下

2024-06-29育兒

撰文:小淑

在小區內帶孩子玩耍時,我註意到一對母女,女兒大約三歲。小女孩頻繁地將手指放入口中,而她的母親最初會不斷將手指從嘴裏取出,並告誡她:「不要吃手。」

女孩似乎並未真正聽從母親的勸告。不久後,她再次開始津津有味地吃手。最終,母親失去了耐心,將她的手拿出並輕輕拍打了一下:「我已經告訴過你不要吃手了,你知道手上有多少細菌嗎?如果你再吃,我們就要回家了!」

女孩因被打而哭泣起來。看到這一幕,周圍的媽媽和奶奶們紛紛分享自己的經驗,表示他們的孩子也曾有吃手的習慣,而且很難改變。

為什麽孩子們喜歡吃手指呢?「吃手指」與「不吃手指」之間有什麽區別呢?

這裏有三點顯著的差異:「吃手指」與「不吃手指」的行為差異:

通常來說,當孩子半歲之前,他們普遍都會出現吃手的習慣。即使身體無法動彈,也會努力將小手塞進嘴裏。

在孩子成長的第六個月,他們開始進入牙齒生長階段。這個階段中,牙齒會從牙齦中逐漸長出,帶來癢感和疼痛。孩子為了緩解這種感覺,通常會選擇吃手,因為肉乎乎的小手既像天然的磨牙棒,又十分方便。因此,大多數孩子都有吃手的習慣。

如果孩子即使不是在出牙期間也喜歡吃手,那麽可能涉及到心理因素。吃手和不吃手的孩子之間存在三個主要差異。

是安全感的差異。孩子吸吮手指,多數時候是為了緩解內心的緊張和不安。當他們感到焦慮但又不知道如何應對時,就會選擇吃手指。如果這種習慣持續一段時間,可能會形成依賴,從而形成長期吃手指的習慣。

就拿我的女兒剛上幼稚園的時候,特別愛吃手指。起初我以為這是因為她正在長牙,後來透過與她交談,我了解到她害怕上幼稚園的原因。

一次午睡時她尿濕了褲子,老師沒能及時幫她換衣服,結果被同學取笑。從那以後,她就開始害怕午睡,進而害怕去幼稚園。

每次上學都感到緊張和焦慮,於是不停地吃手指,以此來緩解焦慮的情緒。後來我與她的老師溝通,讓老師及時的響應她的需求,不僅減輕了孩子的緊張情緒,還讓她逐漸的客服了吃手指的習慣。

通常,不再吃手指的孩子表現出更強的安全感,內心也極少會出現焦慮緊張感。

孩子吃手指的行為不僅是出牙期的疼痛緩解手段,也是其感知能力發展的一部份。在生命的早期階段,孩子透過手和口探索世界,從吸吮手指到嘗試不同物品,這些行為幫助他們理解周圍的環境,並促進感官發展。

這一過程對孩子的手口協調、精細運動技能以及語言能力的形成都至關重要。因此,孩子吃手指實際上是其在成長過程中自然而然的探索行為。

在兒童早期發展感知階段,家長如果幹預孩子吃手的行為,可能會對孩子的手部肌肉靈敏度、手眼協調能力和觸覺敏感度產生不利影響。

在幼兒時期,孩子吃手是一個自然的行為,家長應順其自然,不必過度糾正。

那麽,什麽時候可以讓孩子吃手,什麽時候需要適當引導呢?

對於3歲前的孩子,如果他們喜歡吃手,我們不需要過多指責。當然,為了保持衛生,我們可以鼓勵他們多洗手。此外,當孩子牙齒不舒服時,可以為他們準備磨牙棒,緩解不適感。

了解孩子在何種情況下更傾向於吃手,然後與孩子深入交流,理解他們的感受,並確保他們感受到充分的安全和被愛。

當發現孩子在吃手時,可以引導他們做一些小任務,如幫媽媽拿東西或擰開蓋子等。

【以上內容供參考學習,請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在育兒的路上,我們都是新手,如何更好照顧孩子,可以關註我,和我一起探討育兒路上那些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