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吃粗糧越多,越健康?」當心,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4-04-12育兒

「哎呀,小麗最近總嚷嚷肚子疼,還拉不出粑粑,你說是不是跟這段時間老讓她吃粗糧有關啊?」張阿姨在公園遛彎時,忍不住向同為孩子媽的好友陳姐抱怨。陳姐一聽,眉頭微皺:「可不是嘛,粗糧雖好,但對孩子來說,吃法不對可就壞事了。我之前看過一篇文章,專門講這事兒,回頭發給你看看。」

小麗,一個剛上小學的乖巧女孩,平時活潑好動,深受家人寵愛。近幾個月,張阿姨聽說粗糧有助於清理體內毒素、預防疾病,便開始在家中大力推行「粗糧餐」。本以為這樣能讓小麗吃得更健康,誰知卻換來孩子頻繁的腹痛和便秘。看著小麗痛苦的樣子,張阿姨滿心焦慮,也開始懷疑自己的粗糧養生法是否真的適合孩子。

「你說,是不是粗糧吃多了反而傷胃啊?還是說,小孩子根本就不該吃那麽多粗糧?」張阿姨帶著一絲自責和迷茫,期待陳姐能給出答案。陳姐拍了拍她的肩膀,安慰道:「別急,咱們先弄清楚粗糧的‘利’與‘弊’,再看看怎麽科學地給小麗安排飲食。等回家我就把那篇文章轉發給你,一起學習學習。」兩人相視一笑,約定共同探尋粗糧與孩子健康之間的微妙關系。

01.

孩子吃太多粗糧的危害

消化系統負擔過重: 粗糧中富含的膳食纖維含量較高,雖然能有效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但過量攝入可能導致孩子胃腸道消化負擔過重,引起胃部脹痛、食欲減退,甚至出現胃腸道功能紊亂,如腹脹、腹瀉或便秘。

營養吸收受阻: 過多粗糧攝入會阻礙食物中蛋白質、脂肪、無機鹽及某些微量元素(如鈣、鐵、鋅)的吸收。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營養需求大且敏感,長期營養吸收不良可能導致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遲緩、免疫力下降等問題。

礦物質吸收障礙: 粗糧中的植酸含量較高,與鈣、鐵、鋅等礦物質結合形成不易溶解的復合物,影響這些重要礦物質的吸收利用。兒童骨骼發育、血液生成及神經系統的正常運作均依賴於這些礦物質,攝入不足可能引發骨質疏松、貧血、智力發育問題等。

藥物吸收幹擾: 對於正在服用特定藥物(如抗精神病藥物、降血脂藥物)的孩子,過量粗糧可能幹擾藥物的吸收,影響治療效果。

水分需求增大: 由於粗糧中的膳食纖維需要充足的水分才能正常發揮作用,否則可能因纖維吸水膨脹導致糞便幹硬,加重便秘。孩子可能因水分補充不足,進一步加劇消化系統不適。

胃腸道疾病風險增加: 對於本身存在胃腸道疾病或胃腸功能較弱的孩子,大量食用粗糧可能導致病情加重,如引發或加重胃潰瘍、肝硬化食道靜脈曲張等疾病。

免疫力下降: 長期高纖維飲食可能導致蛋白質補充受阻、脂肪利用率降低,進而影響免疫球蛋白合成及細胞免疫功能,使孩子更容易感染疾病。

心理壓力與厭食傾向: 持續的腹脹、早飽、食欲不振等消化不適癥狀,可能使孩子對飲食產生恐懼或厭惡情緒,影響其心理健康,甚至導致厭食行為。

02.

孩子正確食用粗糧的建議

適量攝入: 控制粗糧在總主食中的比例,一般建議占到1/3左右,避免過量導致消化負擔和營養吸收受阻。具體攝入量可依據孩子的年齡、體重、活動量以及個體差異適當調整。

合理搭配: 粗糧與細糧(如白米、白面)混合食用,既能保證膳食纖維的攝取,又能提供易於消化吸收的澱粉和蛋白質。例如,制作雜糧飯、雜糧饅頭、全麥麵包等,或者在煮粥時加入燕麥、小米、紅豆等粗糧。

選擇適宜種類: 根據孩子的年齡和咀嚼能力選擇合適的粗糧種類。幼小兒童可選擇小米、燕麥片、玉米面等細膩易消化的粗糧;稍大些的孩子可逐漸嘗試紅薯、糙米、全麥面條等。同時,註意觀察孩子對不同粗糧的耐受情況,避免過敏或不適應。

精細加工: 對粗糧進行適當的浸泡、蒸煮、研磨等預處理,可以軟化纖維、減少抗營養因子(如植酸),提高消化率和營養素利用率。比如,烹飪前將豆類浸泡過夜,煮粥時提前將雜糧浸泡一段時間。

搭配豐富蔬菜水果: 粗糧與蔬菜、水果一起食用,可以提供更全面的營養素,並幫助纖維更好地發揮潤腸作用。同時,果蔬中的維生素C還能促進鐵質吸收,彌補粗糧可能造成的鐵吸收障礙。

充足水分補充: 由於粗糧中的纖維吸水性強,孩子在食用粗糧時應確保充足的水分攝入,避免因纖維吸水導致便秘。鼓勵孩子多喝水,尤其是在餐後和粗糧攝入較多的時候。

避免空腹食用: 粗糧不宜作為單獨的空腹早餐,以免刺激胃酸分泌過多,引發胃部不適。最好與富含蛋白質和優質脂肪的食物(如雞蛋、牛奶、瘦肉)一同食用,提供均衡營養並保護胃黏膜。

註:文中健康養生建議 僅供參考 (部份圖片來源網絡 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