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過了這一歲數,千萬記得給娃零花錢!否則該「偷」錢了,很危險

2024-04-03育兒

作者 | 探長(共1732字,閱讀約4分鐘)

我閨蜜昨天氣急敗壞的對我說: 「我兒子居然偷錢和同學出去玩兒,要不是我發現錢包被挪了地方,他還要一直騙我瞞著我,真是氣得我飯都吃不下了。」

聽了閨蜜的抱怨之後,我安慰了幾句,問了她一個問題: 你小時候有拿過父母的錢嗎?

閨蜜沈默了幾秒,反駁道:

「我小時候那是因為我媽什麽都不給我買,我才不得不拿的,可是我兒子要吃什麽玩什麽,我可都給他買啊,這才10歲就知道偷錢了,長大還得了?」

很多家長在發現孩子拿了家裏的錢之後,便脫口而出「孩子偷錢了」甚至說孩子是小偷。

但是, 一旦父母給孩子貼上了「偷」這樣的標簽, 在孩子的內心當中便會形成恥辱、可恥、不道德的心理。

這對他們的成長過程是極其不利的;

就像是一個黑影會時刻跳出來說他偷過東西一樣,而影響著孩子的生活。

孩子只是偷偷的拿了錢,但並不代表人品不好。

雖然孩子「偷」錢是一個令我們感到非常頭疼和憂慮的問題,但我們也要去思考,孩子為什麽會有這樣的行為呢?

孩子「偷」錢的原因及應對方法

喜新厭舊和社交壓力

孩子拿父母的錢,可能是因為他們渴望擁有新的物品或享受與同齡人之間的社交關系。

比如,孩子一直想要一個玩具而父母總是不給買、孩子想要和同學出去玩但是爸爸媽媽一直不讓。

父母一味地拒絕、孩子小小的願望得不到滿足,因此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便會萌生出偷偷拿父母錢的想法。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與孩子溝通,告訴他們為什麽不給他們買或者是為什麽不支持孩子的想法,讓他們了解真正的原因。

而如果孩子的理由合情合理,我們也要適當的支持。我們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讓他們能夠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及金錢觀,明白物質不能代表一切。

教育缺失和家庭環境

孩子偷偷拿錢, 也可能是因為他們在家中並沒有被教過不能偷偷拿錢,或是缺乏父母的陪伴和關愛。

此時,我們應該及時反省自身的教育方式,和孩子多溝通,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慢慢引導孩子。

我們需要為孩子建立一個幸福的、積極的家庭氛圍,多與孩子交流、培養感情,分享掙錢的意義以及理財知識。

親子關系親密,孩子什麽事情都敢給父母說,也能夠減少孩子出現不良的行為的概率。

不良社交圈子和影響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的社交圈子對他們的行為也有著重要的影響。

如果孩子的朋友圈中存在負面的影響和不良行為,那麽他們更容易受到誘惑和影響。

所以,我們也應該關註孩子的朋友圈,盡量幫助孩子選擇正面和有益的社交關系,凈化孩子的社交圈,以減少孩子形成不良行為的可能性。

雖然孩子年齡小,分辨是非的能力較弱,但是,他們也在一點一點的成長,哪怕在父母眼中還是一個孩子,可他們的心智在漸漸成熟。

所以,在適當的年齡和階段,我們也要合理的讓孩子接觸錢,培養他們形成一個正確的金錢觀。

那麽,何時開始給予零花錢比較合適呢?

●孩子的能力和消費範圍

有的孩子早熟,有的晚熟,每個孩子對於東西的渴望以及社交關系的想法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給孩子零花錢的適宜年齡,需要根據孩子的個人情況來定。

通常情況下, 在孩子進入小學之後,他們接觸到了加減法以及錢的認識、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和自理能力之後, 我們就可以考慮逐步給予他們適量的零花錢了。

讓孩子自己去花錢,既有助於幫助他們了解物價、錢數的計算,也能夠讓孩子了解家庭的開支,擁有更強的家庭責任感。

不過, 我們也要把控給孩子的錢數金額, 看看孩子一般會想要買什麽東西。可以一天一給或者是一周一給,結合孩子購買東西的次數以及金額。

如果孩子花的太多,父母可以及時的與孩子溝通;如果孩子的零花錢總是有剩余,我們也可以教給孩子理財和存錢的辦法。

●培養金錢觀的方法

(1)示範和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我們應該對孩子進行正確的金錢觀教育,讓他們明白金錢的來之不易,培養理性消費和理財的意識,並教導他們合理規劃和管理自己的錢。

(2)教育與實踐結合

在引導和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給孩子一些小任務或家務活,讓孩子來掙取一部份零花錢,讓他們透過自己的勞動和付出來獲得報酬。

這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內心的成就感,而且實作了自己努力工作的價值,並學會更加珍惜和合理使用自己所獲得的金錢。孩子的實際行動和參與,比父母嘮叨一百遍都管用。

辣媽語錄:

孩子偷偷拿錢是很多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出現的一個行為,這需要我們的重視和妥善應對。

只有了解了孩子拿錢的潛在原因,我們才能夠更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引導和教育,讓孩子形成正確的三觀,培養他們理性消費和合理規劃的能力,為他們的未來插上翅膀,助力他們更全面的發展。

家長們,你的孩子有偷偷拿過錢嗎?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