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孤獨癥(自閉癥)兒童數量超200萬,兒童自閉癥課題組在京啟動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姬薇
9月8日,由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名方名藥科技成果轉化分會舉辦的兒童自閉癥課題組啟動會在北京舉行。
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名方名藥科技成果轉化分會副秘書長李雯表示,希望未來透過該科研課題,在兒童自閉癥的研究領域這方面有一些長足的進步和發展,透過大量的真實案例與數據最終產生良好的社會效應。
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名方名藥科技成果轉化分會副會長,郁病專長裘玉明介紹,一個偶然的機會,透過觀察舌象問診開方後,孩子變化很大,家長非常高興同時跟我講述了原來有多痛苦,他那份開心感染了我,所以我就慢慢開始自閉癥研究工作。此類疾病的發生是復雜多因的,不能只註意患兒的短期表現、明顯癥狀,還要多了解這個他所處的生活環境、飲食結構等,從而從中西醫協同發揮各自優勢,正確論治並預防再發。
數據顯示,中國孤獨癥(自閉癥)人士數量超過1000萬,孤獨癥(自閉癥)兒童數量超過200萬。孤獨癥已成為嚴重影響兒童健康的全球公共衛生問題。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任醫師,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孤獨癥康復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賈美香在發言中提到,自閉癥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其實我是一直在期待在中醫理論上能夠推進該項事業的發展,進行中西醫協同多領域多學科甚至跨學科研究。」賈美香表示。
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朱廣榮教授建議用一些流行病學的研究方法做支撐。例如年齡在3~6歲的孩子有什麽具體癥狀,采取何種辨證治療,最終結果如何,把每一個病例進行詳細的臨床記錄,疾病的歸因是什麽,包括采取什麽辨證治療的方法,記錄他的癥狀改變的過程。
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張雯提出了課題研究過程中幾個值得關註的點:
1、堅持以中醫臨床價值觀為導向、臨床定位清晰、具有可跟蹤性隨訪等;
2、患者依從性評估,包括家庭氛圍是否和諧、父母關系是否健康、飲食習慣研究等;
3、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包括數據質素、證據級別高的既往臨床研究/藥物臨床試驗、毒理研究等;
4、重視知識產權保護。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