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強國復興有我」之少年說第三季【活力南粵 朝氣少年】上線

2024-06-01育兒

【中國兒童發展綱要 (2021—2030)】中指出,兒童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促進兒童健康成長,能夠為國家可持續發展提供寶貴資源和不竭動力,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

在六一兒童節到來之際,南方都市報、N影片在2024年推出「強國復興有我」之少年說第三季【活力南粵 朝氣少年】,講述10名南粵少年的故事,他們是玩轉無人機和AI系統的「新質生產力小創客」,拿下韻律泳亞洲冠軍、挑戰國內超高難度攀巖路線和在跳繩運動中突破自我的「體育小健將」,傳承發揚詠春和舞獅的「非遺傳承者」,堅持環保公益宣傳的「綠美小衛士」,愛好書法的「小小藝術家」、弘揚愛國精神的「小小紅色宣講員」......他們茁壯成長,學有專長,爭取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在夢想舞台上展現南粵少年的榜樣風采。

12歲拿下亞洲冠軍!深圳雙胞胎姐妹花默契演繹「水中芭蕾」

從六歲開始練習到十二歲已斬獲冠軍無數,來自深圳的周思晨和周思雅一直是「彼此的影子」。雖然二人性格迥異,但在韻律泳的世界裏,她們卻像水中的雙生花,用默契在水中編織旋律,用舞蹈詮釋著這項運動的魅力。

姐妹倆自幼便與水結緣,雙胞胎身份也讓周思晨和周思雅在雙人專案上具備了天然優勢,精益求精的信念更是她們不斷前行的力量。「為了拿到更好的成績,運動員們都會希望把動作做得更完美,我們也不例外。」無論是陸上訓練還是水下配合,姐妹二人的驚人默契離不開對動作力度、角度的精益求精。她們的動作協調一致,仿佛心靈相通,在無數賽事上演繹著一段段令人驚嘆的「水中芭蕾」。

2024年3月,第11屆亞洲分齡遊泳錦標賽韻律泳專案中,她們獲得了雙人專案金牌和集體專案銀牌。二人首次參加亞洲大賽,不僅以出色的韻律泳技巧引人矚目,更以少年的風采和實力贏得了贊譽。獎牌背後,榜樣的力量也不可或缺,「希望能成為和王柳懿、王芊懿姐姐一樣優秀的運動員。」周思晨和周思雅表示,她們一直期待跟隨前輩的腳步,前赴更大的「舞台」。

廣州跳繩少女小身軀大能量, 每一次 躍都是 飛翔

在廣州市花都區七星小學的操場上,五年級學生蔡多貝蓄勢待發,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跳躍。這位女孩身軀嬌小,卻即將爆發出驚人的能量。她雙手緊握那根特殊的、由鋼絲制成的跳繩,而這根跳繩於她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從二年級作為新人加入跳繩後備隊,到如今晉升為「七星跳繩隊」甲組女子組的主力隊員,她的成長之路充滿了艱辛和汗水,但更多的是堅韌和毅力。回憶起剛開始練習跳繩的日子,蔡多貝坦言,鋼絲跳繩的甩動對她來說是一大挑戰。由於動作不夠熟練,鋼絲繩一不留神就會甩到腿上、打破皮甚至出血,她的腿上還因此留下了不少疤痕。對此,她卻有著自己的堅持,「我也怕疼,但疼不是放棄的理由。」正是這樣的信念,讓她在困難面前一次次挺立,一次次戰勝自我。互動繩訓練專案也曾是她的一大難題,但她從不氣餒,透過反復練習和不懈努力,她終於掌握了進繩的節奏,克服了這一難關。「跳繩是我的翅膀,我渴望透過它飛向更自由的世界。」跳繩不僅鍛煉了蔡多貝的體魄,還增強了她的自信心。談及未來的目標,蔡多貝滿懷憧憬地表示,她渴望跳向更高的理想——進入國家跳繩隊,今後為國爭光。

深圳小攀巖家成功挑戰國內超高難度的自然巖壁攀巖路線「中國攀」

「高峰不是用來仰望的,爬上去才有意義。」這是王梓爍的信念,也是他攀巖路上的座右銘。攀巖於他,不僅是一項運動,更是一種挑戰自我、超越極限的歷練。四年時間,他從一個對攀巖充滿好奇與敬畏的初學者,成長為如今巖壁上的佼佼者。在巖壁上,他靈活多變,快如閃電,準確地找到每一個著力點,用汗水與努力書寫著屬於自己的攀巖傳奇。

在攀登險峻巖壁的征途中,他也曾有過恐懼與迷茫。六歲第一次走進攀巖館,十米高墻帶來的恐懼和淚水並沒有擊垮這個男孩,反而成為了他攀巖之路的起點。為了支持王梓爍的攀巖夢想,他的家人把家裏的客廳改造成了一個攀巖訓練館,為他提供了隨時隨地訓練的條件。每當王梓爍在攀巖墻上揮灑汗水時,他的父母都會在一旁默默陪伴,為他加油鼓勁。兩年後,王梓爍已經成功完攀了國內超高難度的自然巖壁攀巖路線「中國攀」。如今,作為深圳攀巖隊的重要一員,他依然保持著那份對攀巖的熱愛與執著,「我享受戰勝自己的感覺!」王梓爍不僅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勇敢無畏的精神,還心懷對攀巖運動的自豪與責任,希望能夠透過自己的努力,為國家爭光。

揭陽「小獅妹」街頭偶遇舞獅群秒變「團寵」走紅網絡

你只管為夢想努力,總有人為你喝彩加油!2024年春節,七歲半的林熙悅在路邊練習舞獅,偶遇一支專業舞獅表演隊路過等紅綠燈,舞獅隊當即為她敲鑼擂鼓,吶喊助威,而聽到熟悉的舞獅鼓聲響起,小女孩也非常投入地展開了一段表演。一分鐘後,紅燈變綠,舞獅隊離開現場,小女孩擺動著小獅頭作出「低頭三甩」動作,向車上的「大獅子們」表示感謝,這溫暖的一幕在網絡上迅速走紅引發熱議。網友們紛紛評論「小獅妹」走紅的原因:「父母引路是動力,巧遇獅群是機緣,刻苦練習是要點,‘低頭三甩’是靈魂,傳承發揚是目標。」

林熙悅的爸爸林凱榮自小習武。受爸爸的影響,林熙悅對打鼓、舞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發現女兒節奏感特別強後,在林熙悅五歲時,爸爸開始著手引導她自學舞獅。林凱榮表示,女兒十分有天賦,節奏感很好,父女倆經常配合著舞獅。

這個暖心的故事迎來了後續,舞獅隊邀請「小獅子」到舞獅隊參觀,並表示到時會對小女孩進行專業輔導,嘗試合作演出。林熙悅說:「很高興,我能學自己喜歡的東西,我會珍惜機會,會繼續努力,希望自己的舞獅技術越來越好,希望能讓更多小朋友也愛上舞獅,愛上傳統文化。」

佛山「詠春小俠」用心感悟一招一式裏的中國態度

黃建銘是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民樂小學小飛鴻國術團的一名詠春學員。小小的身軀卻能出招淩厲,拳拳生風,黃建銘說:「練拳不僅要有悟性,更重要的是有恒心。」初學詠春拳的過程是枯燥的,「日復一日,同一個動作反反復復。」但懷抱著對詠春的熱愛,他開始觀察老師們的招式,反復模仿練習,琢磨拳法中的各處細節。

「漸漸地,我看到了更多以前沒有看到的東西,原來動作裏藏著不能馬虎的細節,原來動作裏的節奏不是隨意形成。」黃建銘說,「我在詠春練習裏努力做到不斷觀察、持之以恒,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我應該堅持學習的品質,並且堅信,它會成為我人生的指路明燈。」

黃建銘的老師,民樂小學國術團團長邱爍彬說:「建銘身上有耐心和專註的品質,用心去練的人,才能做到手到、心到、眼到。」在他的悉心指導下,黃建銘迅速成長,在不斷練習中修正動作,在2024年粵港澳大灣區武狀元大賽集體拳術中獲得金獎。

在觀察和訓練過程中,黃建銘意識到,練習詠春不僅是為了強身健體,更是為了傳遞「心正不畏難,身正立天地」的詠春精神,為詠春註入無限生命力。「忠義、仁愛、擔當、精進,感受一招一式裏的中國態度。」他希望把詠春的態度,傳遞給更多人。

惠州無人機「小飛手」:藍色天際,是夢開始的地方

起飛、加速、過彎、避障,一架小小的無人機在賽道上穿越重重障礙,越過終點,而操作這架無人機的則是一名13歲少年。「小飛手」魏中華在一次科技展上愛上了無人機競速這項安靜又刺激的運動,「我第一次看見有人在飛無人機的時候就愛上這項運動,當我戴上飛行眼鏡操控無人機的時候,就感覺自己像小鳥一樣飛在天上,自由自在的」。在第二十三屆「飛向北京-飛向太空」全國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競賽活動(無人機專案)總決賽上榮獲無人機第一視角競速賽小學組一等獎,「無人機對我來說就像是並肩作戰的隊友」。

除了飛無人機,魏中華受父親影響還酷愛發明創造,「發明創造總是會經歷無數次的失敗,失敗和困難都不可怕,重要的是我在經歷這些之後依然熱愛它,無數次失敗之後的成功會讓我感覺到之前的努力都是值得的」,他與同學合作發明的「農村環保蓄能空調系統」獲得了第二十一屆惠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創新成果專案發明類一等獎。「我希望有一天能夠帶著我改裝的無人機飛躍更多障礙;我希望有一天能夠透過我的發明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少年無畏,與夢相逢;藍天之下,是理想開始的地方。

中山小創客制作「賽博班主任」,用「可愛」的力量改變世界

就讀於中山東區水雲軒小學的張晟軒,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從小就對編程產生了濃厚興趣,連續兩年獲得過【全國中小學資訊科技創新與實踐大賽】決賽一等獎等全國性獎項,並且還有多項發明專利。

善於觀察的他註意到到班主任在完成繁重的教學任務之余,還要進行班級管理、課後一對一輔導等工作。如果班主任不在班級中時,同學們也無法及時聯系班主任。

為了減輕班主任的壓力,張晟軒與同班同學馬金浩,在吳錦開、邱嘉南老師指導下,制作出了「班級AI小助手」。

這個「班級AI小助手」整合了多種「人工智能」功能,比如語音控制功能。將「班級AI小助手」放置在班級中,只需與「班級AI小助手」對話,就能即時將語言內容編輯成短訊發送到老師手機內,提醒老師班級中正發生的事情。

同時這款「班級AI小助手」還內建多種輔助學習功能,比如英語轉譯。能將接收到的中文內容即時轉譯成英語,幫助同學們提高英語口語能力。

2024年5月26日,在廣東省教育廳和珠海市政府主辦的【2024粵澳學生資訊科技創新大賽】中,張晟軒與馬金浩共同制作的這款「班級AI小助手」榮獲創意智造1、2級(小學組)一等獎。

接下來,張晟軒還將繼續深入探尋「人工智能」的奧妙。用「可愛的科技」將世界變得更美好!

環保「小精靈」用聲音傳遞河源萬綠湖背後的綠美建設理念

「我想化作一只‘精靈’,飛進綠色的夢境中。」何依依是河源市碧桂園學校五(3)班的學生,她是廣東省十佳普法小使者,河源市聲音誌願者,她曾參演有關環保的科普劇,獲「2022 年河源市第四屆科普劇大賽」一等獎。

「一切美景都讓我發自內心地喜愛,這是增強生態環保意識的原動力。」她熱愛自然,熱衷於參加環保相關的公益活動。在河源萬綠湖,她與護林員一起深入叢林秘境,對家鄉綠美建設背後的故事進行了科普講解。

她介紹道:「萬綠湖是‘中國優質飲用水資源開發基地’,多年來維持優質水源,以一灣清水滋潤南粵,這片湖裏不僅有‘水中大熊貓’桃花水母,還吸引了鸕鶿、‘環保鳥’白鷺等鳥類來此安營紮寨。」環境的最佳化和保持,也推動了「萬綠湖開漁節」在內的多種生態旅遊的發展。「我感受到了家鄉人民的智慧,從保護自然中找到讓大家生活更好的機遇,我慢慢開始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解綠美建設的意義。」何依依說,「我愛著這片土地,愛著這片綠色,我希望透過我的聲音,讓更多的小朋友增強生態保護意識,讓這片綠色一直延續下去。」

國潮燃起來了,潮州書法少年執筆墨盡顯少年風骨

書法少年許博軒,從五歲半開始學習書法,從靜心到熱愛,筆墨紙硯陪伴了他一半的人生。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為了寫好每一個字,許博軒將每一個筆畫都練習了無數次,也吃過苦,「每當我練的很累,想放棄的時候,我都告訴自己用熱愛書法的心和意誌力堅持下來」。在刻苦練習中也讓他的書法水平不斷提高,在首屆亞太青少年書畫大賽中,獲得金獎;在「羲之藝術杯」中國大書法第六屆大賽中榮獲學生組毛筆一等獎等多個獎項。

除了書法,許博軒還非常喜愛打籃球和朗誦,「我會把在籃球場上學到毅力與力量帶到練習書法當中,讓我能夠在一次次枯燥的練習中堅持下來;同樣的也會將在書法中磨練出沈穩與耐心帶到籃球競技中,即使輸了也不會煩躁和沮喪」。「動」與「靜」的相互結合,讓許博軒無論在球場上還是方寸間都能夠遊刃有余地把握分寸。

軟筆6級、硬筆7級,方寸硯台之間,自有波瀾壯闊,每一個筆畫都融入了許博軒無限的情感與想象,將所思所想賦於筆尖,訴於紙上。「每一次寫書法,我都會幻想自己能夠穿越千年,和那個時候的文化與歷史對話」。筆走國粹傳承;墨染少年人生,用心書寫古老的文字,站在傳統之上,去品味文化獨特的魅力。

小小宣講員傳承肇慶紅色基因,弘揚少年愛國精神

陳昱同,就讀於廣東肇慶中學,他從小便接受紅色家風的熏陶。陳昱同的外公曾是一名光榮的人民解放軍,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並榮立個人三等功。

陳昱同小時候最愛聽外公講述當初與戰友們保家衛國的戰鬥故事,並被其中濃烈的愛國情感打動,矢誌要將這份愛國情懷傳承下來,熔鑄在自己的生命中,日益堅定了「從小學先鋒,長大做先鋒」的信念。

於是陳昱同主動申請成為一名紅色宣講員,加入了肇慶市紅領巾宣講團,將外公口述的先輩革命事跡編寫成20多篇紅色小故事。利用學校廣播平台分場次演講。他輕松而不失莊重、生動而不失內涵的講述,讓紅色傳承更加入心、入腦。

同時,陳昱同還守正創新了一些宣講形式,比如「共寫紅色書法」。將傳統文化融入紅色宣講過程中,讓宣傳過程更精彩紛呈,在潛移默化中增進了同學們的愛國情懷。

他還熱心誌願服務,以身作則,踐行自己的倡議。頻頻為貧困小朋友獻愛心,榮獲廣東省2023年度「新時代好少年」、廣東省2022年度「紅領巾獎章」個人四星章,2021年度肇慶「新時代好少年」「十佳少先隊員」等諸多榮譽。

陳昱同透過自己的宣講讓肇慶的紅色基因薪火相傳、革命火種生生不息,又以實際行動踐行紅色傳承,讓紅色,成為大家心中的底色。

總策劃:戎明昌 劉江濤 陳文定

執行策劃:王佳 陳偉斌

統籌:李琳

影片/文字:李琳 晨曦 林寄傲 唐顧笑 吳曉桐 李孟麟 吳博斌 張馳

設計:歐陽靜

編輯:晨曦 杜銀龍 曾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