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格致君(ID:Yourgezhijun),作者:格致君,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如今,育兒成了一件奢侈的事兒。不僅要有錢有閑,還要有耐心,能給予孩子高質素的陪伴。
但對於大部份人而言,都是在拿時間換錢。如果遇人不淑、所托非人,很可能會遭遇喪偶式育兒。
當一個人要承擔育兒的全部重任時,根本沒法工作,而沒工作就沒有經濟來源,走進一個死胡同。
於是,很多單親媽媽開始在網上找搭子, 希望同為單親媽媽的兩個人能組成一個小「家」,一起育兒。
單親媽媽的困境
「離婚搭子」 ,可以說2024年初社交媒體上火熱的詞條之一。
選擇搭夥的兩個人,多是獨自撫養孩子的單身媽媽。境遇相似、相互需要讓她們住在一起,成為共同生活的夥伴。
據2021年民政部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約有3000萬的單親媽媽。在離異家庭中,平均6個父親只有1個選擇撫養孩子,也就是說 83%的離異家庭都由媽媽來撫養孩子 。
除了離異,其他獨自撫養的原因包括喪偶、未婚、婚內分居等。38.6%的單親媽媽感到有巨大的生活和情感壓力。
而壓力的主要來源,就是撫養孩子的經濟重擔,以及難以兼顧養娃和工作的困境。
據【中國婦女報】報道,一項針對271位單親媽媽的調查顯示,前夫從未支付過撫養費的比例為59.4%,且實際支付金額大多低於法院判決的撫養費給付金額。而在成為單親媽媽後,再未有過交往物件的單親媽媽,占七成。
婚戀市場的排擠、顧及孩子的感受,都是單親媽媽重建親密關系的障礙。
而即便是婚姻關系和睦的普通家庭,育兒也通常是依靠請育兒嫂、讓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照看、或者媽媽全職照看,這三種方式解決。
無論是請育兒嫂還是當全職媽媽,家裏肯定要有穩定的經濟來源,很多單親媽媽的父母可能由於身體、家庭等很多原因,也無法幫忙照看第三代。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陳一筠把貧困單親母親稱作是都市裏「新的弱勢群體」—— 「尤其是那些學歷低又沒有一技之長,離異前完全依賴丈夫的家庭婦女,她們經濟上的獨立能力很差,謀生難上加難。」
既然再次走進婚姻,或者是組建傳統意義上的家庭非常困難,自己的父母也無法幫忙,而育兒難題又擺在眼前,這些單親媽媽選擇用一種新的方式自救。
搭夥育兒
搜狐曾報道過一起中年女人的「離婚搭子」實踐。
一位名叫林靜雯的女生,與交往兩個月的男友意外懷孕。雖然男友在孕前已經出軌,但考慮到生育年齡,35歲的林靜雯還是決定成為單親媽媽。
孩子出生半年來,男方沒來看過,只給過兩個月生活費,一共5000元。
林靜雯在懷孕期間因無法勝任高強度的主播工作而選擇辭職,產後的經濟壓力和育兒的艱辛促使她萌生了找搭子的念頭。
她在網上發起互助倡議,得到眾多單親媽媽響應, 但實際能搭上夥的,比找結婚伴侶更困難。
最終她與同樣處於困境中的陳曉麗搭夥,她們沒有明確分工,卻默契配合,林靜雯外出工作時,陳曉麗便幫忙照顧孩子,兩人輪流照看,實作一人工作一人看娃的模式。
林靜雯也透過社交平台分享她們的日常生活,吸引了一定的關註和支持。
然而,搭夥生活並不總是「歲月靜好」,經濟問題成為她們面臨的最大挑戰。
林靜雯嘗試過直播,但開播後,只有十幾個人看,沒人刷禮物,根本沒有收入。隨後她和陳曉麗還嘗試過擺攤。
兩人白天采購食材,在家燉好銀耳,晚上一個人用小推車拉烤梨桶,另一個抱兩個孩子到攤位上。
由於賣烤梨用的器材沈重,她們沒法分開行動,只能把孩子帶在身邊。但夜市環境吵雜,兩個小孩根本睡不安穩。一晚上只賺一兩百是常態,不到一個月,她們便以虧損3000元收場。
最終, 由於經濟壓力和照顧孩子的困難,林靜雯和陳曉麗決定結束搭夥生活,各自回到老家。
其實除了經濟問題, 搭夥生活的可持續性也受到質疑。 與婚姻生活一樣,伴隨著搭夥關系的深入,一系列問題也隨之而來:
經濟上如何分配?孩子怎麽教育?戶口問題、上學問題如何解決?未來走到哪裏?……
有法律保護、有情感基礎的婚姻尚難經營,這種只靠一個共同的身份標簽,完全憑雙方自覺的「搭夥」關系想要走的長遠,更是難上加難。
而且,隨著孩子的長大,新的矛盾和問題可能也會出現。比如: 如何和孩子解釋這種新型的家庭關系,孩子又如何去消化和面對,財產問題和養老問題又如何解決?
搭夥式育兒確實為單親媽媽們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但在目前的社會結構下,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育兒困境,更多的是一種「野生」的無奈之舉。
「養不起」的孩子
雖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行程的推進,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在逐漸撕裂。但如今在一件事上卻空前一致,那就是: 孩子難養。
過去孩子只要能吃飽穿暖,不得重大疾病,父母的職責就算是盡到了。
什麽高質素陪伴、教育引導、情緒價值,通通沒有,孩子也順利長大了。但時代進步了,新一屆父母不會再用「復古」的育兒方法,他們希望能給孩子更多的物質和精神給養。
問題恰恰出在這裏:從宏觀角度來看, 雖然教育理念已經升級,但經濟基礎並未跟上。
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光是保住一份穩定的工作,供下一套房子就已經精疲力盡了。如果再加上孩子的撫養成本、教育成本、時間成本,基本就把一個成年人所剩余的精力和財力全部榨光了。
畢竟,在教育投入這事兒上,根本無上限:從學區房到興趣班,從補課費到各種研學營,甚至是出國留學等等。
因為好的教育資源從來都不便宜,甚至伴隨著經濟的騰飛,更貴了。
經濟還只是一方面, 時間才是最稀缺的。
比如:這邊孩子嚷嚷讓你讀繪本,那邊工作群裏的訊息哐哐轟炸,這時候你跟家長們談情緒穩定,純屬扯淡。
大部份情況下就是家長先把孩子吼一通,把各種@回復一遍,處理完了,再去哄孩子,自己也覺得愧對孩子,懊惱自己的「暴脾氣」,但這種焦灼的日常根本無法改變。
在沒有互聯網、甚至電話都沒普及的年代,下班就是下班。可現在不一樣了,一個社畜在下班後如果「與世隔絕」,第二天等著你的可能就是HR談話和裁員通知。
這也就造成了當下的現狀:生育率在二胎政策的刺激下,在2016年達到頂峰後開始暴跌,7年跌掉883萬,生育率創下歷史新低。
顯然,這不是某一群體的育兒困境,而是整個社會的生育難題,單親媽媽則更甚。
從微觀上看,伴隨生產力的發展、女性的經濟獨立,新世代婚姻觀的改變,婚姻的存續期不僅在逐步縮短,甚至就連婚姻本身都變得不再必要。
一份全國家庭婚姻調查顯示,中國已迎來第四次單身潮, 單身人數高達2.4億。
另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1991~2002年,中國的粗離婚率在0.72‰~0.98‰之間,2003~2010年,粗離婚率在1.05‰~2‰之間,2011年後,中國人民開始徹底放飛,粗離婚率從2.13‰猛沖到2019年的3.36‰。
以最嚴重的2019年舉例,當年中國947.1萬對結婚,415.4萬對離婚,總離婚人數相當高。按粗離婚率,歐洲第一的是立陶宛也不過3.1‰,第二名的丹麥是2.8‰,第三名的芬蘭是2.4‰。
再來看看東亞,日本是1.5‰,南韓是2.1‰。
2021年是中國離婚率的一個分界線,猛地從上年的3.1‰回落到2‰。這是因為中國緊急推出了「離婚冷靜期」這個制度,迅速就把離婚率降下來了。
正是高居不下的離婚率,讓單親媽媽這一群體從小眾步入「主流」。
何以解憂
過去人們總說,年輕人是熱血的、是無知的、更是無畏的。
但顯然,以90後00後為代表的這屆年輕人們卻早早參透了世界、社會和人生的真相。而當一個人知道真相後,往往要比被無知無畏的人更憤懣、更無奈。
在互聯網大肆發展之前,時間很慢。提高認知也是一件門檻極高的事兒,需要透過大量的閱讀和人生閱歷積累才能慢慢摸索出來,換句話來說就是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成本。
而在農業社會、以及工業社會初期,物質相對匱乏,能吃飽穿暖已經耗盡普通百姓一生的力量了,活明白這件事本身就是個「奢侈品」。
所以孔子早就說了:「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可現在不一樣了,伴隨著互聯網的爆發,知識和資訊的獲取速度和程度成指數級提升,且需要付出的時間和經濟成本還少之又少。
尤其是對於那些接受過高等教育、生活在城市裏的年輕人, 他們既有學習能力、又有資訊篩選的能力,所以活得更加通透,對於婚姻的態度也更加審慎。
復旦大學的梁永安教授就曾說過,有三分之一的人,就不適合走入婚姻。
身處於高速運轉的現代社會中, 大家似乎已經喪失了耐心和信心,根本不願意投入心力經營「親密關系」。
婚姻就是按照學歷、長相、戶口、收入、社會地位等等條件進行匹配交換,而這樣的婚姻在新生命到來之後,很容易因為各方利益的拉扯,最終一拍兩散。
我們拋開時代的問題、社會的問題,之於每一個個體而言,解決育兒難題的最好方法就是:
首先經營好一段親密關系,在此基礎上對生育保有敬畏,生孩子前一定要三思,這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即將來到這個世界的生命負責。
因為生孩子從來不是一個任務,更不是人生的一個「必選項」,而是你真的想要延續基因、哺育下一代。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格致君(ID:Yourgezhijun),作者:格致君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 [email protected]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