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刷到一個影片,一位兩歲多的女兒喜歡說臟話,她的媽媽不僅沒反對,還同意讓孩子說臟話。網友們看後,紛紛點贊這位媽媽的做法,表示要向她學習。
影片中,這位外國小女孩,一雙大大的眼睛,非常的可愛。只見媽媽把她帶到衛生間,讓她站在衛生間的鏡子前,對她說,「既然你想說臟話,現在我同意你說。不過我們定個」臟規則「,你只能在廁所說,不能在外面說,可以嗎?」
小女孩顯然很好奇,她有些興奮地點點頭。媽媽又繼續說道,「以後你想說臟話了,你就跟我說,我會把你帶到廁所,這是你唯一能說臟話的地方。好了,現在你可以說所有你想說的臟話了,我待會兒再來。」
說完,媽媽轉身出了衛生間,小女孩對著鏡子,照了照自己,想了一下說,「臭屁股」。然後又繼續擺弄姿勢,照鏡子,想了一下又說:「屎」。過了一下,她對著鏡頭,笑著說:嗨,各位,今天我要在這裏說臟話了。「
然而,她似乎忘記說臟話了,而是對著鏡子欣賞自己。媽媽在外面還不忘提醒她說:「你在說臟話了嗎?趁著現在把你想說的全部說了吧。」
小女孩一邊答應,一邊對著鏡子左顧右盼,非常的可愛,想想,又說了一句「臭屁股」。過了一下,她轉過身對外面的媽媽說:「我全部已經說完了。」
媽媽進來了,仍然不忘跟女兒重復說,「以後你想說臟話,不能再在外面說了,你告訴我,我們就到這個廁所來說。」小女孩笑著點頭答應了。
影片下面,網友們紛紛留言,都說被這個小女孩可愛到了。更是表揚這位媽媽的教育方法好。
小孩子學說臟話,這樣的情況很多媽媽都經歷過。不過,不同的媽媽,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有些媽媽覺得小孩子說臟話很可笑,更有些旁觀者,還會不停地逗孩子說臟話,孩子原本可能不知道臟話是什麽意思,只是覺得旁人對他說的話感興趣,結果越說越來勁。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媽媽把孩子說臟話當成洪水猛獸,擔心孩子說臟話成了習慣,以後改不了,就用打罵來責罰孩子。
這種教育方法可能有效,有些孩子在挨打了以後,可能就再也不敢說了。可是挨打留給孩子的心理陰影和傷害,也是不容忽視的。
影片中的媽媽,對孩子說臟話的處理方式,引發這麽多人點贊,確實是有她的可贊之處:
1.這位媽媽沒有采用說教、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避免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2.允許孩子說,滿足了孩子的表達欲。但同時又給孩子定了規矩,讓孩子知道,有些話是不可以隨便說的。
3.引導孩子學會克制。這位媽媽告訴她,「下次你想說了就告訴我,我帶你到廁所裏來說,這是你唯一能說的地方。」
4.媽媽自始至終情緒平糊,她的教育方式能讓孩子體會到愛的同時也在講規矩。在【規矩和愛】一書中,有句這樣的話:「在沒有規矩的愛中長大,孩子失去了敬畏;在沒有愛的規矩中長大,孩子學會了自卑。只有在規矩和愛中長大,孩子才能學會自信與謙卑。」
這才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記得有位同學講了他小學時候的一件事。大概他10歲的時候,有一次聽同學說了一句臟話,覺得特別好玩,就學同學的樣子也說了一句,被他的爸爸聽見了,脾氣暴躁的爸爸,當時就拿起手邊的一根棍子,狠狠地抽了他一棍子,棍子斷了。
以後的他再也沒說那句臟話了,但爸爸抽的那一棍子,多年後還在他的身上,隱隱作痛。他一度認為,爸爸是不愛他的,否則怎麽下得了那麽狠的手。
這就是懲罰帶來的負面效應。它會讓孩子懷疑自我,產生低自尊、低價值感,還會破壞親子關系。唯一的好處,就是家長痛快、省事。
想要孩子學會自我約束,懂得自律,家長就要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因為自由的孩子才自律。就像影片中的這個小女孩,媽媽給了她充分的表達自由,而這個孩子在最初的新鮮感過去後,就不會再說了。因為她說臟話,引發不了別人的關註,也獲得不了價值感和快樂的體驗,她自動就會放棄了。
這種教育的效果雖然來得慢一點,媽媽的付出也要更多,但保護了孩子,維護了親子關系,那也是值得的。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孩子們童年的一些溫馨畫面、特殊氣味,會進入他的潛意識。長大後遇到難題時,這些潛意識就會給孩子溫暖,讓他產生對抗的勇氣。我想,這也是我們作為父母,能夠給予孩子的東西。與家長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