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給孩子買一瓶冰紅茶花了6800」上熱搜:這屆父母,藏了個心眼!

2024-02-20育兒

每年過完春節,關於壓歲錢的新聞必然要在熱搜上掛一段時間。

今年剛開年我就被逗笑了,有家長發貼文,給娃買了一瓶冰紅茶,收了孩子6800塊錢壓歲錢。

好家夥,這套路。在商家買一瓶冰紅茶最多不超過5塊錢,轉手賣自己兒子6800。小家夥估計對物價和金錢也沒啥概念,想著父母肯定不能坑自己吧,樂呵呵的就拿全部壓歲錢跟父母交換冰紅茶喝了。

可能這就是傳說中的一本萬利吧。下面評論區還炸出了一群這麽玩兒的家長:

有網友說帶兒子去了趟遊樂場,收了兒子31000的壓歲錢。自己心裏覺得看不下去,給娃買了漢堡薯條,導致娃現在倒欠了不少錢;

有網友給了娃一套安靜書,收走娃9800的壓歲錢;有人用一個砂糖橘換了孩子4萬6;

有人給娃買了個棒棒糖,收走娃3080壓歲錢,並且跟娃說有30多張錢過期了;有人讓娃玩兒一個小時手機,收6000多塊錢;

還有位媽媽說孩子搬東西弄花了她的指甲,直接跟娃要了5000多的賠償款……

其實這些操作,也就是因為孩子就是小才管用,要是再大點兒,非得下個反詐APP不可。

不過這事兒也引起了不小的討論,孩子壓歲錢到底歸誰,該怎麽花,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

從法理上說,壓歲錢當屬於孩子獲得的「贈與」,屬孩子所有。

但情理上,可就復雜多了,有些是人情來往,有些是心意祝福,都得區別對待。

理論歸理論,現實歸現實,如果真的讓未成年的孩子自由支配幾千塊到上萬塊不等的巨款,我覺得才是真的有點太「土豪」了。該管還是要管,只是需要一點小計策。

我還記得我小的時候,雖然很盼望拿壓歲錢,但是每次都不太好意表現得太明顯,會一直推脫說不要。直到父母開口說:「給你你就拿著吧」,才敢說聲謝謝,然後小心翼翼的收著。

當時紅包裏面的面值都不太大,有個三五十已經很不錯,一個春節下來大概也只能收到幾百的紅包。

通常情況下,這些錢我只能是簡單看上幾眼,然後就會被母親要求充公,用母親的話說:「這些錢我們給你攢著,以後留著你上學用。」

一向是拗不過母親的,只能紅著臉委屈的把壓歲錢交出去,心裏其實特別不情願。

長大後,開始明白原來這種心理叫做「損失厭惡」,意思就是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

小時候收到了50塊錢壓歲錢,當然是特別特別開心,歡天喜地的幻想著買好吃的糖果、買辣條、買玩具、買本子,或者什麽都不幹,就壓在枕頭底下體驗當「小財主」的感覺。這是收益的情緒。

而回答家裏壓歲錢被父母「套路」沒收,一瞬間好像是自己擁有的東西被奪走了,在父母眼裏的理所當然,卻讓孩子感受到的痛苦,是收紅包時感受到的快樂的2倍。

別以為小孩子沒情緒,在他們的小世界裏,丟了一塊橡皮是挫折,老師少提問了他一次是挫折,玩五子棋玩不過其他小朋友也是挫折,至於壓歲錢被全盤沒收這種事,簡直是驚濤駭浪了。

所以,處理壓歲錢的第一個關鍵詞,是溝通。

不要一言堂,不要一刀切,比起沒收孩子全部的壓歲錢,不如利用這個機會,把道理給孩子說明白,跟孩子一起給壓歲錢做一個合理的規劃。

01.

可以趁機教孩子理解,人情往來和賺錢不易。

同學一家今年帶著孩子回了兩邊的老家,二十九到初三是奶奶家,初四到初七是姥姥家。

有一天家孩子偷偷跟她說:「我喜歡姥姥,不喜歡奶奶。」

同學忙問孩子原因,孩子回答:「姥姥的給的壓歲錢多,奶奶給的少。」

其實這只是兩地風俗方面的差異,孩子在兩方老人那裏都是寶貝。

可在小孩子看來,「誰給的多,誰就更愛我,我也就更喜歡誰」,是一個很正常的邏輯。

我們成年人有義務讓孩子理解,金錢,來自於一個人努力的工作,來自於汗水和勞動。

不是憑白無故就因為你可愛或者別人來串門,就「應該」給你。更不是給的越多,代表越愛你。

之所以會給你壓歲錢,背後有人情往來的情分,也有真誠美好的祝願。

父母們其實可以多跟孩子講一講自己或親朋好友的工作,有條件的可以帶著孩子到工作場所轉悠轉悠,讓孩子知道,每一筆錢,都來之不易。

另外,給親朋好友的孩子發紅包還禮、給長輩挑選禮物,都可以讓孩子參與到過程中來。

培養孩子金錢觀念的同時,也要讓孩子懂得分享、禮數和感恩。

02.

可以趁機養成孩子,投資儲蓄的金錢觀念。

現在很多孩子對金錢的概念是極度模糊的,青少年用父母的血汗錢,幾萬、十幾萬的打賞主播、買網遊的皮膚和裝備,絲毫不覺得不妥。

媒體上也接二連三的報道有學生為借錢,不惜打「裸條」,出賣自尊,還有些因為借高利貸無法償還而走上不歸路。

這些行為自然有孩子自己本身貪玩、無知、虛榮等原因,但同樣也跟家庭沒有從小培養起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念有關。

每年對孩子壓歲錢的處理,也正是培養孩子規劃資產的絕佳機會。

無論孩子的壓歲錢有多少,都可以幫孩子把較大的一部份用來投資,告訴孩子錢能生錢,利能滾利。

我的一個朋友從孩子3歲起,會把孩子的壓歲錢裏面的大部份放在一個單獨的基金賬戶裏面。

沒事兒就抱著孩子一起看基金走勢,給孩子講盈虧和簡單的經濟原理。

現在孩子8歲了,對金錢明顯比同齡的孩子要敏感得多。

當然,股票或基金這種有風險的投資未必適合多數家庭。

但父母們還是可以試試看跟孩子一起把壓歲錢存到余額寶或者其他簡單一點的理財產品裏。

主要就是讓孩子看到每天、每月的收益,看到儲蓄和投資的價值。

這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課。

03.

可以利用壓歲錢養成孩子,規矩記賬,量入為出的好習慣。

網上有位媽媽是這樣「套路」家裏娃的,孩子喜歡買玩具,媽媽就跟孩子說,這回你自己有錢了,今年你所有的玩具都自己買吧,再也不用擔心爸爸媽媽不同意了。

孩子最初表現得很高興,因為終於可以自己買買買。

卻沒想到,分到自己手裏的壓歲錢,買幾個玩具之後就所剩無幾了。遠比跟爸爸媽媽要玩具「吃虧」。

孩子慢慢學會了合理規劃自己的支出,如果不是特別喜歡的玩具,或者家裏有類似的,就不會再買。

遇到喜歡,但是比較貴的玩具,會跟爸爸媽媽協商,說這個玩具的好處,請求對半付款。

孩子的這些成長,是多少金錢多少玩具,都買不到的。

讓孩子自己掌管一部份壓歲錢,他可以從中慢慢學會如何理性購物和分配資金,一舉兩得。至於金額,可以根據家庭情況和孩子的性情來定。

有關專家建議是每月給孩子自由支配的錢,大概是孩子年齡的平方。

比如5歲的孩子可以支配25塊錢。6歲的孩子可以支配36塊錢。8歲的孩子可以支配64塊錢。

告訴孩子,只要記好帳,他可以做自己金錢的主人。

04.

可以留出一部份壓歲錢,允許孩子適當「浪費」和「享樂」。

我們總是擔心孩子拿了錢會亂花,但反過來想想,所有的經驗都是從失敗中得來的。我們自己也有過一時沖動,買了不該買的東西的時候。

我們沒理由要求一個未成年的孩子,永遠勤儉節約,購物永遠最有性價比。

留出一部份錢,滿足一下孩子偶爾的執念,對孩子和父母,都是一種很好的保護。

就像作家連嶽寫的:「要學會浪費,你的孩子玩水、不關燈、把蛋糕抹在臉上,不要再吼他們,這幾塊錢能換來他們的快樂,是多麽值得的事,你還應該跟他們一起浪費;

要學會浪費,你的老婆衣服多幾件,包多幾個,化妝品用好一點,不要不平衡,你愛的女人,不應該匱乏。」

告訴孩子,這筆錢不是很多,但是可以隨心所欲的使用。

想買特別不實用的本子也可以,想攢下來,去迪士尼玩兒也可以;捐給山區的孩子也可以……

當父母信任孩子,並且給過孩子真正的自由和尊重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孩子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麽糟糕,他們不會搞得天翻地覆,相反,會因為享受過自由,面對各種誘惑,有一種良好的辨識能力。

有句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培養孩子對金錢的敏感度,培養孩子對金錢的規劃能力,是跟培養孩子學習能力同等重要的一件事。

父母越早的引導,對孩子日後的發展,就會越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