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作為一種全球性的慢性疾病,其管理不僅依賴於藥物和飲食控制,更離不開科學合理的運動。衛健委釋出的【高血糖營養及運動指導原則】明確指出,透過每周進行三種不同類別的運動——有氧運動、抗阻運動和柔韌性運動,可以有效幫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提升生活質素。以下將詳細闡述如何將這些運動融入日常生活,以及具體的運動方法和註意事項。
一、 有氧運動:提升心肺功能,促進血糖代謝
有氧運動是糖尿病患者運動計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它不僅能夠增強心肺功能,還能顯著提高身體的代謝效率,包括血糖和血脂的代謝。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選擇適合自己的有氧運動方式至關重要。
推薦運動方式: 快步走、慢跑、騎單車、遊泳、爬樓梯、跳舞、球類運動等,這些運動既易於開展,又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運動強度與頻率: 建議達到中等運動強度,即運動時微微出汗,能夠正常與同伴交流,無憋喘感。每周可進行3-7次,每次運動時間累積在30分鐘以上。對於剛開始運動或長期缺乏運動習慣的人群,可以從每天20分鐘開始,逐漸增加至60分鐘。最佳運動時間是在餐後1小時左右,以避免低血糖的發生。
小貼士: 運動後的疲勞感是評估運動量是否適當的重要指標。如果運動後疲勞感消失較快,無全身不適感,睡眠和食欲良好,說明運動量適中;反之,若運動後感到極度疲勞、睡眠不佳或食欲減退,可能是運動量過大,需要適當調整。
二、 抗阻運動:增強肌肉力量,改善胰島素抵抗
抗阻運動對於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胰島素抵抗具有顯著效果。透過使用啞鈴、彈力帶等器械或身體自重進行力量訓練,可以有效提升肌肉力量,增加肌肉量,從而改善血糖代謝。
推薦動作:
1. 上肢外旋: 利用彈力帶或徒手進行,主要鍛煉肩關節外旋肌群,同時改善不良體態。
2.屈髖蹲起: 啟用臀肌和核心力量,註意保持膝關節與腳尖方向一致,避免膝蓋內扣。
3. 單腿站立: 提高下肢穩定性和平衡能力,可根據自身力量情況增減彈力帶阻力。
運動強度與頻率: 建議進行中等強度的抗阻運動,即每組動作重復8-12次後感覺吃力。同一肌群訓練至少間隔1天,每周進行2-3次。老年人或力量較弱者可以從小重量、多次數的訓練開始,逐漸增加強度。
小貼士: 抗阻運動後,肌肉微微發酸而無明顯疼痛感,疲勞感在半小時至1小時左右消失,說明運動量適中。若運動後疼痛持續或加重,應及時調整運動計劃或咨詢專業人士。
三、柔韌性運動:增加關節靈活性,預防運動損傷
柔韌性運動對於提升身體整體功能、減少運動損傷風險具有重要作用。雖然單純的柔韌性運動對血糖水平無直接影響,但將其融入日常運動計劃中,可以更好地提高運動效率,促進血糖代謝。
推薦動作:
1. **貓式伸展**:改善脊柱靈活性,緩解背部緊張。
2. **上犬式**:拉伸軀幹前側,增強上肢力量。
3. **嬰兒式**:放松背部和臀部肌肉,緩解壓力。
4. **弓步伸展**:拉伸大腿前側和髖部屈肌,提高下肢靈活性。
5. **坐位背部前屈**:拉伸下肢後側肌群,促進下肢血液迴圈。
運動時間與頻率: 每個部位的拉伸時間為10-30秒,每個動作重復2-4次,每個動作總拉伸時間至少60秒。每周進行2-3次柔韌性運動,可在有氧運動或抗阻運動後進行,有助於放松肌肉,預防運動損傷。
四、 如何將三種運動融入生活
將有氧運動、抗阻運動和柔韌性運動融入日常生活,需要一定的規劃和堅持。以下是一個實用的運動計劃範例:
熱身階段(5-10分鐘): 進行慢走、擺動肢體等輕松活動,提高身體溫度,預防運動損傷。
有氧運動(30分鐘): 選擇適合自己的有氧運動方式,如快步走、慢跑等,保持中等運動強度。
整理與休息: 有氧運動結束後,進行5分鐘左右的整理運動,如慢走、深呼吸等,幫助心率逐漸恢復正常。稍作休息後,準備進行抗阻訓練。
抗阻運動(20-30分鐘: 根據訓練計劃進行不同肌群的抗阻訓練,註意動作標準和安全。同一肌群訓練後至少間隔1天再進行下一次訓練。
柔韌性運動(10-15分鐘: 在運動結束後進行柔韌性拉伸,放松全身肌肉,提高身體柔韌性。
透過這樣的運動計劃,糖尿病患者不僅能夠有效控制血糖,還能提升整體健康水平,享受更加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