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大連版家庭中醫養生指南來了!

2024-05-08養生

眼部不適 經常便秘 入睡困難

……

如果你也有這些癥狀

不妨看看

大連市衛生健康委

組織市中醫藥學會編制的

大連市家庭中醫藥適宜技術指南

(2024版)

↓↓↓

為了提高大連市民中醫養生保健素養,充分發揮中醫藥適宜技術在家庭防治常見病、多發病的優勢和作用,大連市中醫藥學會向廣大市民推薦10項家庭中醫藥適宜技術。這10項中醫藥適宜技術涉及 穴位按摩、中藥熱熨、茶飲、揪痧 等,力求透過操作簡便、療效確切、安全可靠的中醫方法對多種常見疾病起到治療或預防作用。

按揉太陽穴輪刮眼眶緩解視疲勞

【適應癥】

該技術可緩解視疲勞、眼部幹澀、酸脹等癥,具有明目潤睛、養血柔肝的功效。

【操作方法】

雙目微合,先用雙手大拇指的指腹按揉雙側太陽穴四圈,其余手指自然放松彎曲,力度以稍感酸脹為度。然後,大拇指不動,用雙手食指的第二個關節內側,稍加用力輪刮上下眼眶。輪刮眼眶過程中可以分別刺激上眼眶部位的攢竹穴、魚腰穴和絲竹電洞,以及下眼眶的承泣穴和四白穴。

【示意圖】

【註意事項】

按摩時保持手部清潔。

科普小常識

1.太陽穴: 頭部側面,眉梢與外眼角之間向後一橫指凹陷處。簡便取穴:正坐或仰臥、仰靠,頭部側面處眉梢和外眼角中間向後一橫指凹陷處,即為太陽穴。

2.攢竹穴: 眉毛內側邊緣凹陷處。簡便取穴:正坐或仰臥位。皺眉,可見眉毛內側端有一隆起處即為此穴。

3.魚腰穴: 瞳孔直上,眉毛中。簡便取穴:正坐或仰臥位,直視前方。從瞳孔直上眉毛中,即為本穴。

4.絲竹電洞: 面部眉梢後凹陷處。簡便取穴:采用坐位或站位,絲竹電洞位於面部,眉毛外側緣眉梢下陷點。

5.承泣穴: 瞳孔直下方,眼球與下眼眶邊緣之間。簡便取穴:食指和中指伸直並攏,中指貼於鼻側,食指指尖位於下眼眶邊緣處即是。

6.四白穴: 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處。簡便取穴:食指和中指伸直並攏,中指指腹貼兩側鼻翼,食指指尖所按凹陷處即是。

推拿、耳穴壓豆治療青少年單純性肥胖

【適應癥】

適用於3-18歲兒童和青少年單純性肥胖癥,具有控制食欲、促進代謝的功效。

【操作方法】

1.推拿: 以肚臍為中心,用手掌順時針按摩腹部,以局部發熱為度,操作時註意腕關節放松,手掌輕貼於腹部,動作輕快靈活,推拿過程中不帶動皮下組織,操作持續5分鐘;然後用拇指指腹依次點按關元、氣海、天樞、中脘、足三裏諸穴,每穴2分鐘左右,共持續10分鐘。以微脹感為度,隔日1次。

2.耳穴壓豆: 取王不留行籽貼於饑點、渴點、內分泌為主的耳穴上,貼上後用食指指腹按壓所貼穴位,每個穴位每次按壓2-3分鐘,每日按壓5-6次。每隔5天貼壓1次,兩耳交替。

【註意事項】

應同時配合運動及合理飲食。

【示意圖】

1.推拿:

2.耳穴壓豆:

科普小常識

1.青少年單純性肥胖: 是指青少年排除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及其他器質性疾病引起的肥胖,主要是因多食少動、能量的攝入超過消耗轉為脂肪儲存於體內,導致BMI(體重指數)超出正常範圍的慢性疾病。

BMI(體重指數)=體重(kg) /[身高(m)]²

2.關元穴: 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簡便取穴:仰臥,將一手的食、中、無名、小指四指並攏,掌心向下平放,食指緊靠臍下,小指緣與腹中線的交點,即肚臍中央向下4橫指處。

3.氣海穴: 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1.5寸。簡便取穴:在下腹部,正中線上,肚臍中央向下2橫指處即是氣海穴。

4.天樞穴: 位於腹中部,臍中旁開2寸。簡便取穴:從肚臍中旁開3橫指,按壓有酸脹感處即為此穴。

5.中脘穴: 位於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簡便取穴:胸骨上端至肚臍連線的中點處。

6.足三裏穴: 位於小腿前外側,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脊一橫指。簡便取穴: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即是。

7.饑點耳穴: 位於耳朵靠臉的一側,突起處下方的凹陷部位。

8.渴點耳穴: 位於耳屏外側面,耳屏上結節與耳屏根部之中點連線的中點處。

9.內分泌耳穴: 在屏間切跡內,耳甲腔的前下部。

按壓攢竹穴止呃逆

【適應癥】

適用於功能性呃逆,具有降逆止呃的功效。

【操作方法】

呃逆時,以雙手拇指或食指指腹點按攢竹穴,力度由輕到重,點按同時做深呼吸,持續1-2分鐘,一般呃逆可止。

【註意事項】

如癥狀持續不緩解,建議及時就醫。

【示意圖】

科普小常識

1.呃逆: 是不自主的膈肌痙攣引起的一種臨床表現,俗稱「打嗝」。多發生於進食或飲水過快或過多以及大笑、飲酒或姿勢體位改變時。

2.攢竹穴: 眉毛內側邊緣凹陷處。簡便取穴:正坐或仰臥位。皺眉,可見眉毛內側端有一隆起處即為此穴。

蜜煎導方治療便秘

【適應癥】

「蜜煎導方」出自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適用於慢性功能性便秘,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

【操作方法】

以蜂蜜一勺,放入無油鍋中,小火煎熬,不斷攪拌至焦糖色,質粘稠,熄火繼續攪拌至成團。趁熱用手把蜂蜜捏成頭尖尾粗的蜂蜜栓,如拇指末節大小,冷卻至質堅硬,可放置冰箱冷藏保存備用。便秘時,取1枚置入肛中,待有便意後,隨大便排出。

【註意事項】

納肛後應靜臥10-30分鐘,以待便意。

【禁忌癥】

肛門、直腸、結腸術後患者、蜂蜜過敏者、急腹癥及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禁用。

紅糖姜棗茶祛寒除濕

【適應癥】

該茶飲適用於風寒感冒、痛經、以及脾胃虛寒的吐瀉等癥,具有祛風散寒、溫經止痛、溫胃止嘔的功效。

【用法用量】

大棗10g掰開、生姜5g切片,加入適量紅糖,加水500ml,熬煮15-20分鐘後即可飲用。

【註意事項】

風熱感冒、陰虛火旺、濕熱內盛的患者不宜飲用,糖尿病患者慎用。

科普小常識

1.風寒感冒: 是風寒之邪外襲、肺氣失宣所致。癥狀可見: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苔薄白。風寒感冒多見於冬春季節。

2.風熱感冒: 是風熱之邪犯表、肺氣失和所致。癥狀可見:發熱重、微惡風、頭脹痛、有汗、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痰粘或黃、黃涕、口渴喜飲、舌尖邊紅、苔薄白微黃。風熱感冒多見於夏秋季。

耳部按摩緩解失眠伴焦慮抑郁狀態

【適應癥】

適用於入睡難或多夢易醒、早醒者,伴或不伴有心煩易怒、口苦咽幹、胸悶心悸、頭暈、疲乏無力等癥。具有疏肝解郁,寧心安神的功效。

【操作方法】

洗凈雙手並搓熱,掌心滴2-3滴精油或乳液,先將中指、食指蘸取少許精油或乳液,兩指夾住外耳廓上下搓揉大概30秒;然後手掌心交替搓揉耳朵正面及背面各30秒,雙側可同時進行,重復10-15次。

【禁忌癥】

耳廓皮膚有外傷破損、出血,或有濕疹、凍瘡者。

玉米須山楂陳皮茶健脾利濕

【適應癥】

本茶飲適用於痰濕體質表現為體形肥胖、困倦乏力、腹脹痰多等癥;對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謝紊亂也有一定療效,具有理氣寬中,健脾消食,利濕活瘀的功效。

【用法用量】

幹玉米須5g,山楂10g,陳皮5g,加1000ml水煮10-15分鐘,濾取藥液代茶飲用。

【註意事項】

如使用鮮玉米須,可適當加量。

【禁忌癥】

孕婦及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

粗鹽熱熨散寒止痛

【適應癥】

【本草綱目】中載:鹽有「解毒,涼血、潤燥、定痛、止癢、吐一切時氣風熱,痰飲關格諸病」之功。該技術適用於各種寒濕疼痛,如熱熨腹部,可以治療虛寒腹痛、胃痛、痛經等;熱熨四肢關節以及腰背部位,則能緩解局部疼痛。具有散寒祛濕止痛的功效。

【操作方法】

粗鹽適量,爆炒加熱後,裝入布袋,袋口紮緊,熨敷身體各疼痛部位。也可將布袋置入微波爐加熱,反復使用。

【註意事項】

鹽袋溫度不宜過高,以防皮膚燙傷。

【禁忌癥】

局部皮膚破損、或紅腫熱痛、或有皮疹不宜使用;皮膚感覺異常、神誌不清,以及糖尿病患者慎用;月經量多者不宜熱熨下腹。

廉泉穴揪痧緩解咽喉疼痛

【適應癥】

適用於咽喉腫痛,具有清熱利咽止痛的功效。

【操作方法】

將中指及食指彎曲成鉤狀,蘸水後,夾扯廉泉穴部位皮膚向前揪,再急速放開還原,重復至出痧為止。

【示意圖】

【註意事項】

揪痧後,局部皮膚會出現紫紅色血痕(痧),且稍有疼痛,數日後會逐漸消散。

【禁忌癥】

局部皮膚破損、或有腫物包塊,以及出血性疾病禁用。

科普小常識

廉泉穴: 位於頸部前正中線,喉結上方,舌骨上緣凹陷處。簡便取穴:正坐仰靠,在喉結上方凹陷處。

小兒捏脊、摩腹手法強身保健

【適應癥】

該法適用於3-18歲兒童和青少年日常強身保健。具有調整臟腑、經絡、氣血,防治疾病的功能。

【操作方法】

1.捏脊: 患兒俯臥位,暴露背部,操作者位於患兒左側,首先將滑石粉均勻塗於患兒背部脊中部位,沿背部由上而下輕輕推摩。然後雙手拇指抵住腰骶部長強穴附近脊柱兩側皮膚,食指指腹與拇指相對合力將皮膚捏起,作翻轉和撚捏遞送動作,方向自尾骶部由下向上推捏至大椎,為1遍,如此3遍,在捏第4遍起每捏三下提一下,即「捏三提一」,以加強刺激,如此3遍,共6遍。

2.摩腹: 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實施摩法,以局部發熱為度,實施者腕關節放松,手掌輕貼於腹部,動作輕快靈活,推拿過程中不帶動皮下組織,操作持續5分鐘。以上手法,每日1次,以上午為佳。

【註意事項】

發熱、皮膚破潰時不宜套用該手法。

【示意圖】

1.捏脊:

2.摩腹:

【參與專家】

李吉彥(大連市中醫醫院 主任中醫師)

李 杭(大連市中醫醫院 主任中醫師)

封 碩(大連市中醫醫院 主任中醫師)

矯承媛(大連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 主任中醫師)

卞 菊(大連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 中西醫結合副主任醫師)

王冬梅(大連市旅順口區中醫醫院 主任中醫師)

趙 耀(大連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主任中醫師)

劉崇俊(大連市中醫醫院 主任中藥師)

沈 會(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主任中醫師)

劉湧濤(大連市金州區中醫醫院 主任中醫師)

陳誌剛(大連市第三人民醫院 主任中醫師)

周正國(大連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主任中醫師)

都 群(大連市中醫醫院 主任中醫師)

許益強(大連市中醫醫院 主任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