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每一口都傷!哈佛大學:你每天都吃的這類食物,或增加認知障礙風險

2024-05-29養生

一個平常的清晨,喜好閱讀的秦阿姨在家族群裏發了篇文章,裏面說到常吃垃圾食品的一些危害,沒一會十幾人的小群就叮叮咚咚響了起來,甚至開始分陣營爭論,一副不說清楚不準走的架勢。

厭惡垃圾食品的家人覺得, 垃圾食品不僅貴還損害健康 ,什麽奶茶、蛋糕、冰淇淋,能不吃就不吃!

但也有家人反駁道,垃圾食品雖然有害,但我們更應當 警惕加工食品 ,平時飯店吃的預制菜,熱油炸的油條、油糕都應該少吃,甚至連鹽都減半吃才算得上健康。

垃圾食品的危害不用過多討論,可一些加工後的日常食物,真的會影響身體健康嗎?口說無憑,我們來看看近期的相關研究。

一、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多數人每天都在吃的這類食物,或許會增加認知障礙、中風風險

2024年5月中旬, 【英國醫學雜誌】 釋出了一篇論文,研究共囊括了超過11萬參與者,且保證參與無癌癥、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病史,身體代謝沒有明顯異常。在隨後平均34年的隨訪中,定期檢查他們的身體狀況及飲食習慣,結果發現:

• 經常食用超加工食品的人,出現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死亡風險增加8%,這類人也更容易出現認知障礙,甚至中風急癥。

在研究中,學者們發現絕大多數人無法避免 超加工食物 ,比如 含糖飲料、超加工早餐、即食快餐 等等,一些看似健康的即食 燕麥片 、預加工食物等,也是超加工的「重災區」。

可為什麽超加工食物,會影響人的腦部功能呢?

其實諸多研究已經論證,超加工食物可能會 影響血管功能

加工次數越多,食物的營養價值越低,比如反復加熱的食用油,就會產生大量的 反式脂肪 ,進入人體後轉化為壞膽固醇,不利於血脂穩定。而含糖或含有甜味劑的飲料,也會增加身體 無營養糖分 的堆積,影響血液健康。

而這些「雜物」中的一部份會停留在血液中,等待肝腎代謝,這也導致 血液更加濃稠、笨重 ,長此以往也會「腐蝕」血管,導致 血管出現斑塊 ,柔韌性降低。

血管硬化 是最輕的癥狀,往後因為雜物淤積在血管中,導致 血管狹窄甚至完全阻塞 ,此時腦部供血供氧減少,神經細胞死亡,出現認知障礙及 中風 也在意料之中。

二、認知不止與進食有關,這些看似平常的行為,也可能影響腦部功能

吃什麽對腦功能的影響毋庸置疑,可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看似平常的行為,也可能成為「殺死」腦細胞的兇手。

1、口渴再喝水

從腦細胞來說,平均 含水量達到70% ,水液是連線細胞內外的通道,可以透過細胞膜進行 物質交換 ,所以,細胞的營養物質及代謝垃圾都需要水才能利用、處理。如果水液不足,腦細胞就會快速衰老,步入死亡程式。

大家都知道水重要,可實際上多數人都處於缺水狀態。近些年有數據顯示,中國超過5成青少年飲水不足, 中老年中也有7成水沒喝夠

可能有人要說了,我一口渴就喝水啊,怎麽會缺水呢?

但其實口渴是身體已經缺水的訊號,也已經出現細胞損傷,此時喝水只是 補救措施 ,無法完全規避傷害。所以,養成 定時定點喝口水 的習慣,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2、過量勞動

這一代的中老年人有許多沒有養老保險,加上嚴峻的經濟形勢,導致許多應當休養的老人,還需要透過體力勞動謀求生存。

2023年9月,權威雜誌 【柳葉刀】 發文稱,中老年人承受過多體力勞動,將會增加70歲以後腦部癡呆的風險。而且這種影響很可能是單獨存在的,獨立於教育、收入、生活習慣之外。

一定的經濟基礎確實能夠保證更好的生活,但我們也要走出誤區, 不能過度消耗體力 ,日常生活中註意休息,不然可能 得不償失

3、老人獨居

老人獨居是近些年的普遍現象,而獨居老人患有腦部疾病的風險往往更高。為了減低這種影響,可以適當養個寵物,比如小型貓狗、觀賞魚、烏龜、倉鼠等。

2024年初,中山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權威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發表研究稱,養寵物的老人 認知功能、記憶能力和言語流暢性 更好,對情緒的感知也更加敏感,腦部功能更加健康。

而且,養寵物還會 提高老人的日常活動量 ,延緩肌肉萎縮和身體衰老,對身體健康也有很大好處。

三、拓展討論:為什麽有些人,會不停地吃不健康食物?

得益於發達的互聯網,讓沒有醫學背景的普通人,也能了解許多健康知識,也能更好的調整自己的生活節奏、飲食習慣,保護身體健康。

但現實中,真的能做到健康生活的人少之又少,我們不禁在想, 為什麽有些人會不停地吃不健康的食物呢? 2023年10月的一項研究,或許會給我們答案。

研究中發現,加工食物中有一種物質叫做 晚期糖基化終產物,簡稱AGEs, 它會增加我們的 饑餓感

這種簡單的機制,會從兩方面影響我們的食物選擇。

第一方面,因為AGEs會觸發饑餓感,所以 看到或想到加工食物時,我們就更容易餓 。此時的饑餓多數是大腦的錯覺,簡單來說就是,雖然不餓但就是想吃點啥,此時我們就會不自覺的進食各種零食、飲料。

而另一方面,正常的饑餓感出現時,我們的大腦也會 優先想要攝取AGEs 。此時大腦 給加工食物增加了一層濾鏡 ,比如 味道鮮美、顏色鮮艷、觸手可食 等等,哪怕我們明知道谷物更加有飽腹感、等外賣比做飯更慢,也會優先選擇加工食物。

在這種雙向選擇的機制下,無論是正餐還是加餐,我們都會傾向於加工食物,不健康食品的攝入自然增加。

另外,還有研究提出,我們戒不掉垃圾食品,或許與 多巴胺 有關。

因為多巴胺是即時產生的,刷影片、吃零食都會刺激多巴胺的分泌,但隨著刺激行為增加, 多巴胺分泌泵值增高 ,我們就需要吃更多、更刺激的食物才能產生足夠的多巴胺。而且,適應了高多巴胺的生活,我們 很難享受平靜 ,因為太無聊了。

所以我們為了追求快樂,吃更多也成為了自然而然的選擇,加上為了避免無聊,我們很難從這種狀態脫離,逐漸把壞習慣變為日常。

參照文獻:

[1]多巴胺, -二酚, and 簡稱DA. "2. 多巴胺——快樂物質.".

[2]鄭西希.會讓人胖還使人虛的"超加工食物"[J].科學生活, 20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