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以案說醫】曾慶明:麻黃升麻湯、白頭翁湯治療腹瀉案

2023-12-07養生


▲曾慶明,廣東省名中醫,江西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深圳市羅湖區中醫院原院長,主任中醫師。曾慶明紮根基層40年,師從全國傷寒名家陳亦人教授,擅長運用六經辨證治療內婦兒等各科疾病。培養博士研究生2名,碩士研究生8名,學術傳承人10多名,主持、參與主要科研課題多項,他作為專案主持人或主要參與者制定的三部標準(【中藥編碼規則及編碼】、【方劑編碼規則及編碼】和【中藥在供應鏈管理中的編碼與表示】)成為國家標準及全球標準。

醫案是中醫臨床實踐的記錄,體現了診療過程中理、法、方、藥的具體運用,是醫家診治疾病思維過程的表現。歷代名家醫案是中醫藥寶庫中的瑰寶。我們推出【以案說醫】欄目,以期傳承精華,啟迪我輩,共同進步。

【基本資料】

秦某,男,時年54歲, 慢性腸炎、慢性咽炎10余年,易腹瀉,常咽痛;高血壓病4年,服藥控制尚可。 初診: 2007年10月13日。

【發病過程】

一年前一次感冒愈後,所遺腹瀉和咽痛依然。

首診證候

刻診: 一年來不易出汗,耐熱不喜空調,晨起咯清涎,頭昏,納差,脘涼,便前腸鳴,臍及左下腹冷痛裏急、便後減輕,大便溏滯夾黃色粘液,稍腥臭,日4-5行,影響睡眠。舌淡紫、苔薄白底黃中根略膩,脈弦細。血壓145/85mmHg,扁桃腺Ⅱ度腫大、暗紅,左右各有一個0.3厘米糜爛點,內有少許膿樣物。

辨證論治

西醫診斷: 慢性結腸炎,急性扁桃體炎。

中醫診斷: 泄瀉(寒熱虛實錯雜)。

治法: 宣透郁陽、溫清肝脾。

此太陽玄府未得盡啟寒毒化熱郁於咽喉,太陰脾陽已經虛弱清氣下陷,厥陰寒熱夾雜肝失疏柔。先宣透郁陽、溫清太陰與厥陰並舉。處二方:

方一:宣透郁陽與溫清太陰和厥陰並舉,麻黃升麻湯合白頭翁湯加減: 炙麻黃10g,升麻15g,當歸10g,白芍15g,炙甘草10g,葛根15g,黨參10g,炮姜10g,茯苓15g,炒白朮15g,玉竹10g,白頭翁15g,炒黃連3g,炒黃柏5g,秦皮10g,檳榔5g,4劑,每劑煎2次,和勻,三餐飯後溫服。

方二:溫補太陰兼清化厥陰並舉,連理湯、四逆散加減: 炮姜5g,乾薑5g,黨參10g,炙甘草10g,炒白朮15g,白芍15g,防風5g,陳皮5g,炒黃連3g,葛根15g,烏梅5g,3劑,煎服法同方一。

並囑全程註意飲食,遵按醫囑全程服降壓西藥。

隨診過程

二診:2007年10月20日

療效接續:先咽痛明顯減輕,後腸鳴、臍左下腹冷痛、裏急減輕,頭昏和扁桃腺膿樣物消失,現大便溏而不滯,日2-3行,納增睡善;但仍咯清痰、脘涼。血壓135/85mmHg,苔薄白,脈弦細。健脾益氣與柔肝疏肝並舉:參苓白朮散、當歸芍藥散加減:山藥20g,蓮子肉10g,砂仁2.5g(後下),炒扁豆10g,當歸10g,白芍10g,川芎10g,炒白朮10g,防風5g,茯苓10g,澤瀉10g,炙甘草10g,14劑。煎服法同一診。

隨訪二年,諸癥完全消失,腹瀉未再。

【按語】

1、何以用麻黃升麻湯?

「傷寒六七日,大下後,寸脈沈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喉咽不利,唾膿血,泄利不止者,為難治,麻黃升麻湯主之」(【傷寒論】第357條)。此傷寒誤下,表邪內陷,致邪郁厥陰,致肝氣郁而化熱,則咽喉不利,唾膿血,寸脈沈遲;邪客太陰,清氣不升而下陷,則泄利不止,下部脈不至。如此寒熱虛實錯雜之證,與厥陰寒熱虛實夾雜之病機特點相一致。臨床表現當屬很多,就條文表述而言,以「咽喉不利唾膿血」和「泄利不止」最突出,因而復雜病機中當以氣郁不升,清陽下陷為肯綮。沈目南說「誤下邪陷厥陰也,寒邪陷入厥陰,胃虛氣滯,故寸脈沈而遲」。治宜在清上熱,溫中寒,和營衛,滋陰血的基礎上,突出發越厥陰郁陽。考其方含越婢湯,桂枝湯、苓桂術甘湯、甘草乾薑湯,黃芩湯,白虎湯,並有大半個麻黃湯和理中湯,以及玉竹、當歸,天冬等滋養陰血藥。原方針對咽喉不利唾膿血,故重用麻黃和升麻為君藥,旨在發越郁陽。但稍作藥味和用量調整,則可針對「泄利不止」,取麻黃發汗而逆流挽舟、升麻解毒而升陽舉陷、甘姜之甘溫補脾和歸芍養柔肝,寒熱補瀉均備,與太陽表郁、太陰虛寒、厥陰寒熱虛實錯雜病機相謀。實則,是一首治邪陷厥陰久利不止的良方。

移治本案,去白虎湯清氣,易白頭翁湯清肝;去天冬滑腸,易葛根升清;再加人參則有理中湯,溫補脾陽。藥證合拍,故腹瀉和咽痛均愈。本案思路要點有二:一是一年來很難出汗,是邪在太陽仍從太陽出,正需麻黃透發。二是屢治難愈之病,邪多陷厥陰,病機多屬寒熱虛實夾雜,不獨下利、咽痛。

2、何以用白頭翁湯?

【傷寒論】第370條「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第373條「下利欲飲水者,以有熱故也,白頭翁湯主之」。【金匱要略·婦人產後病脈證治】「產後下利極虛,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主之」。所治皆厥陰肝經濕熱下迫,灼傷血分而作下利膿血,裏急後重。「熱」言其性質,「利」言其所病,「下重」言其證候,「下利欲飲水」是突出利為熱,而與虛寒下利相鑒別;所謂「產後下利極虛」,則突出其產後氣血兩虛,又患肝熱下利。證候和病機表述得言簡意賅。本證雖無膿血,但大便溏滯夾黃色粘液,氣稍腥臭,病機與肝熱同,故用白頭翁湯。因其便前臍及左下腹冷痛後重,瀉後雖減仍有之氣機郁滯,故加檳榔。其虛在太陰氣和厥陰血,故二診逕用參苓白朮散和當歸芍藥散善後。

之所以把白頭翁湯歸屬於厥陰肝熱下利,主要是從藥測證。白頭翁、秦皮、當歸、阿膠均入肝經,黃柏歸腎與大腸經,黃連善清腸胃濕熱,當歸和阿膠善養肝血,瀉圍繞肝經濕熱,補著力肝體血虛,故為厥陰病方。本案用黃柏 易黃芩 ,白芍易阿膠,重用白頭翁苦寒沈降之中寓有升散之意,而且苦燥不易傷陰,清利稍帶收澀,既清腸道濕熱又升散肝火,堪稱治「厥陰濕熱」專藥。

鄭重申明:

由於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藥和劑量僅適用於本案病人當時的病情。未經中醫辨證診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處方和劑量。廣大讀者如有需要,應前往正規醫院診治,以免貽誤病情。■

【來源: 深圳市羅湖區中醫院 , 指導專家: 曾慶明 主任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