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0個節氣,太陽執行至黃經90°時為交節點,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當天的夏季日影最長,並開始炎熱,也標誌著天地間的陽氣達到極致。
因此,在此時節的養生保健十分重要,讓我們跟著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的姜凡、張曉天主任醫師,一起學習夏至調理方。
起居調養方
睡眠調養:【黃帝內經】曰,「夏三月要夜臥早起」。即夏季應晚睡早起,但不宜過晚入睡,以免損傷陽氣。同時,要註意保持室內通風,避免長時間使用空調,以免風寒濕邪侵襲。此外,中午應適當休息,進行短暫的午睡,以養陰氣,補充體力。
穿衣調養:夏至時節,氣溫高,人體易出汗。因此,應選擇透氣、輕便的衣物,避免穿著過於緊身或厚重的衣物,以免妨礙汗液排出,導致體內濕熱積聚。
飲食調養方
1.適當增加蔬果攝入,夏季是水果和蔬菜豐收的季節,各類新鮮水果和蔬菜不僅可以提供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還有助於清熱解暑,如西瓜、黃瓜等水果和蔬菜,具有清熱解暑、利尿消腫的功效。
2.夏至時節,陰氣開始生長,因此還應適當吃些辛溫類食物,以助陽氣生發,但不宜過量食用,以免助熱生火。
3.適當吃些「苦」:如苦瓜、蓮子心等,以清熱祛暑。
運動調養方
夏至時節,人體陽氣浮越,適當運動可以振奮陽氣,提升精神。但運動過程中要註意以下幾點:
適度運動:選擇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鍛煉,避免在高溫時段進行劇烈運動,以免中暑。運動專案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八段錦等輕松的運動為主,避免劇烈運動導致汗出過多損傷陽氣。
運動後調理:運動後應適當飲用淡鹽開水或綠豆鹽水湯,以補充體內流失的水分和電解質。同時,避免立即用冷水沖頭、淋浴,以免引發感冒或其他疾病。
情誌調養方
【黃帝內經】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誌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季要養心,若此時耗損心氣、心血,到冬天易患病。人們也常說「心靜自然涼」,心不靜,就會心煩,產生內火,耗傷心陰。
夏至天氣炎熱,心神容易受擾動而不安,出現心神不寧,心跳加快,因此更要註重養心安神,保持心情愉悅,培養樂觀開朗的性格,可以透過靜坐、聽輕音樂、做深呼吸、練瑜伽等來排除雜念。尤其是老年人,要養護好心臟。
穴位養生
1.太白穴
太白穴出自【靈樞·本輸】,歸屬足太陰脾經,為脾經的輸穴、原穴。脾胃為後天之本,具有運化水谷精微、化生氣血的功能,中醫認為,「氣血不正,五臟皆病;氣血調和,百病不侵」,而太白穴作為脾經經氣的重要輸出之穴,既可以促進氣血執行、疏通經絡,也能夠發揮健脾化濕、理氣和胃的功效。
取穴:位於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骨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方法:以手指指腹點按穴位,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反復揉按,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度,每次2—3分鐘,每天1—2次。
2.天樞穴
天樞穴歸屬足陽明胃經,是大腸之募穴。【素問·至真要大論】中描述道:「身半以上,天之分也,天氣主之;身半以下,地之分也,地氣主之。半,所謂天樞也。」此穴正當臍旁,為人身上下、天地、陰陽之氣樞轉交合之處,內應橫結腸屈曲回折之端,具有雙向調節作用,是治療腸道疾病的重要穴位。
取穴:仰臥,橫平臍中,距前正中線旁開2寸,左右各一穴。
方法:以雙手食指、中指指腹置於穴位,稍用力按壓,做環形按揉,每次3—5分鐘,每日可做多次。也可結合摩腹法,雙手相疊,掌面貼於腹部,以臍為中心,易便秘者做順時針轉摩,易腹瀉者做逆時針轉摩,每次5—10分鐘,每日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