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警惕低溫下的多發病,中醫專家教你學「冬藏」

2023-12-14養生

冬季養生服務進基層,受到市民歡迎。

賀寧為患者診療。

市民在冬日陽光下練習八段錦。

醫護人員為群眾做「耳穴壓豆」。

本周,濟南迎來今年冬天第一場降雪,降雪過後是斷崖式降溫。記者檢視中國天氣網,本周五最低溫將達到-12℃,周末最低溫-14℃,下周的最低溫將低至-15℃。

當氣溫驟降時,人體無法迅速適應劇烈的冷暖變化,抵抗力就會下降,疾病就會乘虛而入。除了近期備受關註的呼吸道疾病外,冬季也是心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類風濕疾病、皮膚病等疾病的高發期。中醫專家提醒,面對冷空氣,大家不僅要做好保暖,更要護好身體的「薄弱環節」,尤其是老年人和兒童,更要學會「冬藏」,防患於未然,才能健康過冬。

低溫可誘發多種疾病

氣溫驟降,會引起心血管病的高發。「在臨床醫治中,高血壓的患病率比較高,需要長期服藥,而這類患者的病情控制也主要得益於對血壓的控制水平,」廣安門醫院濟南醫院(濟南市中醫醫院)心血管病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姚建明告訴記者,「氣溫驟降、低溫可能會引起血壓控制不理想,進而導致腦血管、心血管等大器官的損傷。」姚建明提醒高血壓患者在冬季要更重視日常血壓監測,按時服用藥物,註意保暖。

「冠心病以心絞痛為主要癥狀,劇烈氣溫波動、寒冷會引起血管收縮,誘發心絞痛的發作,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增加。」姚建明說,「平時做好保暖的同時,一旦發生持續胸痛,一定要第一時間就醫。」

「寒冷天氣也是上呼吸道感染的高發期,對普通人來說,得了這種疾病經過對癥治療後,一般3-7天能治愈,但對心衰患者來說,則會產生致命性影響。」姚建明說,「心衰患者一旦出現肺部感染,會加劇心衰癥狀,增加心臟負擔,表現為夜間陣發性憋喘,不能平臥、水腫……」姚建明提醒,在寒冷冬季,高風險患者可適當減少室外活動,在室內要註意通風,減少患病概率。

除了心血管疾病,隨著氣溫急劇下降,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類風濕疾病、皮膚類疾病等也到了高發期。針對冬季多發病,市民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做好消毒;均衡營養,養成健康生活方式;適當運動,築牢健康堡壘;做好健康檢查,留意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狀況。同時,每年冬季也是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高發期,因此,市民還應重點防範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發生。

早睡晚起,學會「冬藏」

「寒」為陰邪,寒冷天氣下,人體容易受到陰邪入侵,導致抵抗力下降,從而誘發各類疾病。預防冬季多發病,提高身體免疫力是最好辦法。廣安門醫院濟南醫院營養科副主任營養師賀寧告訴記者,從中醫角度,冬季養生要從起居、飲食、運動、調暢心誌四個方面推進,人人都要做好「冬藏」工作。

「要‘早睡晚起’,冬季陰邪比較重,適當早睡可以保護陽氣不受侵襲,晚上10點開始準備入睡,在早上起床的時候,盡量要慢。早上血壓通常會升高,形成一天中的第一個高峰。如果此時起床動作過猛,會使血壓突然升高,更加危險。」

賀寧說,「室內要規律、適當通風,每天上午10點到下午3點之間是通風最好時機。通風期間註意避免受涼。外出要做好保暖,尤其是頭背部、腰部、腳部等容易受寒的部位,根據氣溫及時增減衣物。衣物增減要適度,註意不要出汗,」賀寧提醒,「出汗反而可能增加受寒的風險。」

飲食要做到「滋陰潛陽」,「冬季寒冷幹燥,容易上火,補‘陽’的同時一定要滋‘陰’。」賀寧說,「冬季飲食要溫熱,多喝溫開水,少吃辛辣、寒涼的食物,適當進補,同時多吃綠色蔬菜,蘿蔔、白菜、銀耳、山藥、百合也是滋‘陰’的好食材。」寒與腎相應,最易耗傷腎的陽氣,可多食山藥、紅薯、馬鈴薯、栗子、核桃等益腎養精的食物,多食山藥粥、板栗粥、核桃百合燕麥粥等養生粥。

冬季運動以舒緩為主,賀寧建議市民在中午陽光充足的時候,去室外做伸展運動,「不方便去室外的,在室內做做家務,跟著影片打太極拳也可以。」賀寧提醒,冬季運動要把握好溫度,不要出汗,以免傷害陽氣。

「調暢心誌、保持心情舒暢也非常重要,」賀寧說,「冬季日照時間短,容易情緒低落,出現焦慮緊張狀態,人們要學會自我調節,尤其是心腦血管病患者要註意保持愉快樂觀的心情,以免誘發疾病。」

嚴寒天氣下,出門在外的人們難免會受到冷空氣的侵襲。「在外受寒後,回到家可以喝些紅糖姜水、羊肉湯等熱飲來驅寒,」賀寧說,「搓手、搓臉、搓頭部、泡腳都可以起到驅寒的作用。另外,拍打身體、做伸展運動可促進血液迴圈,也可以達到驅趕寒邪的目的。」「防跌倒」要成為老年人「必修課」

隨著降雪天氣的到來,因雪天地滑造成摔傷的骨折患者明顯增多。醫生提醒,雪後出門時盡量穿寬松保暖、防滑的平底鞋,註意鞋底的材質,女士不宜穿高跟鞋。盡量繞開大理石、瓷磚、冰面等光滑路面。行走速度不宜太快,腳底踩實踩穩,最好呈外八字,小步前行,雙手不要插兜。老年人盡量不出門。

如果不小心摔倒了如何自救?首先保持冷靜,不要著急起身,避免二次傷害。先自我檢視有沒有劇烈疼痛、出血或骨折表現。如果沒有明顯不適,可以等恢復部份體力後將身體變為俯臥位,再利用身邊的支撐物慢慢起身。如果站不起來,可以大聲呼喊或者打電話,及時呼叫家人或撥打120尋求幫助。在等待救助期間,可用墊子、衣物、床單等保暖。摔倒後若當時沒有異常感覺,但隨後感到不適,應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康復。

對老年人來說,防跌倒更應成為「必修課」。跌倒會對老年人造成致命性傷害,最嚴重的是髖關節骨折,也被稱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跌倒造成的骨折,可能導致老年人長期臥床,帶來的褥瘡、肌肉萎縮、靜脈血栓、墜積性肺炎等一系列並行癥最後會造成不可挽回的結果。

老年人平時要養成防跌倒的自覺,平時積極鍛煉,減少久坐,增強肌肉力量,提高身體柔韌性和平衡能力。補充營養、防治骨質疏松。服用合適劑量的鈣劑和維生素D,勤曬太陽,戒煙限酒,攝入富含鈣、低鹽和適量蛋白質的均衡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