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中醫科普】馮大夫話「濕疹」

2024-07-03養生

濕疹,中醫稱為「濕瘡」、「浸淫瘡」、「血風瘡」等,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具有明顯滲出傾向的一種皮膚炎癥反應。皮損一般具有多形性,有滲出傾向,基本對稱分布,瘙癢劇烈,常反復發作,易變成慢性。根據皮損形態可分為急性期、亞急性期、慢性期三種。


圖片來源於網絡


病因病理

本病男女老幼皆可發病,常因先天稟賦不耐,飲食失節,過食辛辣刺激及葷腥動風之物,使其脾胃受損,失於健運,濕熱內生,又復感風邪,內外兩邪相搏,風濕熱邪浸淫肌膚所致。

一、急性濕疹(熱重型濕疹)

急性濕疹: 常急性發作,皮損呈對稱分布,多見於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部位,嚴重時泛發全身。 皮損多以紅斑、丘皰疹及水皰為主,也可常見糜爛、滲液及膿皰等,炎癥反應明顯。 伴有劇烈瘙癢。


(急性濕疹)圖片來源於網絡

二、 亞急性濕疹 濕重型熱型

亞急性濕疹:急性濕疹炎癥減輕後或者急性期未經適當處理後進入亞急性,或者慢性濕疹加重所致。皮損以丘疹、鱗屑、結痂、輕度浸潤為主,少有丘皰疹、糜爛、水皰。自覺劇烈瘙癢,入夜尤甚。


(亞急性濕疹)圖片來源於網絡

三、 慢性濕疹 脾虛血燥型

慢性濕疹:多由急性、亞急性濕疹遷延而成,極少數由病情開始即發展為慢性。多見於手足、小腿、肘窩、股部、乳房、外陰及肛門等處。皮損以皮膚增厚,浸潤,表面粗糙為主。可見苔蘚樣變,色素沈著,色素減退及鱗屑等。常瘙癢劇烈。

手部慢性濕疹

治療:

1.積極尋找病因,盡量避免致敏源及各種刺激因素,避免搔抓,以防感染,避免熱水燙洗等。 應當適量忌用辛辣刺激及辛香之品。

2.急性期治以清熱利濕止癢,內服湯劑聯合中藥濕敷、溻漬為主。若有水皰、糜爛,滲出明顯時,當以收斂、抗炎,促進表皮恢復為主。

3.慢性期遷延日久,多因血虛風燥,治以養血潤膚、祛風止癢,內服湯劑聯合外用軟膏、乳膏制劑為主,治以潤澤、除痂止癢。


馮楊洋,女,主治醫師,碩士研究生畢業於陜西中醫藥大學中醫外科學皮膚方向,從事皮膚科工作6年余。 現工作於西安浐灞國際港新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皮膚科。 擅長濕疹、銀屑病、帶狀皰疹、痤瘡、蕁麻疹、脂溢性脫發、黃褐斑等皮膚疾病的中西醫內外治聯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