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專訪王漢男:如果沒有現代醫療,很多人活不到成年

2024-06-21養生

關註野獸生活的朋友們,大家好。

為了方便各位學習,我們會陸續選取雞俠訪談各領域專家的影片,整理成系列文章,釋出在「野獸生活」公眾號,供夥伴們閱讀、收藏。

以下文字,是雞俠專訪王漢男博士系列文章第3期。

這一期訪談, 王漢男博士將繼續朗讀程式類歷史的演化過程,並對食譜擴大化給人類健康帶來的風險等問題做相關分享。

如果你還沒看過相關影片,可以點選下方卡片,去看影片版專訪。

雞俠 :在之前的討論中,我們說到人類大腦的發育,是不斷地隨著飲食而變化的。大腦逐步前進演化,使我們的腦容量越來越大。

很多人類學家認為,相較於其他哺乳動物來說,人類都是早產兒。 其它哺乳動物在生下來之後就會跑、會跳,並能很快地覓食或自理。

但人類則需要懷胎十月,並且,在出生後完全沒有自理能力,需要一個很漫長的哺乳照料過程。

如果等嬰兒完全發育成熟再被生出來的話,會很危險,發育成熟後腦袋太大,會導致母體分娩不出來。

王漢男 :是的。

雞俠 :人類為了直立行走,只能讓嬰兒提前出生並在體外繼續發育。

王漢男 在基因水平上,我們人類的骨盆結構是非常保守的。這一結構,形成了人類早產的演化趨勢。 但值得一提的是,這一保守結構延後了我們人類的發育期,也是我們人類高度 k 選擇的一大表現。

雞俠 :明白。

王漢男 :發育期延後會讓生物學壽命更長,所以,早產對我們人類的壽命也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雞俠 :農業社會之前,那些長時間狩獵采集的人在打到獵物後,會優先選擇吃什麽食物?

王漢男 在象、犀、牛、馬、鹿、羊、豬以及貘大量存在的時候,他們會選擇吃這種高價值的、脂肪含量較高的大型動物。 這些大型動物的皮下脂肪、肢骨以及骨骼中含有大量脂肪。

骨骼的長骨中就含有大量骨髓。我們要知道,骨髓中絕大部份都是脂肪,並且,其中還含有較多的單不飽和脂肪。

此外,人類還會食用這些動物的大腦, 動物大腦中含有很多的OMEGA-3脂肪酸。食用大腦也是我們人類獲得OMEGA-3脂肪酸的主要途徑。

雞俠 :當時,人類透過吃動物的大腦來獲取OMEGA-3。

王漢男 :對,這也是我們人類大腦發展的契機。簡單來說,就是以形補形。

王漢男 :是的。 我們人類和小型動物比如飛禽、水產發生關系的時間非常短暫。

不過,地中海地區因為有獨有的地中海氣候,所以,當地的食譜擴大化會發生較早一點,可能在 10 萬年或者更早的時期。

不過,現在仍然有一些歐美國家的人,會對水產等一些擴大化食物成分產生過敏反應。

雞俠 :之前你說,骨髓是人類的肉罐頭。

王漢男 :對,以色列古人類學家的研究證明,骨髓可以在常溫下保存至少3個月。冰期環境會伴隨溫度下降,那骨髓的保存時間會更長。

骨髓可以當作我們人類的肉罐頭、脂肪罐頭、熱量罐頭來進行營養的補充。

雞俠 :把骨頭儲存起來,什麽時候沒吃的了,就可以砸開來吃骨髓。

王漢男 :是的。 我還要補充一下,在食譜擴大化的過程中,有一類食物是具有爭議的,那就是禽類。 在北京猿人階段,他們通常取食的是鴕鳥。

史前的鴕鳥大概是在1萬年前左右滅絕的,北京猿人時期的鴕鳥體型非常大,是現今最大鴕鳥的2倍左右。

不過,我們人類在演化過程中,只局限於食用鴕鳥這樣的大型鳥類。像飛禽或者更小的麻雀不太好抓,捕捉它們需要前置的技術需求,比如利用弓箭、網等工具,所以,它們跟人類發生關系的時間非常短暫。

雞俠 :這就是所謂的最優覓食策略,花最少的體力、成本和時間來獲取最多的營養。

王漢男 :為了降低成本,5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還馴養了狼,來幫助自己狩獵小型動物。 現在人類吃的雞肉、鴨肉這些,嚴格來說並不屬於我們人類的食譜範圍。

不過人類之前取食過鴕鳥,會存在一定的適應力。雖然它們不在我們人類的食譜範圍,但在沒有過敏的情況下,也可以適當吃一些。

雞俠 所以,人類在前進演化的這幾百萬年裏,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吃高脂肪的紅肉為主。 其實就很接近我們現在的低碳生酮飲食,是我們人類真正適應的一種飲食方式。

王漢男 :生酮飲食的營養結構,和我們人類演化的方式是類似的。

雞俠 :是的。盡管有些人說它是極端飲食,但這才是人類真正吃了幾百萬年的飲食方式。

王漢男 :對, 如果從營養結構上看,生酮飲食確實和我們演化史所呈現出來的營養結構相似。 也不能說它極端,畢竟這種飲食方式是可以長期執行的,終生執行也沒什麽問題。

雞俠 :從嬰兒時期開始,就可以執行低碳生酮飲食了嗎?

王漢男 :理想狀態下,人類在生長到3-4歲斷奶之後,就可以終身執行純肉的低碳生酮飲食了。 終身執行低碳生酮飲食可以延後發育期,使生物學壽命更長。 在我看來,如果再加上現代醫療共同作用,那他們的壽命將不可估量。

雞俠 :很多人會問,原始人的壽命遠遠達不到現代人的水平,為什麽總是拿原始人的飲食方式作為低碳生酮飲食的證據呢?

王漢男 :這個問題我們應該這麽考慮。在當時的自然環境下,史前人類處於食物鏈較低端,可想而知,必然會有很多天敵.

人類是纖細型的靈長類動物,透過取巧來生活,很容易遭受野生動物的攻擊,就算是依賴工具防身也難免會受傷。 在這樣的自然野生環境下,生物學壽命也會大大減短。

雞俠 :當時也沒有醫療條件。

王漢男 :是的,這也會導致女性在分娩過程中出現各類問題, 例如難產或者因意外造成感染而導致死亡,這也都是原始人壽命不長的原因。

雞俠 :也就是說,原始人壽命短更多是由於意外死亡導致。那現代人的壽命比原始人長很多,是不是就可以理解為是醫療條件人為拉長的?

王漢男 古人類學家根據新、舊石器時代的人類骸骨分析得出,他們的飲食中肉食占比非常高,營養水平都良好。

但新石器時代的人類取食了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導致他們患上了齲齒。齲齒是一種致死性的疾病,也對它們的壽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在分析完農業經濟(5000年前)之後的人群骸骨後發現,這一階段人類的體質出現了顯著的退化。

雞俠 我們現代人壽命雖長但不健康,會出現大量疾病。

王漢男 :對,這都是現代科技造成的後果。現代醫療和公共衛生為現代人的壽命做出了 80%-95% 的貢獻。

如果去除它們給人類帶來的作用,那我們的平均壽命將遠不如新舊石器時代的人類。 我認為,如果沒有了現代醫療和公共衛生,全球能夠順利活到成年的人可能會少之又少。

雞俠 :雖然,人類適應了幾百萬年的肉食飲食,但現在還是無法避免進入高碳水社會。人類想要重新適應一種新的飲食方式的話,大概需要多長時間?

王漢男 我們現代人的主食都以高碳水為主,這其實是違反了自然規律的。 自然界中的碳水化合物非常少,不足以維持我們人類生存,為了生活和繁衍更多人口,才慢慢有了農田、果樹林等。

雞俠 :在我看來,我們的基因能否適應一種新的飲食方式,是有一個自然選擇的過程的。不適應這一飲食方式的人就會被淘汰,無法留下後代。

王漢男 透過醫療和衛生手段,現在幾乎消除了自然淘汰機制,這也就意味著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基因傳下去。

雞俠 :有了醫療條件,每個人都能成年,並且,只要想生孩子就都有機會生。

王漢男 :是的。

雞俠 :即便不適應高碳水飲食或者患有疾病,也可以透過醫療手段改善。

王漢男 :是的。

雞俠 :所以,醫療手段的介入,也可能會使自然淘汰機制失效吧。

王漢男 :是的。 但這也有優勢,比如讓我們人類的基因庫變得更加豐富多樣。

雞俠 :在我看來,有了醫療手段,人類可能永遠沒法適應高碳水飲食。

王漢男 :除非加入人為的因素,那在遙遠的未來就有可能實作。

雞俠 :比如調節基因。

王漢男 :是的。

雞俠 :很多執行生酮飲食的人認為,吃紅肉是不健康的,應該多吃白肉。還有一些流行病學的調查說紅肉會致癌。你怎麽看這個問題?

王漢男 :從演化角度來說,人類是哺乳動物,也就是狹義上的紅肉動物。 我們吃進去的肉類和自身的組成成分差異越大,營養價值就越低。

如果,我們以紅肉中的肌紅蛋白作為蛋白質的主要攝入來源,那蛋白質的利用率會比吃白肉要高很多,營養價值也會更高。 這一點我和托特博士進行過私下的溝通,他也是這樣認為的。

雞俠 :所以,紅肉一直是我們人類在前進演化過程中的主要食物。

王漢男 :是的。白肉和我們人類發生關系的時間很短暫,並且,我們當時吃的白肉主要來自於鴕鳥。

雞俠 人類前進演化過程中攝入的脂肪,占比最高的還是飽和脂肪。 比如說動物的腦子和骨髓,飽和脂肪占比都很高。

王漢男 :是的,另外還有皮下脂肪。

我們人類的主要營養來源,是大型的食草動物(象、犀、牛、馬、鹿、羊、豬、貘)。它們體溫較高,整個身體就像一個巨大的發酵罐。

不飽和脂肪酸就會在他們體內,轉化成脂肪形式更穩定的飽和脂肪酸。 我們人類取食了這些大型食草動物後,也會攝入較多的飽和脂肪。

雞俠 :在你看來,需要將蔬菜也移出日常飲食嗎?如果不吃碳水、谷物或水果,只以肉類作為主食的話。

王漢男 :關於這個問題,可能就要從我們中國的仙人洞遺址講起了,在仙人洞遺址中,出土了全世界最早的陶器。

有了陶容器和火糖,人類就有了自主生火的能力,才能夠把更多有毒的植物納入到食譜中。 像螺、貝這些水產資源,也開始逐漸納入到了我們的擴大化食譜中。

自然界中的植物大多都含有毒素,尤其是那些沒有被馴化過的植物。我們能做的,只有透過技術手段去消除它的一部份毒素,讓這些植物逐漸被我們利用。

雞俠 :比如做熟或者發酵。

王漢男 :對,用發酵或者烹飪等方式。

雞俠 :你建議吃發酵或烹飪後的植物嗎?

王漢男 我個人依然是不建議吃的。我們中國的學者在食道癌的癌變組織中,分離出了植物的植矽體。

植矽體就是植物在各個器官中所產生的微米級矽化合物,這也就說明它可能和消化道的癌癥存在一定的聯系。

<植矽體示意圖>

這個微米級的植矽體,它最小可能在2微米,最大可能會達到 100-200 微米。 這些細微的植矽體很可能會伴隨我們的飲食,進入到血液並沈積到各個器官。

這會讓身體產生炎癥,甚至造成癌癥。不過,這是我當年提出的一個假想,我希望以後能有更多的醫學工作者來證明我的觀點。

以上文字整理自雞俠專訪王漢男影片 第3期,對應影片點選下方卡片可以檢視。

接下來,我們會繼續將王漢男的采訪影片整理成文章,釋出在「野獸生活」公眾號上,請大家保持關註。

對了,可能有些朋友還不知道: 野獸生活打造了「小野獸服務團隊」,作為與使用者交流的重要視窗。

我們的最新科普內容(影片/文章/圖片)、產品動態、品牌資訊都會在小野獸的朋友圈釋出,大家也可以透過小野獸和我們進行溝通、保持聯系。

野獸生活最新 科普內容、產品動態、品牌資訊 都會在小野獸的朋友圈釋出,也歡迎大家透過小野獸和我們進行溝通、保持聯系。

本文 ✏ ️內容

徐瑜

本文 💻 設計

K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