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胖不胖,不能只看外形,幾十年來,體重指數一直被視為衡量體重的國際標準。
但近年,科學家認為只用BMI衡量體重,可能誤判個體健康狀況。近日,北京中醫藥大學等機構學者、歐洲肥胖研究協會均推出更精準科學的測量方法——「圓度指數」。
「圓度指數」評估體重更準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羅櫻櫻表示,用BMI評估體重,有兩方面的局限性。"BMI只反映受測者體重和身高的關系,難以區分體重中脂肪和肌肉的比例。在某一特定的體重指數下,不同個體的體成分可能有很大差異。"她說。
BMI無法反映脂肪在身體中的分布位置。體脂肪可分為皮下和內臟兩種,內臟脂肪增加和代謝性疾病風險增高相關。有研究顯示,人群平均的BMI在不同種族、性別和年齡段之間有顯著差異。
近日,北京中醫藥大學等機構學者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網絡開放】刊文稱,身體圓度指數(BRI)能更準確衡量體質水平。根據相關研究,BRI小於3.4的成年人全因死亡率增加了25%,BRI在6.9及以上的成年人全因死亡率增加了49%。
BRI由美國研究人員於2013年建立,主要基於身高和腰圍來估算, 演算法 為:
如果一位男士腰圍0.85米、身高1.8米,他的BRI為3.59。該數值越高,意味著內臟脂肪堆積越明顯。
研究顯示,BRI可更有效地預測與脂肪分布相關的健康風險,如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等。
但它仍有局限性,首先BRI目前還缺乏更廣泛的研究數據,難以確定其有效性和適用範圍,需進一步臨床驗證和推廣套用。其次,與BMI相比,它的演算法復雜,套用不夠簡便。
判斷胖不胖的幾個標準
久坐不動、壓力大、吃飯太快、長期睡眠不足、飲食不規律等等人群,更易肥胖首先BRI目前還缺乏更廣泛的研究數據,難以確定其有效性和適用範圍,需進一步臨床驗證和推廣套用。其次,與BMI相比,它的演算法復雜,套用不夠簡便,可以初步透過以下幾個指標,判斷你該不該減肥。
1.腰圍
測量時要站立,雙腳分開30厘米,測量部位要平臍,用軟尺緊貼皮膚,但不能壓迫。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內分泌內科主任醫師袁振芳表示,中國男性正常腰圍應小於90厘米、女性小於85厘米,超過該範圍,就屬於腹型肥胖。
2.腰臀比
筆直站立,輕輕吸氣,用卷尺測量腰圍與最凸出臀圍。
世衛組織建議,腰臀比男性大於0.9、女性大於0.85就要及時管理體重。
3.體重指數
體重指數(BMI)= 體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按照中國的標準,BMI在18.5~24之間,為正常體重;超過24為超重,超過28為肥胖。
近期,歐洲肥胖研究協會提出,在考慮BMI時,可加入腰高比(腰圍除以身高)和身體健康狀態,共同判斷是否肥胖。
鑒於對BMI在25及以上、腰高比大於0.5,同時存在機體功能、心理障礙或並行癥的個體,建議按肥胖進行醫學管理,因為有較高代謝性疾病風險。
4.體脂率
一般來說,男性體脂率高於25%,女性高於30%屬於肥胖,會引發高血壓、高脂血癥、冠心病、糖尿病等。男性體脂率低於5%,女性低於13%,可能引起身體功能失調。要想獲得精準的體脂率,需要運用專業的體脂儀。
如何讓圓度指數達標
生活中,要改善體重和健康狀況,關鍵在於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1.學會增加飽腹感
控制食欲,能減少多余熱量的攝入,一些小的改變有助增加飽腹感:
早飯吃夠蛋白質,如一個雞蛋或一杯牛奶。
午餐與晚餐之間可吃點水果或堅果。
吃飯前先喝湯,每餐中要保證一定量的膳食纖維,如糙米、紅薯、燕麥、鮮香菇等。
若自身條件允許,可把鍛煉的時間放在晚飯前進行,運動後喝點水,食欲就不會太強。
如何讓圓度指數達標
生活中,要改善體重和健康狀況,關鍵在於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2.當心熱量陷阱
避免含糖飲料,果汁飲料的隱效能量也不容忽視,水果飲料加工時,利於健康的粗纖維大量流失,還會加入糖,更會讓人長胖。
3.每天運動1小時
光靠控制飲食,減肥或許太痛苦,也不易堅持,因此結合運動非常重要。
早上鍛煉對減肥更有效,早上做45分鐘中高強度運動,可幫助身體在一天裏多消耗190千卡。
4.經常監測體重
隨時觀察體重變化,研究發現,準備減肥的人,每天稱體重者一年減掉體重的3%,且一年後仍能保持減下來的體重;不常稱體重者幾乎沒變化。
5.保持足夠睡眠
缺覺是導致肥胖的一個危險因素,醒著的時候多攝入的能量(每天約300千卡)會讓基礎代謝率下降,增加餓素分泌。美國運動科學院院士、美國伊利諾大學終身教授朱為模為減肥者提醒,減肥太快太猛,身體基礎代謝率會下降,饑餓感增強。世衛組織建議,每周減肥0.5~1公斤,一個月減1~3公斤,「勻速」減肥對身體損傷小且不易反彈。
透過運動和飲食控制半年以上,仍然不能有效降低體重的人,建議透過咨詢醫生,遵醫囑透過藥物治療等手段減肥。
資料來源:生命時報、世界科學
(大眾新聞記者 黃鑫 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