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熬中藥的8大正確方式!是的,之前20年你可能都熬錯了!

2024-10-06養生

常常有患者會問,中藥要怎麽熬?煎藥之前要不要洗?加多少水?需要煮多長時間?「先煎後下」是什麽意思?…

_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

「凡服湯藥,雖品物專精,修治如法,而煎藥者魯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則藥亦無功」

_

說明了中藥的煎煮方法,直接關系到中藥臨床療效的發揮,今天梁醫生就給大家詳細講講煎煮中藥的正確方法。

煎藥八問

1.

熬中藥前需要清洗、浸泡嗎?

無需清洗,但需要浸泡。通常要求用冷水浸泡30分鐘左右, 水量以剛沒過中藥2-3cm(約兩指高度)為宜。

因為水洗可能會使有些中藥的水溶性成分遺失,影響藥物療效。但浸泡不僅能去除中藥中的不潔雜質,還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

2.

熬中藥該加多少水?

首先,煎藥時需要加夠水量,不能中間加水,更不能把藥煎幹了再加水重煎。

每劑藥一般煎2-3次,再將兩次煎煮的藥汁合在一起,分成2-3次服用。

第一煎水量可多些,一般以漫過藥面3-5cm為宜;第二、三煎水量可略少。一般剛好淹沒藥物即可。

此外,煎藥的水盡量用純凈水。因為自來水中氯、鈣、鎂離子較多,易與中藥材中的物質發生反應,可能影響藥效。若條件不允許,也可將自來水放置數小時,使溶於水中的氯揮發一些,再用於熬中藥。

3.

中藥需要熬多久?

解表藥、清熱藥、芳香類藥物宜武火急煎,頭煎煮沸15分鐘左右即可,二煎藥煎沸 10分鐘 即可。

滋補藥先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慢煎,頭煎藥慢煎20-30分鐘,二煎藥慢煎 30-40分鐘 。

其他的中藥若無特別說明, 一煎文火 20 分鐘,二煎10分鐘 即可。

4.

熬藥的時候需不需要蓋蓋子?

需要。因為 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濕類 的藥物,如薄荷、蘇葉、藿香等,若敞開熬,有效成分會隨水蒸氣散發到空氣中,藥效將大打折扣。

而一些 補益類藥物 ,如人參、鹿茸、西洋參等,需要在容器內用小火慢煎久熬,才能使有效成分充分煎煮出來,蓋上蓋子煎煮可有效防止藥物成分在慢煎久熬中隨水蒸氣遺失。

如何解決溢水問題?

熬藥器皿均應有壺嘴或透氣孔,另加水不要太多,一般 500ml 左右,應不存在溢水問題;若仍有溢水情況,可在蓋子下放雙筷子。

5.

熬中藥時需不需要攪拌?

需要攪拌,特別是有些不易溶解的藥材,熬時需經常攪拌。一般 間隔8-10 分鐘翻動 1 次,攪拌時最好順著一個方向 。

一可防底層藥物焦糊二可使藥材均勻受熱,令有效成分更易溶解析出。

6.

煎出多少藥汁為宜?

熬藥時,水多水少皆不可。若藥汁多了,藥渣裏的有效成分就少了;反之藥汁少了,藥渣會把藥的有效成分吸附回去,造成浪費。

一般建議一副中藥熬兩次, 第一次約取藥汁 150 - 200ml,第二次取藥汁 200ml ,兩次混合後用藥。

7.

中藥應該飯後吃還是飯前吃?

用藥時間上應多與醫生溝通。是飯前、飯後或者頻繁服用,與醫生的臨床經驗有關。

※此段內容是排版時失誤所致,看時請忽略※因為水洗可能會使有些中藥的水溶性成分遺失,影響藥物療效。但浸泡不僅能去除中藥中的不潔雜質,還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

梁醫生建議:

● 若感覺喉嚨有異物,咳不出又咽不下,一般頻繁少量飲用;

● 感冒發汗的藥物盡量在飯前服用,飲後再服用小量稀粥以助發汗;

● 補益或調理脾胃用藥,建議飯後 60 - 90 分鐘服用,或兩餐之間飯後 2 小時服用,因食物在胃內消化約 60 - 90 分鐘後,胃保持空暢時進藥更利於藥物吸收。

8.

中藥裏能不能放糖?

中藥裏 盡量不要放糖 。因為放糖會改變中藥的藥性而影響療效。

例如,在辛散的解表感冒藥中加入糖,藥味改變為甜,藥性由辛散改為甘緩,作用臟腑由肺改為脾,使解表藥物作用效果大大減低。

特殊煎服法

還有一些關於中藥熬制和服用的專業臨床術語,或許許多人都不明所以,看到處方上的字,不知如何是好,現逐一為大家解析:

先煎:

● 貝殼和礦石類 藥物,因為質地堅實,藥力難於煎出,應該先打碎先煎,煎煮20分鐘左右,再下其他藥,比如龜板、生牡蠣、生龍骨、生石膏等。

● 有毒的藥物 ,如烏頭、附子等,則需先煎時間長些,煎煮60分鐘左右再加入其他藥物。

● 某些質輕量大 的藥物,如蘆根、夏枯草等,宜先煎取汁澄清,然後以其藥汁代替水煎其余的藥,處方註明「煎湯代水」。

後下:

某些揮發油類的 芳香辛散類 中藥,如藿香、佩蘭、紫蘇、砂仁、肉桂、天竺黃、連翹、金銀花、薄荷等,一般建議後下,以防止有效成分散失。

一般在藥液即將煎至預定量時,投入同煎5分鐘即可。

包煎:

有些藥物 對咽喉有刺激性,或者易粘鍋 ,宜用紗布袋將藥包好,再放入鍋內與其他藥同煎。

如滑石、旋覆花、枇杷葉、密蒙花、蒲黃、車前子、五靈脂等。

另煎:

貴重藥材 需單獨熬,以免與其他藥一起熬造成浪費。如人參、西洋參、藏紅花、羚羊角等。

另煎藥液可以兌入煎出藥液中同用。

沖服:

某些 貴重或芳香類 藥物不宜加熱煎煮的,應研為細末,調入煎好的藥汁或開水中沖服,如牛黃、麝香等。

散劑、藥物的粉末和鮮品的自然汁也需要沖服,如沈香粉、三七粉、生藕汁等。

烊化:

膠質、黏性大而且容易溶解的藥物 ,比如阿膠、鹿角膠、龜板膠等,應放入已煎好的藥液中不斷攪拌至溶解,或放入熱水中攪拌融化後倒入已煎好的藥液中和勻內服。

泡服:

部份藥物僅需熱水泡服即可。

如番瀉葉在 80 度水中浸泡 1 小時飲用;一些花類藥物,如綠萼梅、月季花、玳玳花、玫瑰花、厚樸花等熱水浸泡 5 分鐘後取汁服用即可。

其次,服藥的同時往往都有些飲食註意。

比如:

服含有地黃的中藥應不吃蘿蔔;服含有土茯苓的中藥應忌茶葉;服用雙黃連口服液時不吃大蒜;服用含薄荷的中藥不吃蟹肉等。

每個人的處方不同、病情不同,盡量爭取多與醫生溝通,問個明白。

看完上述內容,是不是覺得自己熬了多年的中藥,可能有一半都熬錯了?

不過無妨,看完這篇文章,你也可以算作一個「專業」的煎藥師傅了,今後熬出的中藥肯定藥效絕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