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病毒組團襲來,中醫應對有招

2023-12-25養生

郭雁冰 陳雪,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原306醫院),中醫科

醫學科普中心 劉燕/崔彥 編輯

寒冬之季,呼吸道疾病進入高發時期。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同國家疾控局持續開展呼吸道疾病監測和形勢研判,監測顯示,近期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為主,此外還有鼻病毒、肺炎黴漿菌、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病毒組團襲來,中醫教您來如何應對。

外邪多從皮膚毛竅侵入,小兒肌膚嫩弱,腠理空虛,衛外之氣不固,衛氣開合失司,表現為發熱、惡寒、無汗等表證;鼻為肺之竅,咽喉為呼吸之通道,時行疫毒之邪,從口鼻而入,則癥見打噴嚏、流鼻涕、咳嗽、咽癢等上焦癥狀。無論邪從皮毛或口鼻而入,兩者皆可直接影響肺氣的宣發與肅降,此皆屬外因;然外邪侵入機體,必先有內在正氣之虛,外邪方可乘虛而入,或肺經素有痰濁,亦可導致外邪的侵襲而發病。因此,預防比治療更重要。

護理預防

(1)平時加強戶外運動,多見陽光,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2)註意氣候變遷,及時增減衣服,避免感寒受熱;睡眠時避免對流風直吹。

(3)在疾病流行期間避免到公共場所,以防傳染。

(4)生活要有規律,飲食要有節制,清淡為主,避免肥甘厚膩。

(5)疾病康復期,家長不要給孩子過早補益,胃口不好可以用穀芽、麥芽、山楂煮水服用開胃健脾。

藥物預防

(1)可用紫蘇葉6g、貫眾6g、金銀花6g、連翹9g煎水,按年齡大小服用。

(2)在不過敏的情況下,可以熏艾防病。

孩子患病不要慌,中醫教您小妙招

1. 發熱——小兒推拿

(1)清天河水

位置:在前臂內側正中,自腕橫紋至肘橫紋成一直線。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從腕橫紋起,推至肘橫紋,稱清天河水。

次數:100~300次。

作用:清熱解表、瀉心火、除煩躁、潤燥結。

主治:一切熱證。外感發熱內熱、潮熱、煩躁不安、口渴、弄舌、驚風、口舌生瘡咳嗽、痰喘、咽痛等癥。

(2)退六腑

位置:在前臂尺側自肘關節至掌根成一直線。

操作:以食、中二指指腹,自肘關節推至掌根,稱退六腑。

次數:100~300次。

作用:清熱、涼血、解毒。

主治:高熱、煩渴、驚風、大便秘結等癥。

(3)掐揉內勞宮

位置:掌心中,屈指當中指指尖之中點。

操作:以拇指甲掐揉之,稱掐揉內勞宮。

作用:清熱除煩、熄風涼血。

主治:發熱、煩渴、口瘡、便血等癥。

(4)捏脊

位置:大椎至長強成一直線

操作:用食、中指腹自上而下做直推法,稱為推脊

次數:推3~5次

作用:調陰陽、理氣血、和臟腑、通經絡、培元氣等。

主治:發熱、驚風、夜啼、嘔吐、便秘等。

(5)推攢竹(天門)

定位:兩眉中間至前發際成一直線(線狀)。

操作:推攢竹,兩拇指自下向上交替直推. 又稱開天門。

次數:推30~50次。

作用:解表發汗、明目止痛、開竅醒神。

主治:發熱、頭痛、精神不振、驚惕不安。

(6)推坎宮

定位:自眉頭起沿眉梢成一橫線。(線狀)

操作:推坎宮,兩拇指自眉心向眉梢作分推。

次數:推30~50次。

作用:疏風清熱、醒腦明目。

主治:外感發熱、驚風、頭痛、目赤痛。

(7)揉耳後高骨

定位:耳後入發際高骨處。

操作:揉耳後高骨,用兩拇指或中指端揉。

次數:揉30~50次。

作用:疏風解表、止頭痛、安神除煩。

主治:頭痛、驚風、煩躁不安。

(8)清肺經

定位:無名指末節螺紋面。

操作:自無名指掌面末節指紋向指尖方向直推為清,稱清肺經。

次數:清肺經100~500次。

作用:宣肺清熱、疏風解表、化痰止咳。

主治:感冒、發熱、咳嗽、自汗。

2. 咽痛——中藥漱口

金銀花6克、桔梗6克、生甘草6克、板藍根6克。

功效:清熱解毒利咽。

方法:用100ml水,煮沸10分鐘,放涼即可使用。清潔口腔後漱口,每天3次。

3. 咳嗽——穴位按摩、燉煮梨湯

(1)穴位按摩:按摩列缺穴、尺澤穴、風池穴,用指腹按揉穴位,每穴3~5分鐘,每日3~5次。

(2)燉煮梨湯:咳嗽痰多稀白可以用陳皮、生姜燉梨,將生姜洗凈切絲,新鮮的梨洗凈不削皮,挖去梨核,放入少量陳皮及姜絲,隔水蒸15分鐘,喝湯吃梨。幹咳少痰可用百合、銀耳燉梨,將新鮮的梨洗凈不削皮,切塊,與鮮百合或幹百合、泡發後的銀耳少許,水煮20分鐘。

4. 流鼻涕——穴位按摩

迎香穴位於鼻翼外緣中點旁鼻唇溝中,適用於鼻塞、流涕、嗅覺喪失等情況。

操作方法:采用擦法操作,左手擦左側,右手擦右側。先擦熱雙手,握空拳,以兩手拇指指間關節背側,緊貼於鼻梁兩側,上下摩擦:或以中指指腹上下摩擦。上下一次為一拍可做4個八拍或以發熱為度每天早晚各做1次。

呼吸道感染經抗感染、抗病毒治療後,部份兒童咳嗽、咳痰癥狀會持續一段時間,這種情況可以采用中醫辨證論治的方法口服中藥治療。

(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