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近日小幅降溫,讓人真切感受到了秋天的到來。入秋後,晝夜溫差大,易導致血壓波動,誘發心臟疾病。秋季五行屬金,對應人體器官為肺,肺與心相鄰。在五行相生相克中,木火對金有制約作用,但金過盛時也可能反傷心臟。故秋季調養不當,可能誘發心病。及時做好秋季養心,為冬季心臟病高發期做好準備,顯得尤為重要。今天,邯鄲明仁醫院心病科專家將為我們詳解秋季養心之法。
起居養生
秋三月,此謂容平,是秋季養生的總則。中醫認為,秋冬屬陰,秋收冬藏,因此秋冬養生應註重養陰及提高睡眠質素。【黃帝內經】有雲:「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故建議晚上9點至11點間休息,盡量在子時(晚上11點至淩晨1點)入睡。心腦血管疾病存在「晨峰現象」,因此夜間起床時應避免動作過快過猛,建議遵循「三個半」原則:醒後平躺半分鐘,坐起後保持半分鐘,雙腿放床沿坐半分鐘,再下床活動。秋冬之交,天氣轉涼,應註意適時添衣加被,尤其夜間睡覺時腰腹需蓋被,以防受涼,預防感冒。早睡早起使人體與自然變化相適應,方合秋季養生之道。
飲食註意
秋季飲食以「滋潤」為首要。除了直接喝水為身體補充水分外,也可以食用雪梨、冬瓜、黃瓜等含水量豐富的食物。用餐時,可多喝湯,或選擇蓮子、銀耳、蓮藕、百合、山藥等燉湯。同時,「五色入五臟,紅色入心」,建議多吃番茄、紅棗等紅色食物。在進補時,應根據個人體質選擇方式。例如,平素脾胃虛損者,應慎食阿膠;體虛者,可氣血雙補;血虛者,應多吃肝類、幹龍眼肉;陰虛者,則應多吃鴨肉、牡蠣等有滋陰功效的食物。總體而言,進補選擇也應以滋潤為主,註意避免食用羊肉、肉桂、人參、狗肉等溫燥食物,以免內外燥氣共同作用,損害人體陰津。需註意,心血管病患者多為長期慢性病患者,進補時應監測血脂、血糖、尿酸水平,預防「三高」。
適當運動
秋季應適當增加運動量,可選擇慢跑、爬山、打太極等運動,但要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加重心臟負擔。運動時間建議選擇白天,因為秋季臨近冬季,特別是晚秋時節,天氣轉涼,早晚溫差大,易導致邪氣侵襲人體,所以不宜過早或過晚運動。同時,註意不要使汗液外泄過多,因為汗為心之液,過度出汗容易導致陽氣外泄,陰精損耗;毛孔張開也易使外邪入侵,引發感冒,甚至誘發急性心衰。
情緒調節
「秋忌悲」,宜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誌,使肺氣清。秋季易感懷傷秋,此時精神調養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之事,也應主動排解,做到內心寧靜,心情舒暢,收斂神氣,以助自己心境寧靜,減緩肅殺之氣對身體的影響。
心臟養護常用保健穴位
1.魚際穴。取穴:位於手外側,大拇指根部下手掌橈側區域,赤白肉際處。功效:此穴位於手掌部心臟反射區,突發心悸、心絞痛、胸口憋悶時,可用大拇指掐揉大魚際,利用強力刺激來緩解心臟壓力。
2.內關穴。取穴:手掌面關節橫紋中點,往上約三指寬距離,正位於中間(肌腱間)。功效:常用於治療心絞痛、心肌炎、心律不齊、胃炎及癔病等。
3.膻中穴。取穴:位於兩乳頭連線的中點,胸骨體上。功效:此穴常用於治療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心絞痛、冠心病、胸膜炎、肋間神經痛及乳腺炎等病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