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胃下垂: 如何發現及調理

2024-01-06養生

「病未發作早發現」系列報道之十二

編者按: 中醫強調「治未病」,西醫強調「早發現早治療」,中西醫的觀點其實有共同之處,那就是: 防微杜漸,將疾病消滅在萌芽狀態。 為此,本報推出「病未發作早發現」系列報道。 敬請關註。


「胃下垂,通俗地講是指部份胃或十二指腸從上中腹部下垂至下腹部,甚至下垂至盆腔」。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中醫科副主任、主任醫師黃啟輝表示 ,其實胃下垂本身是上消化道X線造影檢查時胃的一種表現,一般又稱為「無力型胃」。 他介紹說,祖國醫學「胃緩」一癥與現代醫學胃下垂頗為相似。 「胃緩」,首見於【內經】中的【靈樞·本藏篇】: 「脾應肉,肉月國堅大者胃厚,肉月國麽者胃薄。 肉月國小而麽者胃不堅,肉月國不稱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約不利,肉月國不堅者,胃緩……」的記載。

發現:有以下明顯癥狀者需排查

黃啟輝指出,「胃下垂」常被忽視,而未能得到應有的調理,耽誤了治療良機。日常生活中,若有以下癥狀較為明顯者,最好到正規醫院排查,以得到有效治療。

1.腹脹及上腹不適。患者多自述腹部有脹滿感、沈重感、壓迫感。

2.腹痛,多為持續性隱痛。常於餐後發生,與食量有關。進食量愈大,其腹痛時間愈長,且痛楚程度亦較重。

3.惡心、嘔吐。常於飯後流動時發生,尤其進食過多時更易泛起。這是由於1次進入較大量食品,加重了胃壁韌帶之牽重力而致痛楚,隨之泛起惡心、嘔吐。

4.便秘。便秘多為頑固性,其主要原因可能因為同時有橫結腸下垂,使結腸肝曲與脾曲呈銳角,而致透過緩慢。

5.神經精神癥狀。因為胃下垂的多種癥狀長期折磨病人,使其精神負擔過重,因而產生失眠、頭痛、頭昏、癡鈍、憂郁等神經精神癥狀,還會有低血壓、心悸以及站立性昏厥等表現。

6.體檢時發現的相關癥狀。可見瘦長體型,上腹部壓痛點因立臥位變動而不固定,有時用沖擊觸診法,或患者急速變換體位時,可聽到臍下振水聲。上腹部易捫到主動脈搏動,常同時伴有肝下垂、腎下垂及結腸下垂的體征。

究因:哪些情況可造成「胃下垂」


黃啟輝認為,造成胃下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以下幾項為主要因素。

首先為體質因素。先天稟賦薄弱,肌肉不堅,這種體質容易成為胃下垂的發病因素。即所謂無力型體質者,胃壁肌肉張力弛緩,胃遂延長下垂,「胃無力」是下垂的原因,下垂是無力的後果。

其次為腹壓因素。腹壁肌肉彈性降低或腹腔內壓力突然下降(如妊娠分娩、大量放腹水後)可致內臟下垂。另外十二指腸潰瘍或幽門病變引起不全梗阻,可使胃擴大,日久可導致胃下垂。

第三是脾胃失和。引起脾胃失和的原因有飲食失節、內上七情、勞累過度等。關於這三點,古代中醫典籍【脾胃論】就分別論述過:「故夫飲食失節,寒溫不適,脾胃乃傷」;「喜怒憂恐,損耗元氣,資助心火,火與元氣不兩立,火勝則乘木位,此所以病也」;「形體勞役則脾病」。

第四是盲目節食減肥。臨床上,除中老年人以外,青年人患胃下垂者,多數為身體質素指數(以體重和身高測定身體肥胖度的公式)屬於幹瘦型的20歲至25歲的女青年。他指出:「20歲左右的女青年多患胃下垂,是因為在快節奏的社會中始終處於緊張狀態,並為保持體型實行錯誤的減肥方法,進食不規律造成的。

此外,長期脫離勞動,使腹壁肌肉缺少鍛煉;飽食之後長途行走、激烈運動或勞動,均與胃下垂有關,因此胃下垂的病因是多方面的。

日常:應重點做好飲食調理


黃啟輝勸誡說:「預防胃下垂,養成有規律的飲食習慣比什麽都重要」。他建議,胃下垂患者日常飲食要註意以下四點。

營養均衡:胃下垂患者大多體力和肌力都很弱,加之消化吸收不好,因此,患者要留意在少量多餐的基礎上,力求使膳食營養均衡,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物質比例相宜。其中脂肪比例可以減少一些。由於脂肪特別是動物脂肪在胃內排空最慢,若食脂過多,就會使得本已排空不暢的胃承受壓力增加,加重食品瀦留,故而要適當限制。而蛋白質食品應略有增加,如雞肉、魚肉、瘦豬肉、半熟雞蛋、牛奶、豆腐、豆奶等,將其做得細軟些並不會影響消化吸收。透過增加蛋白質攝入,可增加體力和肌力,緩解易疲憊等癥狀,也可改善胃壁平滑肌的氣力,促進胃壁張力進步,蠕動增強。

少食多餐:因為胃下垂患者消化功能減弱,過多的食品入胃,必定會滯留於胃面引起消化不良。所以,飲食調理的第一要求便是每次用餐量宜少,但次數可以增加,每天4-6餐較為合適。進餐的種別中主餐宜少,蔬菜宜多,經濟前提較好者可逐日喝一杯牛奶,蒸一碗蛋花,吃幾塊曲奇作為正餐的增補。

細嚼慢咽:胃下垂患者的胃壁張力減低,蠕動緩慢,假如風卷殘雲那樣吃下去,食品就會填在胃中。另外,口腔對食品的咀嚼過程還會反射性刺激胃的蠕動,增強胃壁張力。所以,用餐速度要相對緩慢些,細嚼慢咽以利於消化吸收及增強胃蠕動和促進排空速度,緩解腹脹不適。

食品細軟:若食品幹硬或質地偏硬,如牛排、炸丸子、花生、蠶豆等,進入胃內不易消化,還可能損傷胃粘膜而促進胃炎發生率增高。因此,平時所吃的食品應細軟、平淡、易消化。主食應以軟飯為佳,如面條要煮透煮軟,少吃又厚又硬的夾生面條;副食要剁碎炒熟,少吃生冷蔬菜。但應留意的是,魚肉不可過熟,由於魚肉在半生不熟時最嫩和易消化,對胃的負擔最小。

談到胃下垂的臨床治療,黃啟輝表示,鑒於該癥的病機,中醫療法法方面主要是采用健脾益氣、升陽舉陷以治本,更宜佐化飲、降逆、行氣、活血、辛開苦泄以治標,以圖示本兼顧。具體用藥需因人而異。

記者|李振輝

圖片|千圖網
編輯|麥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