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德國古典哲學邏輯行程:哲學思想的匍匐前進

2024-01-16推薦

德國古典哲學的現實歷史行程就是德國古典哲學的邏輯行程,它擺脫了歷史的外在性和偶然性,是現實的歷史行程按照自身規律在形式上前後一貫的反映。

一、對以往哲學的超越

在德國古典哲學之前,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主要表現為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 且人與自然被透過各種含混的方式協調起來,在這種理解之下,思維與存在的界限往往是模糊的 。不過這也促使後來者從人與自然的對立中發掘出真正本質的對立,即主體與實體的對立。這是德國古典哲學對以往哲學最顯著的超越。

二、德國古典哲學的五個階段

1.康德

在德國古典哲學的創始人康德那裏,一開始就提出了主體與客體的同一性是如何可能的問題。康德認為認識就是主體與客體的統一,即主體符合於客體,而主體之所以符合客體首先還是由於客體是符合於主體的客體,而不是「自在的客體」。康德妥協式地劃分了主體不可認識的「自在之物」,因此在康德這裏,主客體的同一問題只是在現象界片面地得以解決。

2. 費希特

與康德僅僅局限於認識領域片面地解決主體與客體的問題不同,費希特將認識的主體與實踐的主體合為一體,將主體的能動性延伸到了自在之物的本體領域。他沿著康德的思路,把自我意識即「自我」的能動活動當做建立客體即「非我」的前提。這個自我自身就在創造它的活動經驗,因此一切經驗材料都不是現成的,而是它的活動產生出來的。主體與客體的矛盾首次在主體能動性的基礎上實作了全面統一。

但這種統一仍局限於主體的狹窄範疇內,它所建立的非我要麽是自我的幻想,要麽就是自我所不能理解而仍要受其限制的「物自體」的殘留。

3. 謝林

費希特主體的局限提示謝林,將立足點轉移到主體與客體的原始統一即「絕對同一」上來。絕對同一是主客體絕對無差別的原始狀態,主體與客體、物質與精神、自然與人都是從絕對同一無意識的沖動中,分化和發展出來的。至於絕對同一如何最初產生差別並意識到這種差別,則是理智所無法理解的了,需要依靠神秘的「理智直觀」。

4. 黑格爾

黑格爾認為,謝林從主客體的同一出發是對的,但不能靠「理智直觀」來理解其能動性,必須依靠理性和邏輯。不過不是傳統的形式邏輯,而是能動的辯證邏輯,它最本質的特點就是概念的自我否定性。所以絕對同一之所以發展出差異,不是由於神秘的力量,而只是由於「同一」這一概念自我否定的本性。

所以主體和實體完全就是一個東西,兩者表現為同一邏輯結構,實作為同一歷史過程。黑格爾將主體和客體結合成了一個無所不包的體系,這一整個體系構成了「絕對精神」的全部運動,整個現實世界的等級系統都是它按照一定程式一步步創造出來的。不過絕對精神在創造出黑格爾時代的現即時,便止步了,它的主體性被窒息在了封閉的系統中。

5. 費爾巴哈

在黑格爾的封閉體系上炸開第一個缺口的是費爾巴哈,他所使用的炸藥即感性。黑格爾唯一無法封閉的就是感性,所以他幹脆把感性撇開了。而費爾巴哈牢牢抓住了「感性-物件性」這個新的本體論原則,直接確證了一系列的現實存在。

不過費爾巴哈沒有提出主觀能動性原則並將其引入唯物主義理解的主客關系之中,哲學行程似乎又回到了18世紀的舊唯物主義。

三、德國古典哲學並非不結果實的花

正如恩格斯所說,「共產主義」是「從德國本國哲學必然得出的結論」。緊接費爾巴哈之後,馬克思吸收德國古典哲學的全部成果,在新的基礎之上解決了主觀能動性和客觀制約性問題。他得出了一個全新的,突破性的結論,即辯證唯物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