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樓市風向:形勢很明確了,大家記得做好準備!

2024-03-05推薦

今天又是一篇直給文章,從1月開始到現在,關於政策我說了太多了。

看得懂的人,其實在做好準備了。

看不懂的只要一個利好訊息出來,就會阿巴阿巴,到處去找佐證樓市救不起來的訊息,希望找到共鳴。

今天不談政策,因為政策會變,我們談點一些中長期不會變的東西。

我的個人和家庭財富要不要配置到房產裏面,我今天想聊聊這個話題。

先亮一個我的大觀點。

接下來3-5年,我們國家房地產的正向發展,都是我們對抗M國的傳統基本盤。

除非我們選擇自己放棄,或者被別人打趴下。

否則房地產會伴隨著我們國家國運的發展, 不管政策怎麽調控,這個基本盤必須保住。

為什麽要穩住,很多人的理解是房地產綁架了經濟,對也不對。

房地產所謂的本質,其實就是國家積累勞動剩余的一種工具。

有點難理解對吧,其實就是不用向勞動者兌現或者暫時不用兌現的勞動產出積累。

為什麽老是說房地產是我們財富的蓄水池,就是這個意思。

你可以把錢放在銀行存起來,也可以把錢買房存起來,這屬於國家積累了勞動剩余,又沒有打擊購買力。

你月入1萬,直接抽走你6-7千,你是不是很難受,但如果這6-7千是你房子的首付和月供,是不是就好多了。

你要理解,經濟發展要靠資本積累+高科技,資本積累的本質不是積累錢。

錢在郭家層面只是數碼,其實可以想印多少就印多少,但是印錢本身沒意義,印錢不可能讓國家富裕。

真正的貨幣之錨,是勞動剩余。

當成千上萬的人去買房,過渡自己的勞動剩余,等於國家把這些變成了經濟發展的資本積累。

如果說得簡單點, 那可以把房地產看成一種稅收的工具。

土地財政也好,還有建築稅,大家新房二手房交易中的各種稅,都是資本積累的工具。

這個過程中,郭家也沒花太多的成本,等於是低成本加速了資本積累,從而推動經濟發展。

但如果大家都不買房子了呢,而是拿自己的勞動剩余去兌現呢?

比如去消費?

那只會推高物價上漲或者貿易順差。

因為物資始終是有限的,如果不想物價快速上漲,那最後可能就是物資管制了。

雖然物價變化不大,但可能你也根本買不到。

你想想,中國福利分房時代,沒有買房壓力,大家就把所有的錢拿出來買買買了嗎?

也沒有,那時候收集大家勞動富余的方式,是高達10%以上的存款利率。

而且那時候還有可能買什麽都要用票,糧食要糧票。

我不知道你到這明白了沒,我們始終需要一個載體去裝下我們的勞動剩余的。

不是房地產,可以是銀行存款,也可以是其他。

過去我們高速發展的幾十年到底是怎麽來的,世界第一全的工業門類怎麽來的,如此發達的高鐵、公路是怎麽來的?

其實都是我們之前的勞動剩余轉化成了資本,最後促成了發展動力。

現在大家覺得房價很高, 實際上房價不高,也可以是某種東西價格很高。

我們不是想讓房價漲,而是還沒有找到可以接替房地產的行業,未來一定是高科技,但在此之前呢,盤子不能扔吧?

千萬不要單純以房論房,這樣大家會陷入非常狹隘的思考維度。

過多的我就不深入解釋了,我怕很多人不理解。

我們不要一邊享受過去幾十年高速發展的紅利,又一邊吐槽出現的問題。

當我們能出現一個替代房地產的勞動剩余積累方式出現的時候,房地產行業可能也就只是千千萬萬個行業中普通的一個了。

經濟發展的結果,每個人能享受的程度是不一樣的。

不可否認,過去勞動剩余收集起來了,城市發展起來了,經濟也越來越好了。

但這其中每個人享受到的紅利卻是不一樣的。

這也是貧富差距開始且拉大的起點。

最簡單的例子,取消福利分房,進入商品房時代後,每個城市的房價差異還不是特別大的。

你說2000年深圳和長沙的房子差很多嗎,可能差800-1000元/平米左右,但20年後呢,可能是差了10倍。

雖然房地產收集了大部份老百姓的勞動剩余,經濟也在高速發展,但差異也從中慢慢開始了。

這其中就有很多專業化的東西出來了:

人口、產業、資源、圈層、配套等等,這些讓差異逐漸拉大。

直到今天,我們已經走到了一線城市10萬每平米,18線城市5萬/套的割裂局面。

這個過程中, 表面上只是房價的差距,實際上是每個家庭財富發生了巨大差距。

當時就是一個城市選擇的差異,背後就是巨量的財富分化。

那走到現在差異那麽多,負債那麽高,無法繼續再買房了怎麽辦?

其實去年的動作就告訴大家了, 新房改。

一邊是商品房回歸市場,一邊是超大特大城市大力建設保障房。

可以保障你安居樂業,但不能保障你發財吧 ,這也是第三次房改的目的。

所以我們也無法用一刀切的情況來看待現在的房地產。

說不會漲,也不對,說白菜價也不對。

因為房價不是由平均收入決定的,是由精英階層的平均收入決定的。

精英階層雖然比例不高,但是絕對數碼很高,完全有能力把一二線和省會城市的房價全部買入擡高。

未來公平糊財富,兩條腿同步走。

買房很難賺到錢了,這點我認可,因為買對才能賺到錢。

以前你什麽都沒幹,其實就是跟著郭嘉號召買房,最後財富就增長了。

未來可能也要跟著政策導向走,但關鍵還要懂得判斷價值。

很多人說現在房子總量過剩了,是啊,不蓋房子也夠住了。

這不之前也說了, 房子已經從有沒有到好不好去過渡了。

所以現在要做的是判斷,判斷你的房子還有沒有機會漲,現在你是打算就砸在手裏,還是打算做一次置換,始終能吃到優質資產的紅利。

不要做歷史的見證者,要做歷史的受益者。

少一些情緒的表達,多一些理性的思考,機會才會離我們更近。

關於錢。

關於房價能不能漲的最大卡點,很多人說是錢。

其實錢只是一個符號,是政治信用的衍生而已。

越南盾的面值如何,大家也都知道,你看到的大額數碼,其實就只是一個符號,代表不了真正的購買力。

我們也是一樣的,負債也好,收入也好,也是一個數碼。

大家覺得我們沒啥招,我覺得真的是想多了。

比如你想躺平存錢,那我就打掉你的利息。

如果你已經有很多錢了,那我就打掉你的一部份資產收益,通脹稀釋財富,讓你躺平不了繼續勞動。

過去這麽多年,這種事情不是都在發生嗎,0幾年的時候,500萬你能全款買下北京二環一套房,現在只不過夠首付而已。

有些東西我反復說了, 事物都是循序漸進的,都在等待一個臨界點。

臨界點就是當所有的東西聚集在一起之後,就會直接躍升到另一個狀態,事情的邏輯就會發生變化。

很多東西我是不敢說露骨的,我覺得也沒必要說得很清楚。

因為信的人自然懂。

而始終堅持什麽房子過剩、出生率負增長的,他們也始終能找到論證的角度。

人是相信自己所相信的,然後千方百計去找論點論證自己想得是對的。

其實,有些東西很簡單的,只要你不走, 你就是要參與遊戲規則去玩,關鍵無非就是你能不能適應新的遊戲規則而已。

你說富人以後要消失了,你說有錢人再也不買房,不換房了,到了人人躺平的時代了?

答案肯定都不是。

相反,達爾文在進化論中提到,能夠存活下來的物種,不是最強大的也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能適應環境變化的。

正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