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一語中的!唐曉敏教授:張維為幾乎一直說謊,是因不自信者有需要

2024-07-15推薦

7月13日,自我標註為「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語言文學專業教授,北京高校名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唐曉敏教授,在其個人社交媒體上寫道:

「張維為幾乎是一直說謊話,但也仍然有人支持,為什麽呢?原因是,他說的謊話,是某些人所需要的」。

「什麽人需要謊話呢?正常的人,是不需要謊話的,因為正常的人是敢於面對現實的,不需要用謊話來安慰自己……正常的人,自信的人,是不需要幫助他提高自信心的」。

「但社會上也有一部份人,就是缺乏自信心。這部份人——個體的「我」是沒有自信的,往往就需要把自己加入到一個整體裏,就是說,‘我’沒有,但‘我們’卻具有」。

「對這部份人來說,張維為所講的一些謊話,就受到歡迎。就是說,張維為依靠說謊而獲得成功,這是因為社會上確實有著對謊話的需要。謊話具有撫慰心理的作用」。
……

唐曉敏教授可謂是一語中的!一語道破了張維為引發爭議的焦點和原因所在——那就是,因為「張維為幾乎是一直說謊話」,所以,才令不少人對其反感與批評;而說謊市場的存在,顯然是因為有需求,也就是像唐教授所言:「張維為式謊言有生存的土壤」!

按照唐教授的分析,需要此類謊言市場餵養的消費者,主要源於他們的「不自信」——也就是說,一些人缺什麽,就希望進補什麽、得到什麽。

而唐教授更進一步的認為,個體的不自信,在難以改變時,這些人就容易把個體加入到集體之中,在集體力量的「共肥」中,找到一種「虛胖自信」的歸屬感。最終,就會把整體的強大,幻化為個體的自信了,並以此獲得一種暫時和虛幻的精神寄托。

確實,在我們這樣的國度裏,因歷史原因,在近現代史上,我們曾是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受到了列強的侵略與殖民,即使「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甚至是到了如今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我們仍有5億多人的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

比如,在2023年全球GDP總量排名前20的國家裏,我們的人均GDP為1.25萬美元,但也只僅僅排在倒數第四,相差眾多國家甚遠——而且,這還是放在集體中的一種「人均」。

則在「有錢才能活得自信」的最樸素心理下,說我們有很多人在最低的物質生存條件上,仍存在著個體的不自信,也是一種事實存在。

不過,中國人確實富有集體主義精神,可以為之犧牲掉個人利益與權利,仍會為集體的強大,而具有無比的自豪感。

這當然不完全是壞事,這也是為何在我們的國度裏,能夠集中力量辦好大事的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融入集體、願為集體付出與犧牲的龐大個體存在,也是這個世界上,最願意、也最能低頭接受為集體做出巨大犧牲的罕見民族!

所以,像張維為教授這樣的「講好中國故事」者出現,也並不意外——它既有國家對內對外的現實需要,也更在國內有著龐大的受眾群體。

正是有著很多活得並不那麽自信的個體,可以從集體敘事、國家敘事的宏大故事中,找到一種補貼個體自信的食糧——也有人將之歸類於「民族自豪感、國家自豪感」。

但是,就像「國富」了後,一定代表著「民強」嗎?其實,並不一定。畢竟,集體再強大,仍還有一個「人均和最低線」的問題。

同理,個人權力、個人自由方面,其實也不能與集體權力、集體自由相混淆——集體性的強大之自信,也並不能完全代表著個體的自信與幸福,只不過是我們的不少人,容易自我感動式的將這種集體自信,幻化成了個體的自信,有時候,這不過是一種自我的精神麻醉罷了。

這樣看來,像「張維為式的浮誇、謊言」,一方面就成了「一部份人的麻醉劑」,另一方面,則成了「一部份人的興奮劑」!

有人說,這是因為「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使然——其實,這種說法並不客觀。

當代國家中,無論什麽樣的體制,都是「精英治國」,像唐曉敏這樣拿著「國務院津貼」的精英大有人在,而像張維為這樣專業是轉譯,此後,卻成了跨越很多學科的社會學「教授」,但連普通網民都能發現其在說大話,甚至是吹牛吹成了謊言,難道決策層之精英,就看不出來嗎?

所以,再回歸到唐曉敏教授的思路上來,或可以這樣說,正是我們這個國家的歷史與當下發展之「特殊性」,說明我們的國度裏,不僅有很多個體,甚至還包括我們的集體與國家,在精神的內理裏,其實,都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著某種「不自信」!

這也正是我們為何要提出「四個自信」的重要原因!——試想:真正自信的人,誰還會天天將「自信」二字,不斷地掛在嘴邊念叨呢?

因為太多不自信的個體存在,甚至在集體性的本質上,也仍有著某些不自信的民族心理,於是才有了張維為們說大話、說謊話,能夠占有這一市場所需的土壤!

我們的個體自信和民族自信,雖然需要「講好中國故事」來塑造,但是,這並不代表著將其變成了「編好中國故事」!——因為,騙人的謊言與假話,怎可能會代表著「好」呢?相反,「實事求是」,不才是我們一直大力提倡的基本原則嗎?

因此,不少人反感和批判張維為、司馬南、陳平、項立剛、盧麒元等「假大空」的新時代「浮誇風」,就是一種「撥亂反正」,就是人們堅決反對當年那個牛皮滿天飛時代,可能復辟回來的民意反彈之表現!

有一些深入到「司馬氏、張氏」自信中,已不能自拔的粉絲愛說:張維為愛國,所以我們信他!

但是,愛國,真的是可能用嘴來衡量嗎?要是這樣的話,「牛皮大王」們,豈不是可以輕松變身為「愛國大王」了?說真話,做真事,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愛國者,否則,反而會成為「礙國者」了!

還有人言,張教授哪裏說什麽大話和謊言了?——好吧,那就簡單列舉一些張教授頗有點「上嘴唇接天、下嘴唇挨地」的「大話西遊集」吧:

其一,張維為力挺某軍事專家的觀點稱:「如果美帝膽敢和中國開戰的話,要想好自己能損失多少艘航空母艦;我軍可以在一個小時之內,將美帝的航母全部擊沈,最多三個小時。」

其二,張維為力挺俄國:「盡管烏克蘭危機本身或有爭議,但俄羅斯改變單極世界的堅定目標與決心,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肯定與支持。因此,雖然俄羅斯被西方孤立了,但西方世界則被非西方世界孤立了。」

其三,張維為還稱:「中國已是清場式遙遙領先」;「瑞典加入北約後,北約卻變得更弱了」;「中國的貧困戶,有地有房,還有三菜一湯,比其他國家的人生活好多了」;「越是崇尚新聞自由的地方,人越無知,美國就是典型」「中國是文明型國家,已經引領世界第四次工業革命」等等……

當張維為教授因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跨界學術、講課和演講,竟能從中移動這家國企的一堂課中,便可獲得18萬元的課時費時,但是,在媒體的報道中,以及張教授自己發表的文章中,卻是署著「瑞士學者張維為」的字樣,愛國者們,當作何感想呢?

還有,張教授自己在演講中稱「我在外國買過地、購過房」,這就類似於司馬南、陳平們的「反美是工作,去美是生活」吧?——如此「一生無悔入華夏,家住加利福尼亞」式的人格精神分裂,豈不成為一大笑談嗎?

無法言行一致的「嘴炮式愛國」,其實,在本質上,不過是「流量愛國表演藝術」的「韭菜收割術」罷了——如果這都能成為很多人、甚至是成了一個民族的「自信心之補藥」,那只能說,如此肚子裏滿是虛妄式自信的群體,你們就真的配得上,如此拉稀的生活與人生了!【原創評論:瑜說還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