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騰訊雲崩了都沒人討論,雲服務真的不好過了?

2024-04-16推薦

騰訊雲崩完,好像給出了一個非常不一樣的反應。

崩的那天圈子裏略有幾個群在討論,但隨後的一天裏幾乎沒人再提,甚至連代金券賠償的討論都沒機會跟阿裏雲那樣成為一個值得爭論的話題。當天晚上也有對騰訊雲這次事故遲緩反應的DISS公眾號,但最後竟然也沒有發酵。我以為有公關痕跡,去搜了下,沒有。真的是妥妥的來無影去無蹤。

如果我沒記錯,阿裏雲的兩次大崩,圈內可是一陣瘋狂輸出。全網各種貼文層出不窮,有講阿裏雲的問題的,有分析技術原因的,有討論股價影響的,有吐槽賠償方案的,有透過事故講阿裏業務格局的,有分析阿裏裁員帶來的影響的,總而言之鑼鼓喧天好不熱鬧。

但騰訊雲就沒有這個待遇。大崩上熱搜,我理解為是使用者的應激反應——出事了,大家總要去社交媒體上詢個究竟。但這麽大的業務體量,熱搜完了以後,在一天之後竟然真的銷聲匿跡。

而且,這個事情並不是騰訊雲的公關做的好。甚至騰訊雲的公關在這個事情裏添油加醋,犯了很多基本錯誤,也被人抓個正著。但你肯定感受到了,沒有人討論這些事情,甚至這一周,都沒有這個事情。

有沒有聞到一股詭異的氣息?

如果你把這個事情再往前撥一下,可能就更加詭異。

三月份阿裏搞組合拳,先是官宣史上力度最強的降價,再然後隔了一周立刻搞出來羅永浩帶貨這種企業服務圈子多年未見的營運大噱頭,最後竟然也是虎頭蛇尾,沒有留下任何記憶。

我問了阿裏雲的朋友,老羅這次直播合作,根本沒有簽保底。這是什麽意思,做直播的懂的都懂。如果你對這個事情有興趣,可以再去看看阿裏雲在百度投的SEM,上面還有老羅的照片——說明這是個阿裏雲猛搞大搞的一攬子合作。

我不是想強硬的關聯,但國內兩大巨頭的雲服務無論喜喪都沒有人討論,可能才是這個事情最大的問題。

去年10月的時候,虎嗅登了篇文章,講Elon Musk和Twitter下雲的結果。這篇文章傳播不廣,但「下雲」這個猛詞可能是第一次出現在很多人的面前。以前聽的都是「上雲」,幾時有過這麽直接的反義詞?

11月一眾媒體又接踵而至,把海外一系列公司下雲的事情又做了一番分析。

去年12月的時候,我寫了那篇【企服雜談:阿裏雲其實在啟發中國SaaS的2024】,概括一下就是,阿裏雲不增長了,SaaS可能也要看看自己的前景了。

當然了,把我自己12月寫的這個文章放在這裏做排比,顯然是忝列高位。

但我想說的是,下雲可能也正在中國慢慢發生。

雲端運算的出現是伴隨著「彈性」出現的。

彈性的意思是,可大可小。但在當時的語境下,整個中國互聯網基建飛速發展,彈性可能更多的代表「支撐你飛速變大」。馬總當初講的那個例子也許更能打動人,平時不需要那麽多用量,但雙十一來了,你為了接住潑天的流量,選擇上雲吧,既能火速就位承接雙十一的峰值,又能在峰值以後不用繼續付出那麽高昂的伺服器固定成本。

現在這個邏輯怕是不存在了。

我之前有個觀點,就是國內的幾朵雲可能沒有什麽真正的技術優勢,最後還是易用性的比拼,但成本是這個事情的杠桿,增長是這個事情的決定性因素。

你不增長了,易用性再好,也不能跟成本過不去。

業務可能還有峰值,但峰值以後的回落就很普通了,而且可能峰值也趨近飽和了。

那你是選擇「彈性縮雲」,還是選擇用個更小的固定成本?

如果你覺得不好回答,那麽對岸還有個始作俑者來匯報他的豐功偉績。

Elon Musk公開他下雲的結果是,把Twitter每月的雲成本降低了 60%,整體雲數據儲存量縮減了 60%,還成功的把雲數據處理成本降低了 75%。

這個結果可能就真的有點駭人,省成本這件事情可能沒什麽好質疑的。但看看前提就真的更加心驚膽戰,因為Twitter的月活增長了47%。

比無語更厲害的,是失聲。Elon Musk這麽披露資訊,簡直是把雲端運算廠商的臉都打腫了。

騰訊雲在4月的第二個周末,姍姍來遲他們的故障聲明。從公關的角度來說,這波騰訊雲的操作簡直是負分。但你要知道那個結果,可能心會更疼。

因為還是沒人討論。

然後騰訊雲在接下來的星期一開始了3折促銷。

在騰訊雲這麽幹之前,阿裏雲的新聞是「再次降價」。在3月國內市場降價後,4月8日,阿裏雲正式宣布,海外市場全線降價,覆蓋全球13個地域節點部署的核心雲產品、500多個產品規格,平均降幅23%,最高降幅59%。

我覺得這個事情連起來看,可能真的有點意思了。

全網公眾號謝秉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