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童年玩具」突然賣爆!浙江有商家一天出貨超萬件

2024-07-15推薦

「年輕人不玩飛盤,開始滋水槍了?」

熒光色的「格林」水槍吸滿水,夏日的草坪上,你追我趕,此起彼伏的歡笑和水流消解著炎熱的夏天。

誰說水槍只屬於小朋友,如今這場「夏日對決」已經成了夏日裏成年人洗去班味、找尋自由與快樂的方式。

隨之而來的,是熱度不斷攀升的水槍生意。

水槍大戰沖洗班味

為什麽年輕人愛上童年玩具?

「這次團建我們玩水槍大戰。」收到通知那一刻,小陳感到有些新奇。

她所在的公司以「90後」「00後」的年輕人為主,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公司就會組織一場團建活動。以往他們露營、燒烤、徒步,但「玩水」還是第一次。

一開始大家還有種種擔憂,比如十幾年沒拿起過水槍,不知道該怎麽玩,又比如,衣服被水打濕怎麽辦……但到了現場,大家拿起水槍那一刻,快樂就回來了。大家默契地忽視既定的遊戲規則,無差別地攻擊,這場遊戲裏沒有職場中所謂的領導和下屬,到最後每個人都渾身濕透了,班味好像也被洗掉了。

小陳形容,這個過程「很快樂,很解壓,工作的疲憊一下就緩解了。」

水槍大戰團建活動(受訪者供圖)

水槍大戰,已經火成了夏日裏團建活動的首選。江浙滬地區團建活動策劃師姜姜告訴記者,今年已有上海、杭州、蘇州等多家公司舉辦過水槍大戰。「氛圍比較嗨,大家玩得也很盡興,不像傳統的拓展活動那麽墨守成規,更受年輕團隊喜歡。」她說。

不止團建,水槍出現的場景越來越多。今年4月,雲南潑水節霸榜各大社交平台,網友們紛紛喊話「建議潑水節全國統一」。

當時,王先生特意和朋友相約雲南紅河,感受一把潑水節的快樂。大街上,無論男女老少,幾乎每個人都背著一把打水槍,沿路也不少擺地攤賣水槍的。

雲南潑水節(受訪者供圖)

「這樣的氛圍,即使是第一次來潑水節,也能一下子輕松融入。」他對記者說,在40℃的熱浪下,大家都像孩子一樣玩耍,感受著全身濕透時的一絲清涼,那是一種瘋狂的快樂。

水槍看起來已經廣泛地成為「大朋友」們消夏的快樂方式,出現在潑水節、音樂節上,又或是一個平凡的周末裏。

前不久,「00後」小杜和朋友們玩過一場水槍大戰。購置各式水槍,找一塊空地,就能隨時「開戰」。

受訪者供圖

為什麽「大朋友」如此享受水槍的樂趣?小杜說,這種快樂來得很簡單純粹,「就像是回到小時候,和朋友一起嬉鬧,生活需要這種瞬間。」

工廠一天出貨1萬把

電動水槍是成年人「心頭好」

水槍不再是小朋友的專屬玩具,嗅覺敏銳的商家們早已察覺到這種趨勢。

抱著了解水槍最新流行趨勢的想法,近日,記者走進水槍市場的源頭之一義烏國際商貿城。

當天上午,市場內人頭攢頭,除了采購商,還有一些帶著孩子來淘玩具的家長。

「可能我們這一輩很多人不知道水槍已經有這麽多花樣了,昨天我在店裏就碰到一個爸爸帶著小孩來買玩具,小孩對水槍顯得無所謂,爸爸非要買一把。」義烏國際商貿城一區玩具店老板娘陳蘇青笑著說。

她婆婆就是做水槍生意的,如今把檔口轉給他們小倆口經營,算在一起幹這行已經30多年。

「以前水槍都是灌水的那種,到後來有了抽拉式,現在功能、設計越來越多樣化。」陳蘇青告訴記者,這兩年還出了「大水炮」、電動水槍等新品,很受大朋友的喜歡。

顧客挑選電動水槍。記者 金檬 攝

當下正是水槍的銷售旺季,從3月開始,將一直持續到10月,外貿旺季則要更提前一點。

「工廠每天忙著出貨,廠房都不夠用了。」義烏國際商貿城一區另一家主營水槍的商戶方維梅告訴記者,這兩年水槍賣得特別好,對比往年產量翻倍還不止,今年她家工廠一天出貨量最多能達到上萬把。

來她店裏進貨的除了專門做玩具的采購商,還有不少跨行的小商戶。比如,今年雲南潑水節前夕,就有不少雲南商戶來其店裏進貨,開理發店、民宿的都有。

各式水槍。記者 金檬 攝

「這段時間天氣熱,來下單、補單的客戶還在增加,以景區、動物園、水上樂園為主。」方維梅說,一家野生動物園前幾天剛進了一批貨,大概幾十箱抽拉式的水槍,準備放在夜遊場銷售。

問及水槍今年的爆款,幾位商戶給出一致的回答——電動水槍。

「去年電動水槍還只有幾個款式,今年已經推出了幾十款。」方維梅介紹,今年還新增了自動吸水的功能,以及燈光效果,兼顧了夜間使用的需求。

一款電動水槍。記者 金檬 攝

生產水槍的工廠,大多位於廣東汕頭澄海區。「去年澄海做電動水槍的工廠還只有寥寥數家,相應售價也比較高,大多在數百元一把,今年的工廠有幾百家了,價格也相應地下來不少,買的人也更多了。」陳蘇青說。

由於問的人太多,「五一」過後,她把電動水槍擺在店門口,供零售顧客挑選,一天最多能賣出一百來把。

擺在店門口的電動水槍。記者 金檬 攝

「水槍越來越受到成年人喜歡,廠家也正在根據這樣的趨勢研發新品。」方維梅說,電動水槍是最受成年人喜歡的類別,明年還會在功能性、外觀上下功夫,比如做得更便捷,外觀更有科技感等等。

轉自:潮新聞 記者 金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