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父母這個舉動可能是「拔苗助長」!暴露的問題讓人後怕……

2024-06-02推薦

孩子6歲,身高只有109厘米,根據「兒童身高數值對照表」,屬於「矮小」範圍——心慌意亂之下,廣東深圳市民何麗帶著孩子去醫院就診,讓醫生給孩子註射一年的生長激素。

註射之後,效果顯而易見。孩子的身高從109厘米長至120厘米,一年內長高了11厘米。可副作用也隨之而來,孩子經常出現感冒、發燒等癥狀,卻找不到病因。

要「長高」還是要「健康」?何麗思慮再三,選擇了後者。停止註射生長激素後,孩子的身體狀況逐漸恢復正常。

近年來,醫學上主要用於治療矮小癥的生長激素在家長圈頗受歡迎。有家長看到孩子身高低於同齡人,或者想讓孩子長得更高,便想到給孩子註射生長激素。

然而,記者近日采訪北京、上海、廣東等地數十名給孩子註射過生長激素的家長發現,他們的孩子雖然身高有所改善,但各種副作用也不少。

受訪醫生指出,兒童註射生長激素需要指征,不能單純依據兒童身高判斷是否需要註射。目前生長激素有被濫用的苗頭,可能會給使用者帶來內分泌紊亂、肱骨頭滑脫、脊柱側彎等健康風險。建議規範生長激素的使用,衛生主管部門應加強對醫生的培訓和監管,醫生要嚴格遵守相關兒童診治指南,謹防臨床上生長激素濫用、超範圍使用。對於受利益驅動誘導孩子註射生長激素的違規行為,衛生、藥監、公安等部門應該形成合力,嚴厲查處。

漫畫:高嶽

家長焦慮孩子身高

主動求打生長激素

家長對孩子身高的焦慮正在加劇。

在很多社交平台上,記者看到不少家長分享自己給孩子註射生長激素的筆記,評論區有很多家長留言:「不想讓孩子因為身高自卑」「孩子5歲了,還沒有1米,怎麽辦」「打激素3個月了,身高一動不動,焦慮得不行」……

湖北省武漢市一兒童內分泌科醫生介紹,其每天接診的患者中,有半數是家長來咨詢孩子身高問題的,以及詢問是否需要使用生長激素來幫助長高。

記者用某熱門搜尋引擎搜尋「孩子正常身高」,出現在第一位的是某私立兒童醫院的「追高」廣告:「10歲小女孩骨齡正常身高偏矮?孩子出現低於同齡兒童身高,這是矮小的前兆!不可忽視,家長要註意,如果孩子不長個就要及時帶去檢查,明確原因,防止孩子過早停止生長,影響孩子……」

記者撥通該私立兒童醫院的電話,說明來意後,醫生建議透過軟骨細胞活性度等給孩子做一個精準的身高預測,該醫院關於身高的全項檢查費用是2000多元。「如果周末過來,就只要480元。檢查完後如果需要打激素針,還可以再優惠。」

公開資料顯示,近年來隨著社會需求的增加,生長激素的使用量越來越大。國內一家生長激素龍頭企業收入連年增長,2016年至2020年間,其年收入增長了4倍多,收入90%以上都來自與生長激素相關的產品。

而據業內醫生介紹,兒童生長激素的全稱是基因重組人生長激素,這種生長激素只能用於治療生長激素缺乏癥、特發性矮小、SGA出生後持續生長遲緩、短腸症候群等,不能擅自擴大治療範圍。

盡管如此,一些家長看到孩子不長個時,仍然避免不了焦慮,想方設法給孩子註射生長激素。一名受訪醫生吐槽,有家長到門診來,要求給孩子做生長激素化驗,醫生說不用做還挨了罵。

何麗就是焦慮家長中的一員。她和丈夫的身高都不太高,孩子可能受遺傳因素影響,從小到大都比同齡人更瘦小。眼看著班上同學的身高一個個超過了自己的孩子,何麗焦慮得整宿睡不著。

她帶著孩子去就醫,要求醫生給孩子註射生長激素。連續註射一年後,孩子的身高從109厘米長到了120厘米,而沒打激素的前一年只長高了五六厘米。

隨意註射生長激素

副作用大危害身體

盡管效果不錯,但一年後,何麗還是讓孩子停了藥,因為副作用「太大了」。

「打生長激素的這一年裏,孩子各方面表現和反應都不好。」何麗說,比如經常出現感冒、發燒等癥狀,卻找不到生病的原因,並且每次上完體育課後,孩子總感覺肌肉酸痛,早晚還會出現不明原因的頭暈癥狀,「這些情況在打激素前從未有過」。

同樣因為註射生長激素後出現副作用的,還有北京居民蘇青的女兒小禾。

小禾今年9歲,身高134厘米。一般來說,這個身高處於正常水平,但小禾在私立醫院檢測出骨齡偏大兩歲,於是她聽從該院醫生建議,讓孩子補充生長激素來「追高」。

打完生長激素的第一天,孩子就出現明顯的不適癥狀,頭暈嘔吐,完全無法進食,必須平躺才能緩解,情況好轉一點時餵一些水,也會很快吐出來。第二天,孩子的頭暈癥狀有所緩解,但仍無法正常進食。第三天淩晨,孩子開始發高燒,吃了退燒藥後逐漸退燒,但頭暈癥狀加重。直到第四天,各種不適癥狀才有所緩解。

蘇青聯系醫生咨詢情況,醫生解釋說孩子惡心嘔吐的癥狀可能是顱內壓升高導致的,不過之前沒有遇見過反應這麽大的患者,其他人一般半天左右就沒事了。

醫生建議等癥狀緩解後再試著減量打,但看到孩子對生長激素的排斥反應如此大,蘇青不敢冒險。「這種情況下,醫生還讓我們繼續打針,不知道是真覺得沒有問題,還是為了掙錢什麽都不在乎了。」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家長對孩子的身高焦慮容易被非正規醫療機構利用並放大。目前,市場上的生長激素針劑一般包括三種類別:短效粉劑、短效水劑和長效水劑,價格依次升高。兩種短效針劑需要每天打,粉劑每月花費1000多元,水劑每月需花費3000多元,體重越高花費越高。長效水劑價格最高,每周打一針,每月需要6000多元。對於那些不願意或者沒有條件每天打針的患者,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有機構建議家長選擇長效針劑。

有業內人士稱,一些非正規醫療機構利用家長想讓孩子增高的迫切心理,把生長激素吹捧成「增高神藥」,醫生在開指標時,將各項指標正常的兒童填寫為不正常,以便後續接種。其實生長激素分泌正常的兒童是不能註射生長激素的,否則容易導致內分泌系統紊亂等問題。

記者從浙江某三甲兒童醫院了解到,如果孩子身高較嚴重偏離平均身高,存在要打的可能,也必須達到疾病狀態的矮小才有必要使用生長激素治療。同時還要註意,有些特殊的矮小性疾病不適合甚至禁忌,如軟骨發育不全,生長激素就不太適合;Bloom症候群也應禁用生長激素。

「要不要註射生長激素,一定要找專科醫生做嚴格的評估。」河北某醫院一名兒科醫生向記者介紹,即使經醫生評估身體狀況可以打生長激素,也有可能產生副作用,比如血糖升高、內分泌紊亂,部份兒童還可能出現甲狀腺機能減退,或者伴有關節疼痛、脈管症候群、肌痛、僵硬等。

轉自 | 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