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武漢公安這個集體榮獲集體一等功

2024-03-22推薦

新華社客戶端武漢3月22日電 隨著犯罪嫌疑人胡某忠近日被押解回武漢,發生在29年前的命案成功告破。這是武漢警方今年以來破獲的第4起命案積案。

命案必破、積案必清。2023年以來,武漢警方按照公安部、省公安廳部署要求,全力踐行「市縣主戰」,共破獲命案積案31起(含外地9起),抓獲命案逃犯62人,其中,案發時間最長的達30年。近日,武漢市公安局命案積案攻堅工作專班被公安部授予集體一等功。

一案一檔 不破不休

命案積案攻堅行動中,武漢警方組織全市公安機關案件偵查、刑事技術、物證保管等部門,梳理案卷500余份、清理物證200余件、核對案件資料千余份,發現有價值線索30余條。

在江漢區公安分局刑偵大隊,範艾果便負責此項工作。他逐一翻閱轄區命案積案案卷材料,分類建立電子化檔案,並制作閱卷記錄。

根據他梳理出來的線索,3月初,潛逃29年的胡某忠在廣東中山落網。此前一個星期,江漢警方在山西某地抓獲犯罪嫌疑人聞某生,破獲一起25年的命案積案。

命案積案偵辦時間長,接力棒在一代代民警中接續傳遞。

談到10年前的命案,加入專班才一年半的吳文春娓娓道來。接手之初,他用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反復研讀該案6本案卷,整理出了57條偵查工作重點。他發現的線索,成為破案的關鍵。「前輩們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案卷整理得十分詳細。」他說。

「命案積案年代久遠,線索有限,偵辦難度遠大於一般案件。」刑偵支隊一大隊大隊長楊傑介紹,武漢警方按照「一案一專班」,定領導、定責任、定方案,按照「主要領導領辦、分管領導上案、多警種合成」模式,市、區公安機關上下一心、同向發力、不破不休。

1995年8月19日,青山區一男子被人刺死在家中。王加國是第一批趕到現場的民警之一,當時他參警才4年。28年來,他的崗位幾經變動,但這個案子仿佛一塊石頭,始終壓在他的心頭。

2023年4月,時任刑偵大隊負責人的王加國決定再試一試。依托一體化實戰化工作機制,專班民警連續摸排一個月,終於將4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獲歸案。

技術助力 證據「說話」

2004年9月,江漢區香港路附近發生一起命案,民警在現場提取到一塊沾有血跡的白色木板。但受當時技術水平限制,民警並未獲取多少有價值線索。

2022年底,範艾果清理案卷時,留意到這塊木板,它被完整塑封在真空袋中,紋理清晰,沒有發生腐爛。

經重新鑒定分析,民警發現木板上的血痕,與仙桃籍前科人員李某高度吻合。2023年1月,李某在仙桃落網。

「正義可能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近年來,武漢警方積極推進命案積案資訊全登記、物證全找回、材料全保管。「為的就是將來某一天,這些案卷物證能成為指認犯罪的有力證據。」楊傑說道。

使用新技術,舊物證終將重獲新生。2023年7月,武漢警方連破命案積案8起,單月破案最高,刑事科學技術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事痕跡檢驗鑒定工作15年,何成鵬參加過百余起重、特大刑事案件證據鑒定工作。去年的命案積案攻堅行動中,他運用抓住刑事科學新技術,一周內直接比中命案積案線索12條。他和同事反復摸索研發的「新警勘」套用服務軟件,為物證鑒定安裝了加速器。

近年來,武漢公安刑事技術部門積極推進刑事技術專業化、規範化、資訊化、現代化建設,積極與高校院所、科技企業聯合攻關,化解刑事技術難點堵點問題,適時組織全市公安機關刑事技術骨幹破案會戰,為命案積案攻堅開啟突破口。

克服困難 持續攻堅

2023年5月,武漢警方接到協查請求,安徽宿松警方一起命案積案受害人,疑似新洲女子馬某。武漢警方迅速組建專班,參與調查。

案件發生在12年前,證據有限。兩個月的時間裏,專班民警洪洲與同事一道,走訪馬某關系人,摸排同期失蹤人員資訊,調查了數千人,材料摞起來近1米高。

功夫不負有心人,辦案民警成功釘選犯罪嫌疑人胡某,串並案件3起。2023年7月25日,胡某在新洲區某賓館落網。

「當時偵查手段較為單一,數據壁壘尚未打破,破案條件不足。」楊傑介紹,武漢警方按照「不間斷、長期盯、定期碰」思路,逐起復盤研究疑難案件,敏銳捕捉案件線索,將新興科學技術與傳統偵查手段有機結合,克難攻堅。

命案現場發現的4份殘血血痕,漢陽警方每年都會拿出來重新比對。2022年6月,其中1份血痕比中河南平頂山一男子。漢陽區公安分局刑偵大隊民警周村寒和同事前往平頂山,翻閱檔案核查嫌疑男子身份。

「整整一面墻的櫃子,收集了上萬份檔案。」整整一天時間,周村寒和3名同事埋頭檔案室,邊翻找邊比對。幸運的是,當天犯罪嫌疑人王某身份成功被釘選。

2023年7月24日,民警在武漢一處工地內將王某抓獲,經審訊,王某交代了與同夥在河南、雲南、武漢3次搶劫殺人的犯罪事實。不久,其同夥落網。(熊琦、馮威、袁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