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瑞典為何告別兩百年中立?

2024-03-15推薦

申請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600多天後,瑞典終於「修成正果」,正式成為北約第32個成員國。

當地時間3月7日,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將瑞典加入北約的法律檔正式存放在美國國務院。這場儀式的氣氛相對輕松。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拿著裝有法律檔的藍色資料夾和克里斯特松合影時,打趣說:「好吧,善於等待的人總會有所收獲。」他還補充道,「這一切都不容易,瑞典花了近兩年的不懈外交努力,才被納入該聯盟。」

現場影片捕捉到,克里斯特松先是有幾秒鐘的停頓,然後表示,「今天是歷史性的一天,瑞典隨時準備承擔起維護對歐洲―大西洋地區安全的責任」。

3月11日,瑞典金色十字架國旗在布魯塞爾北約總部緩緩升起。澳洲國立大學國際安全與情報研究教授約翰·布拉克斯蘭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將重塑歐洲安全版圖。

3月11日,在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北約總部,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左)和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出席瑞典加入北約的聯合新聞釋出會。圖/視覺中國

「攔路石」

時間回到兩年多前。2021年11月,瑞典前國防部長彼得·霍特奎斯特還承諾說,在中左翼社會民主黨執政期間,瑞典永遠不會「參與加入北約的行程」。

僅僅幾個月後,新一輪俄烏沖突爆發,瑞典的鄰國芬蘭申請加入北約,就連霍特奎斯特的社會民主黨也來了個180度大轉彎,於次日也宣布支持瑞典申請加入北約。

隨後,芬蘭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成功加入北約,但瑞典的入約之路卻更加曲折和漫長,土耳其和匈牙利的強烈反對讓這個過程一度陷入僵局。

北約成立於1949年。當時,為了遏制蘇聯,美國牽頭,和部份歐洲國家一起成立了這一軍事政治集團。根據【北大西洋公約】第10條,北約奉行「門戶開放政策」,任何有能力推進該公約原則並能夠為歐洲―大西洋地區安全作貢獻的國家,都可以接受北約的邀請成為集團成員。

但加入北約前,申請國家必須完成七個步驟。最為關鍵的步驟是第四個,即擴員的決定必須得到北約所有成員國一致同意。正是在這一步驟中,土耳其和匈牙利的反對成為瑞典加入北約的最大「攔路石」。

在其他28個北約國家陸續批準了瑞典的加入議定書時,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明確表示,「土耳其不能歡迎瑞典成為北約盟友,除非他們鎮壓被土耳其視為安全威脅的組織,包括庫爾德工人黨」。

庫爾德工人黨成立於1979年,多年來該組織一直尋求在土耳其與伊拉克、伊朗和敘利亞交界地帶的庫爾德人聚居區建立獨立國家。土耳其將庫爾德工人黨視為恐怖組織,多次越境對其進行打擊。而瑞典和芬蘭則長期公開支持庫爾德工人黨,允許該組織在境內活動,還多次拒絕了土耳其引渡相關人員的要求。

兩國在庫爾德工人黨問題上的直接沖突,發生在2019年。當時土耳其開始對敘利亞東北部庫爾德武裝發動代號為「和平之泉」軍事行動,瑞典和芬蘭隨後宣布對土耳其實施武器禁運。

為了緩解埃爾多安的擔憂,在2022年的馬德裏北約峰會上,芬蘭和瑞典作出妥協,與土耳其簽署了一項協定,同意恢復對土耳其的武器出口,並收緊反恐法,加大力度阻止庫爾德工人黨在境內的活動。

當年9月,瑞典中右翼陣營以微弱優勢贏得大選,克里斯特松當選瑞典首相。當時的多數分析認為,這樣的選舉結果,會讓瑞典與土耳其的談判更容易一些,因為土耳其曾多次指責前社會民主黨政府與庫爾德工人黨關聯密切。

2023年1月,形勢變得復雜。親庫爾德活動人士在斯德哥爾摩市政廳外的路燈上,懸掛起埃爾多安的肖像,揚言「吊死」埃爾多安。不久後,一名來自丹麥的反伊斯蘭活動人士在土耳其駐斯德哥爾摩大使館外焚燒了【古蘭經】。

兩場意外的插曲激怒了土耳其。埃爾多安政府宣布凍結與瑞典關於加入北約問題的談判,並同意芬蘭在4月加入北約。

「討價還價大師」

在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辦公室前軍事顧問裏奇·奧岑看來,埃爾多安是在玩一場遊戲。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他是一位精明的討價還價大師。埃爾多安最終一定會讓瑞典加入,但在此之前,他必須透過談判來最大程度獲取利益。

不出意外,土耳其阻止瑞典加入北約的行為,也在一定程度上激怒了美國和其他盟國。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北歐主任安娜·威斯蘭德表示,在瑞典問題上的分歧,暴露出北約內部的裂痕。尤其是非歐盟成員的土耳其,在北約這個歐盟國家占多數的組織內長期遭到排擠。加之近年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戰略重心發生轉移,土耳其與北約其他國家的共同利益不斷縮減。

中國中東學會副會長牛新春認為,土耳其從1923年建國以來,長期是一個「親西方的國家」,該國1952年加入北約,1963年成為歐洲經濟共同體聯系國,1996年同歐盟建立關稅同盟,1999年成為歐盟的候選國。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埃爾多安任期內,土耳其的政策自主性逐漸增強。

有數據顯示,2008年時,土耳其在外交和安全政策上與歐盟保持一致的比例高達88%;到了2016年,這一數值下降至44%;而在2022年,已經低至7%。

近年來,土耳其也頻繁在諸多國際問題上與北約公開「唱反調」,埃爾多安多次公開抨擊西方和歐盟未能兌現承諾,威脅將為敘利亞難民開啟通往歐洲的大門,同時指責西方對烏克蘭和敘利亞難民持有雙重標準。在巴以問題上,埃爾多安甚至公開抨擊稱,以色列是恐怖主義國家,而西方國家一面倒支持以色列,是「加沙大屠殺的罪魁禍首」。

在瑞典加入北約問題上,很長時間裏,土耳其也是向北約的主導國美國施壓,要求美國出售新版F-16戰鬥機,並提供老版本F-16升級裝備。土耳其擁有270架老版本F-16,是這款戰鬥機的第三大使用國,僅次於美國和以色列。

雖然土耳其和美國官員均表示,瑞典加入北約行程與F-16戰鬥機沒有關聯,但美國總統拜登去年5月份打給埃爾多安的一通電話,卻含蓄地將這兩個問題聯系在一起。據美國媒體披露的電話內容,拜登告訴埃爾多安:「我們會在F-16問題上進行一些討論,同時也希望與瑞典達成協定。」

在出席2023年維爾紐斯北約峰會之前,埃爾多安又提出了一項要求,希望歐洲國家重新開啟長期凍結的土耳其加入歐盟談判。「當你為土耳其鋪平道路時,我們也會為瑞典鋪平道路,就像我們為芬蘭鋪平道路一樣。」

最終,在維爾紐斯,埃爾多安分別會見了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和歐盟理事會主席妙思。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宣布,這兩次會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克里斯特松也表示,埃爾多安準備將瑞典加入北約的議定書送出給土耳其議會,並將此形容為瑞典加入北約道路上「邁出的一大步」。

漫長的等待於今年1月25日結束,土耳其正式批準瑞典加入北約。埃爾多安簽名同意的墨水未幹,美國就批準向土耳其提供40架新型F-16戰鬥機,並對另外79架戰鬥機進行現代化改造。媒體報道稱,這筆交易價值約230億美元。

「為另一方赴湯蹈火」

土耳其與瑞典和美國長達20個月的談判告一段落,匈牙利成為最後一個阻止瑞典入約的國家。

與土耳其提出一連串的要求清單不同,匈牙利一直以來都沒有提出明確的要求。在整個北約,匈牙利也被認為是一個「異類」。

布拉克斯蘭教授認為,土耳其一直盡可能尋求與俄羅斯保持一座橋梁。在烏克蘭沖突上,土耳其也是分散風險,采取一種微妙的平衡行為,不想再激怒俄羅斯,也不想他們輕易獲勝。而匈牙利則不同,大多數時候,匈牙利總理歐爾班與俄羅斯的關系,要比他和其他歐盟國家、大多數北約成員國都要好。自2022年2月烏克蘭危機全面升級以來,匈牙利一直拒絕向烏克蘭提供武器。

此外,對於生活在烏克蘭西部的15萬匈牙利族人的地位問題,匈牙利與烏克蘭紛爭不斷,關系十分緊張。匈牙利認為,烏境內大約15萬匈牙利族人使用母語的權利受到限制。匈牙利極右翼政黨「我們的祖國」運動的領導人近期甚至表示,如果烏克蘭因俄烏沖突而失去國家地位,該黨將對匈牙利族人所生活的烏克蘭西部地區提出主權聲索。

最近兩年,歐爾班一直在公開批評歐盟對烏克蘭的財政和軍事支持,同時致力於與克里姆林宮保持著良好關系。對於瑞典,歐爾班和他的青民盟成員多次譴責稱,他們對匈牙利不夠尊重並不公平地指責匈牙利存在民主赤字和系統性腐敗。

去年,歐爾班政府負責公共外交的國務秘書佐爾坦·科瓦奇公開表示,匈牙利和瑞典之間「存在大量的不滿需要解決」。他說,瑞典官員坐在「搖搖欲墜的道德優越王座上」,他們「熱衷於透過外交手段打擊匈牙利,利用其政治影響力損害匈牙利的利益」。他表示,在匈牙利批準瑞典加入北約前,瑞典必須改善兩國關系。

在北約成員國中,美國一直是最強烈敦促歐爾班讓步的盟友之一。美國駐匈牙利大使戴維·普雷斯曼早些時候表示,「現在不是玩遊戲的時候,匈牙利需要采取行動,我們希望他們這樣做。」與匈牙利政府關系良好的英國外交大臣金馬倫也致電歐爾班,要求加快這一行程。

在土耳其宣布批準瑞典入約後,匈牙利似乎在北約陷入孤立之地。布達佩斯政治資本研究所學者彼得·克雷科認為,匈牙利遲遲不批準瑞典的北約成員資格並阻止歐盟決議,將加大匈牙利與其合作夥伴之間的信任危機。

在這種情況下,歐爾班向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提出要求,需要對方親自前往布達佩斯來協調。克里斯特松最初表示這種存取「沒有必要」,隨後不得已作出妥協。存取中,雙方實作了表面上的外交和解。歐爾班當時表示,瑞典成為北約成員國,意味著「我們準備好為另一方赴湯蹈火」。

為了加強合作,瑞典和匈牙利還達成國防工業協定。匈牙利將從瑞典購買4架「鷹獅」戰鬥機,以增強戰力。

2月26日,匈牙利議會批準了瑞典加入北約的申請。3月5日,匈牙利總統舒尤克簽署了批準瑞典加入北約申請的法案。

兩百年「中立國」的告別

3月7日,瑞典正式加入北約。倫敦國防與安全智庫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國際安全研究主任尼爾·梅爾文直言,瑞典這一決定「推翻了其自拿破侖時期以來的中立和軍事不結盟立場」。

19世紀初拿破侖戰爭結束時,瑞典開始采取中立政策。冷戰結束後,瑞典的中立政策被修改為軍事不結盟政策。1814年以來,瑞典在長達200多年時間裏沒有參與過任何戰爭,其外交政策也建立在不參與軍事聯盟的基礎之上。

根據瑞典政府的公開數據,1990年,該國國防開支占本地生產總值(GDP)的2.6%。這之後,瑞典無論是左翼還是右翼政府都進一步削減這項開支,到了2017年和2018年,該國國防開支僅占GDP的1%左右。

瑞典雖然長期保持中立,但一直奉行積極的外交政策,是已開發國家當中對發展中國家援助最多的國家之一,常被貼上「人道主義超級大國」的標簽。約翰·布拉克斯蘭還註意到,盡管瑞典過去不屬於北約,但它和該組織關系非常密切。瑞典在1994年加入北約夥伴關系機制,後又在1997年加入歐洲-大西洋夥伴關系理事會。

「芬蘭和瑞典與西方廣泛結盟是可預見的。盡管並未加入北約,但長期以來,這兩個國家一直與北約盡可能相容並互相支持。」約翰·布拉克斯蘭指出。

2022年烏克蘭危機全面升級後,瑞典宣布增加國防開支,目標是「盡快」達到GDP的2%。此前北約成員達成一致,到2024年要達到或維持GDP占比至少為 2%的國防開支目標。不久前,克里斯特松稱,瑞典已經滿足北約這樣的要求,並向烏克蘭運送了價值超過10億美元的武器。

盡管人口只有1000萬,瑞典數百年的中立地位迫使其發展出世界級的軍工聯合體,擁有強大海上和空中戰力,其空軍擁有90多架「鷹獅」戰鬥機,波羅的海海軍包括多艘護衛艦和潛艇。過去兩年,瑞典還動員民眾為戰爭做準備,軍方的新廣告出現在瑞典主要城市的街頭。

今年年初,瑞典武裝部隊總司令米卡埃爾·比登甚至站在講台上,發表了一場令人震驚的演講。他將烏克蘭戰爭前線的一系列可怕影像投射到瑞典白雪皚皚的田野背景上,向瑞典人民提問道:「你們認為這可能會是瑞典嗎?」

就在比登發出上述提問的兩個月後,瑞典正式加入了北約。北約成立之初,只有一個成員國挪威與俄羅斯接壤,陸地邊界長196公裏。隨後,該組織經歷了多輪快速擴員,到2004年,北約和俄羅斯的陸地邊界增至約1200公裏。再到2023年,芬蘭加入後,北約與俄羅斯陸地邊界再增加約1300公裏。

隨著瑞典的加入,北約對波羅的海的控制也顯著增強。瑞典國防研究所分析師羅拔·達爾舍直言,瑞典是北約北歐地圖上的最後一塊拼圖。屆時,波羅的海已經成為北約內海。俄羅斯的兩個重要地區聖彼得堡和加利寧格勒都位於波羅的海沿岸,聖彼得堡距離芬蘭邊界僅有約170公裏,瑞典距離加利寧格勒最近之處僅有280公裏。瑞典國防大學研究員奧斯卡·瓊森指出,瑞典可以部署北約部隊,並增強北約的防禦能力。

約翰·布拉克斯蘭則強調,芬蘭、瑞典加入北約後,將重塑歐洲安全版圖,歐洲的安全格局也會發生巨變。

盡管普京此前曾表示,俄羅斯與瑞典、芬蘭「不存在問題」,兩國加入北約不對俄羅斯構成直接威脅,但是,北約軍事基礎設施在兩國領土上的擴張「必然會引起俄方反應」,「具體如何回應,取決於對俄方造成何種威脅」。

瑞典加入北約後,立陶宛釋出了一份最新情報報告稱,俄羅斯正在大規模擴大其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以應對北約在波羅的海地區的擴大。

發於2024.3.18總第1132期【中國新聞周刊】雜誌

雜誌標題:瑞典加入北約:告別兩百年「中立」

記者:鄭立穎

編輯:徐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