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周幽王是如何用十年時間,就把西周由「中興」帶到滅亡的?

2024-03-24推薦

前782年,周宣王去世,其子姬宮涅即位,是為周幽王。

宣王,被後世認為是中興之主,所以,周幽王這一界天子,是頂著」中興「開局的。

前771年,鎬京陷落,西周滅亡!

10年時間,由」中興「到亡國。

周幽王是怎麽做到的?

「中興」已經名不副實,但周尚無亡國之危

周宣王的「中興」,實際上是名不副實的。

雖然周宣王東征西戰,打了不少勝仗,但其實西周內部的社會問題還是很多,積重難返。

尤其是,周宣王晚年對外作戰也蒙受了慘痛失敗,軍力、財力消耗都極大。

但即便如此,周宣王交出來的這個攤子,也還看不到亡國之像。

從【詩經】中的詩歌來看,當時人們更多是憤懣不平,並沒有如當年詛咒夏桀一般有不共戴天之意。社會矛盾比較激烈,人民負擔比較重,但尚沒有到百姓活不下去,你死我活的階段。

從社會內部關系看,統治集團內部,也絕沒有某一強大勢力,足以取周而代之。

從外部環境看,經過周宣王打擊,困擾西周200年的淮夷暫時消停了,而西北的戎狄雖勢力不小,但仍然沒有能一舉滅周的實力。

所以,周幽王即位時,情況並不比周宣王即位之初更糟。

如果幽王是有為之主,搞不好還能振作一下;如果周幽王是無能之輩,那周大概率也就是「衰微」,也不大可能會很快滅亡!

一句話,當時的周,沒有必亡之理。

那麽,幽王究竟要有多「厲害」,才能僅僅以10年的時間,就把西周弄完蛋的呢?

地震與人禍的「強強聯合」:周將亡矣!

周幽王即位的第二年,關中地區發生了大地震。

受地震影響,涇、渭、洛河川震動;同年,三川枯竭,岐山發生了崩塌!

地震,是天災。

但在當時,這卻要復雜得多。

當時,人們普遍認為:這是天地失序,國之將亡的表現!

因此,當時就有人公開喊出:周將亡矣!

伯陽甫曰:「周將亡矣。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若過其序,民亂之也。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於是有地震。今三川實震,是陽失其所而填陰也。陽失而在陰,原必塞;原塞,國必亡。夫水土演而民用也。土無所演,民乏財用,不亡何待!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原又塞,塞必竭。夫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國之徵也。川竭必山崩。若國亡不過十年,數之紀也。天之所棄,不過其紀。」——【史記.周本紀】

「天人合一」的思想,在當時是主流思想。

但是,無論這種思想如何主流,如果周幽王能夠積極組織救災,賑濟災民、安撫百姓,那麽,這樣的天災,不但不會成為「周將亡矣」的詛咒,反而可能會提高社會凝聚力,成為「多難興邦」的理由。

然而,周幽王的選擇,是以實際行動,強化人們對「周將亡矣」的認識。

周幽王沒有組織救災,反而趁火打劫,連中小奴隸主也不放過,掠奪他們的土地和奴隸!

同時,他們將災民隨意抓捕,或調到遠方去服役,並且拆毀他們的房屋,使農民不得種田,田園荒蕪。(【詩經.小雅】)

這種掠奪,使「周將亡矣」的詛咒,成為了周人普遍的共識!

而在受教育程度較高的統治集團內部,這一詛咒看起來越來越「像真的」。

失人心的領導班子

周幽王的領導班子,更失人心!

「讒陷巧言」的虢石父為卿士,「家伯為宰,仲允善夫,聚子內史,鐝為趣馬···」,「皆聚斂之臣也」。

這些執掌朝政的官員,使「國人皆怨」。

由此,「三事大夫」不為國效勞;「邦君諸侯」不為國分憂;「凡百君子」不獻諫言···

天命詛咒一般的預言,不得人心的領導班子,使周王室失去了凝聚力。

有見識的人,沒有人去思考「周怎麽辦」,而都在思考「我該怎麽辦」?

於是,更大的問題來了!

自毀長城

這時,虢、鄭兩個諸侯,認為周將完蛋,自己不願意陪葬,遂決心未雨綢繆,給自己換個地方!

於是,虢石父找到周幽王,借口要滅掉焦國,把西虢從陜西寶雞遷過去。

此後,鄭桓公也找到周幽王,表示希望將鄭國遷徙至虢附近去。

周幽王,全部答應了!

這是鄭國、西虢的幸事,卻是周的不幸!

鄭、虢這兩個侯國,原先所在的地方,是宗周通往漢中、隴南和隴東的交通要道,也是西方犬戎入侵宗周的必經之路!

二國東遷,等於是主動撤出王畿西部的防禦陣地,任敵靠近王畿!

如此,周室雖還有一些實力,但他的心臟,一覽無余地頂在敵人的槍口上了!

廢後引亂

或許是擔心西戎實力還不夠,周幽王還要給外敵找幫手···

於是,周幽王又開始廢後、廢太子···

周幽王原先的王後,是申伯的女兒。

申國,在當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諸侯。申伯,也就是方伯,是影響力很大的諸侯。

周宣王擊敗淮夷後,讓申伯遷到附近,震懾南方;而仍留在宗周以西的申人支庶族則以申侯領之,史稱為西申國。

所以,東、西申國,實際上既是王畿西部的重要屏障,也是震懾淮夷之地的方伯之國,對周王朝的穩定起著關鍵作用。

當初,周宣王讓幽王娶申伯之女為妻,就有以東、西申國輔周之意!

但是,周幽王寵信褒姒,決心廢申後及太子。

顯然,這一舉動,就是使申國走到了周的對立面!

被廢的申後帶著兒子,跑到西申國,向哥哥申侯請求庇護!

周幽王大約覺得還不過癮,遂決心發兵伐申!

於是,申侯被迫向外敵犬戎求助,並帶路攻周!

如此,原本西部的屏障之國,東部的震懾之國,與外敵搞到了一起去了!

想要找死,這大約是能想象到的,最快的方式了吧!

不夠,還要再加快一點!

謎一般的「烽火戲諸侯」

或許嫌周不一定會扛不住,周幽王又再次突破下限,玩了一出「烽火戲諸侯」。

故事情節,想來大家都很熟悉,咱們不贅述了。

總之,經此一鬧,本就離心離德的諸侯,有了充足的理由不積極響應「烽燧事」了。

當然,後世也有史家認為:「烽火戲諸侯」是虛構的事情。只是後來的諸侯們為了給自己開脫而將責任推到周幽王頭上而已。

無論如何,我們可以知道的是:到此時,再沒有什麽諸侯會積極響應烽火了。

周幽王,成功地把自己孤立了起來。

接下來,「毀國不倦」的周幽王,到了「驗收成果」的時候了!

輕易亡國

前771年,申侯聯合繒國,帶犬戎一起,進攻鎬京。

申自己做了「帶路黨」,而原本應該在西部屏障的鄭、虢已經東遷,因此,犬戎在毫無攔截的情況下就直接撲到了鎬京城下,直接一刀插到周王室的心臟!

這時,烽火招不來諸侯,周幽王陷入孤立之中。

即便如此,周也未必會亡!

鎬京是經營多年的都城,擁有完善的防禦體系和一定的抵抗力量。

而雖然烽火引不來諸侯,但是,實際上,王朝資訊仍然可以透過「周道」傳遞。

從後來鄭、晉、秦的相救來看,雖然諸侯與周天子關系微妙,但諸侯勤王的利益是很大的,諸侯擁有足夠的動機勤王!

所以,如果周幽王堅持在鎬京抵抗,事情是仍有轉圜余地的。

但是···周幽王選擇了逃亡驪山···

如此,犬戎軍迅速追上,將周幽王和他所新立的太子伯服殺害於驪山之下!

隨即,犬戎將渭河南北的王室和大貴族祖廟、宮室、財寶掃蕩一空。

由此,在宗周,再也沒有可以行使王權的殿堂了!

後來,被周幽王所廢的太子東遷,歷史,進入了東周時代。

西周,滅亡了。

周幽王即位時,西周王朝雖然已經問題嚴重,但並沒有必亡的道理。

王室衰微,對諸侯的威信大減,但尚沒有任何諸侯坐大到足以取而代之;內部矛盾雖然嚴重,但尚沒有引起揭竿而起的起義;外敵雖然強勢,但其絕對實力與周天下仍不可同日而語···

西周王朝,最多只是走在衰落的路上,並沒有」猝死「的危險。

在周幽王即位2年後發生的地震,從信仰、認知上,使統計集團、周人都產生了「周將亡矣」的感受。

這種情況下,年輕的周幽王又開始了「作死」之路。

外敵和內部敵人的實力都不足以對西周朝廷造成淪陷性打擊···

於是,周幽王成功地把內外部敵人搞到一起去,而且把本應是自己堅強支持的申侯也推給了敵人···

西周朝廷在宗周西部有一定的屏障。

於是,周幽王答應鄭、虢國東遷,把自己的都城無遮無攔地暴露在敵人刀鋒之下···

西周朝廷有完善的烽火系統、預警系統,有諸侯相援···

於是,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以」逗你玩「的方式杜絕了諸侯相救···

如此,不亡何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