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丨 搜狐汽車·汽車咖啡館
選油還是選電?電動汽車霸主特斯拉正在失去來自華爾街的信心。
放眼3月,頂級投行摩根士丹利、德意誌銀行、富國銀行、瑞銀和高盛先後下調了特斯拉的目標價,富國銀行給出了每股128美元的最低價,位元斯拉當前股價低出25%左右。
不止於此,3月25日美股盤前,日本三大巨型銀行之一的瑞穗銀行(Mizuho)更宣布將特斯拉股票評級從「買入」下調至「中性」,判斷依據是「預計電動汽車需求放緩的形勢將持續到2025年」。
特斯拉在美股市場頻頻遭遇冷待,2024年初至今股價跌超30%;而另一邊,燃油車巨頭豐田汽車股價走高,累計漲超37%。油、電巨頭的處境顛覆背後,是全球汽車消費者的購車品味發生變化,主要市場的電動汽車銷量正在放緩。
將時間線撥回到2023年7月3日,特斯拉依靠降價成功搶市,第二季度銷量猛增83%,市值達到8768.08億美元高點,相當於3.3個豐田汽車。而截至3月27日收盤,特斯拉總市值僅約等於1.3個豐田,二者差距還在不斷縮小。
當降價失靈
2023年1月,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率先掀起降價風暴,眾多車企跟進調整定價策略,行業轟轟烈烈的「價格戰」席卷至今。
2024開年,比亞迪打響「價格戰」第一槍,特斯拉則從發起者變成跟隨者,截至3月,已發起了三次直接降價或優惠補貼政策,卻肉眼可見的失去了以往的熱度,價格刺激對於銷量的帶動作用在減少,對業績的負面影響卻開始顯現:
特斯拉財報顯示,2023全球交付180.86萬輛汽車,踩線達成80萬輛交付目標;第四季度利潤率跌至17.6%,為四年來最低水平,各項主要財務指標同比增速與2022年相比,均有明顯下滑。官方稱,主要原因在於「價格和組合降低了車輛平均售價。」
特斯拉在華市場表現也岌岌可危,2月銷量同比下降18.87%,環比下降15.51%,更出現因利潤下降、銷量疲軟,縮短上海超級工廠員工的每周工作時長來減產的傳聞。華爾街方面擔憂,特斯拉2024年第一季度的交付量難以達到48.1萬輛預期水平,近幾周下調了這一數碼。
3月20日,特斯拉官方確認將於4月1日漲價,Model Y車型售價調高5000元人民幣,現行8000元官方現車保險補貼政策、最高10000元的車漆減免政策將於3月31日到期。也就是說,本次調價實際漲幅最高達2.3萬元。
行業認為,此舉可能是變相驗證市場的逼單舉措,意在提振季度末銷量。
降價疲勞、市場遲疑之際,特斯拉罕見未公布2024年銷量目標。馬斯克坦言,特斯拉正處於2025年投產下一代電動車和FSD逐漸測試的兩個增長浪潮之中,做好了迎接2024年「可能明顯更低」的銷量增速的準備。
以價換量、犧牲利潤的打法背後,是CEO馬斯克寄希望於電動車銷量增長到一定規模後,透過自動駕駛等軟件盈利。但就目前形勢,實作目標需要先確保穩健發展。
以特斯拉估值下降為代表,海外汽車制造商逐漸從電動汽車狂熱回歸冷靜,強調了盈利和消費者選擇的重要性。包括福特汽車、通用汽車、大眾汽車集團、捷豹路虎、梅賽德斯-奔馳等方面均縮減或推遲了電動汽車計劃。
重新評估豐田
隨著純電市場降溫、政治氣候改變等,電動化轉型最為保守的豐田汽車,以混動躺贏姿勢得到歐美車企的共鳴。
豐田自更換掌門人後的電動路線引人矚目,就當前來看,日本管理基因決定了,無論換多少任社長,豐田依然是那個豐田:在混合動力模式上不斷精進和改良,多種路線交給客戶做選擇,拒絕全面押註純電動車帶來的「精神內耗」。
剛過去的2024財年第三季度,豐田繼續從混動路線中賺得盆滿缽滿,銷售額達到12.04萬億日元,同比增長23%;凈利潤達到1.36萬億日元,同比飆升86%(相比之下特斯拉僅提高約19%);同時將年度凈利潤預期上調至歷史新高,預計達4.5萬億日元;展望全財年,豐田汽車預計營收創新高,利潤相當於7個比亞迪。
此外,日元疲軟將繼續對豐田有利。
當前,豐田提供20余款混合動力或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占銷量約三分之一,並計劃大幅增加混合動力車型的產銷規模。2024上半年,豐田將推出全新凱美瑞轎車,僅提供混動版本。
「在全球有10億人沒有電的情況下,透過制造昂貴的汽車來限制他們的選擇和出行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豐田汽車董事長豐田章男近期再次批評了電動汽車被過度炒作的現象,認為新能源汽車倡導者沒有考慮從燃油車向電動汽車過渡的成本問題、以及用電造成的碳排放。
除了高昂成本,電動汽車面臨的挑戰還包括續航裏程焦慮、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電池回收和銷售殘值等。
「電動汽車永遠不會占到市場三分之一以上,剩下的都是混動和氫能源的天下。」1月,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轉發了關於豐田章男言論的報道,回復了一聲「sigh(嘆氣)」。
輿論從質疑豐田章男到理解豐田章男,確信的是豐田汽車對電動化轉型仍奮起直追。根據規劃,豐田汽車到2026年每年銷售150萬輛電動汽車,到2030年銷售350萬輛電動汽車。
2月,豐田向其工廠追加投資13億美元,以支持向電動汽車的過渡。此外,豐田還希望希望大規模生產固態電池,為電動汽車提供更長的續航裏程。
巨頭轉型,牽一發而動全身,現在說油電攻守易勢是操之過急的。華爾街分析師的評級變動,也更多反映了短期內的信心,而不是長遠預期。
和海外車企延緩純電轉型相比,中國新能源車企正廝殺激烈、行業熱火朝天。3月28日晚7點,小米汽車首款中大型純電超跑——小米su7將正式上市,它的價格牽動著無數潛客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