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近乎自殘的「斷骨增高術」為什麽能大行其道?

2024-08-29推薦

最近

一些「醫托」利用身高焦慮等話題

透過社交平台宣傳「斷骨增高術」

讓這類手術再度引發關註

「寧願折壽10年也要長高」

「所有的不幸都來自身高」

一些對身高有執念的消費者

聽信了「醫托」的哄騙

花了十幾萬、甚至幾十萬

做了「斷骨增高手術」

卻出現「長短腿」、腳踝神經損傷、

骨髓炎等問題

嚴重的甚至無法正常走跳

「斷骨增高術」究竟是如何操作的?

什麽情況下才能進行該手術?

「醫托」透過社交平台宣傳拉客

涉事醫院和「醫生」已被立案調查

近日,有媒體報道,有人在「醫托」的介紹下在山東菏澤一家醫院進行了「斷骨增高術」。患者術後關節疼痛僵硬,膝蓋無法伸直,無法長時間走路和站立。

目前菏澤已對涉事醫院和所謂「醫生」立案調查。

肢體延長術有嚴格適用癥標準

操作風險高 術後危害大

業內普遍認為,「斷骨增高術」是一種極端且風險極高的手術方法。

「斷骨增高術」的原理是使用骨科截骨術,在小腿或大腿把已經閉合的骨生長線重新「開啟」,並在體外安裝一種具有牽伸作用的肢體延長器,根據每個人的組織再生能力和特點,每天以0.5毫米到1毫米的速度將肢體緩慢延長。

而延長的方法就是使用工具旋轉肢體延長器,起到牽引拉長的作用。

中國嚴令禁止健康人進行這一危險手術。

△實施「斷骨增高術」後拍攝的X光片,鋼釘直接釘進腿骨當中,腿周圍還增加了一圈固定器材起牽引作用。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

然而,實施「斷骨增高術」後出現問題的案例並不少見。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骨科手足外科副主任許慶家曾接診過這樣的患者,「患者術後腿部疼痛,或走路步態不好,行動不便,勞動能力、生活能力受到影響。十多年前,中國主流的醫生,包括媒體基本否定了‘斷骨增高’。絕大多數醫院和醫生都是知道的,但仍存在不正規的操作。」

許慶家介紹,所謂的「斷骨增高術」源自上世紀發明的「骨延長術」(全稱伊利紮洛夫骨延長術),主要套用於骨科,因創傷、疾病導致的骨頭缺損、病變、畸形,或者肢體嚴重不等長等病理性疾病。

「先在骨生長的部位切斷,打上外固定架,一般每天延長一毫米左右,一個月就能延長2到3厘米……」

這種手術有嚴格的適應癥標準。

原衛生部2006年釋出關於對「肢體延長術」實施嚴格管理的通知明確:肢體延長術是一項骨科臨床治療技術,不屬於醫療美容專案,必須在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進行。

在適應癥範圍內,技術熟練的醫生是比較有把握的。但違規開展增高手術的機構,往往缺乏資質和相應的技術水平,風險更高。

許慶家表示,對於正常的肢體,如果短時間內延長幾厘米、10厘米甚至更多,延長的是骨頭,相應也會帶來周邊神經、血管、肌肉的問題,繼而容易產生一些病變。

專家:重視尋找病因

切忌采取極端方式「拔高」

十多年前就被指出存在風險和危害,要求嚴格規範,如今仍有受害者出現。這背後也反映出了不少人的「身高焦慮」。

暑假期間,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內分泌科有不少孩子和家長因為身高問題前來求診。主任醫師宋福英認為,其中有一部份屬於不必要的焦慮。

宋福英:有三分之一的人是沒必要來的。有人覺得自己在班裏屬於矮的,但實際上身高在同齡人的正常範圍內;有人覺得自己長得慢,但其實是他沒有做記錄。

宋福英介紹,有一些家長專門給孩子掛號問診,只為了拍片測骨齡,想知道還能長多高。

但其實有一部份孩子因甲狀腺功能減退等,身高明顯低於正常水平,沒有及時就診。

宋福英提醒家長,做好孩子的身高記錄,如生長速度符合各年齡段的正常水平,不用著急就診。

青春期之前的孩子,一年至少生長近5厘米;

3歲以內的孩子,一年至少要長7厘米;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一年至少要長6厘米。

這是一個大致規律,稍有偏差也不見得是有問題,但有必要到醫院讓醫生研判。

「青春期前的孩子,每年生長4厘米也不見得是生病了,但生長5厘米以下,建議還是來醫院排查一下,別耽誤治療。」

宋福英表示,身高受遺傳因素等影響,存在正常的個體差異,家長和孩子無需過分焦慮,更重要的是透過身高狀況及時發現問題。

宋福英:關註導致孩子長得慢或個子矮的原因是否嚴重,如果是甲狀腺功能減退導致的個子矮,會影響生活質素,生長激素缺乏,會影響個人代謝。重視矮小病因的尋找,而不僅僅是為了改善身高狀況。

專家提醒,人體骨骼生長板一旦閉合,基本不具備再長高的能力,建議公眾理性看待身高,切忌采取極端的方式增高。

轉自:中國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