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絕育」種子【讓中國農民斷糧路】外國種子商到底使了什麽陰謀?

2024-01-15推薦

中國是個農業大國,糧食問題關系到國計民生。改革開放以來,外資種子企業大量湧入中國市場,占領了許多農作物種子的供應。這些種子中不少采用了「絕育」技術,不能用於下一季的再生產,迫使農民每年購買新種子。這給廣大農民帶來了沈重經濟負擔,也讓中國糧食安全受到威脅。本文將解析外資種子企業的市場策略,分析「絕育種子」給中國農民帶來的困境,並探討中國種子產業面臨的問題與發展建議。

一、自留糧種到種子「絕育」:中國農民的供種歷程

中國是個有著悠久農業文明的國家。在中國悠長的農業發展歷史中,農民總是會留下一部份優質糧食種子來供下一年度播種,這是中國農業得以世代傳承的關鍵。古代中國還曾建立遍布全國的「常平倉」,在豐收年份收儲糧食種子,用於地方在遭遇荒年時進行補種,保證農業的持續穩定發展。

改革開放以後,大量外資種子企業湧入中國市場,推廣各種高產農作物品種。這些品種中的很多采用了「種子絕育」技術,經過特殊處理使得這些種子無法正常發芽生長,迫使農民每年都需要重新購買種子。這給廣大農民帶來了沈重的經濟負擔。

以玉米種植為例,中國黃淮海平原地區和東北地區現在主要使用的品種,都是來自於跨國種子公司的匯入品種。這些品種由於采用了「絕育」技術,讓農民無法利用收獲的玉米種子來進行下一季的播種,不得不每年向種子公司購買新種子。

不僅玉米如此,包括西北地區大麥、全國範圍內的蔬菜種子,中國都嚴重依賴進口。2019年中國蔬菜種子的進口總額高達2.24億美元,占全部種子進口額的一半。這直接提高了中國蔬菜的生產成本,進而推高了蔬菜價格。

這種對外資種子的過度依賴,已經嚴重威脅到了中國糧食安全。必須采取措施改變這一局面,奪回種子主動權。

二、外資種子的市場策略:技術壟斷和釘選顧客

外資種子企業為何能占領中國市場?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其一,利用技術優勢;其二,采用「絕育種子」策略釘選中國農民顧客。

首先,外資種子公司技術實力雄厚,能夠培育出產量高、抗逆性強的優良品種。這些品種在產量和質素上明顯優於中國國產品種,因而獲得了中國農民的青睞。中國企業和科研機構在種子選育方面投入不足,很難與外資企業競爭。

其次,外資種子公司采用了「絕育種子」策略,透過技術手段使得種植出的農產品無法用種子儲存和播種,迫使農民每年向種子公司購買新種子。這種技術手段極大地釘選了客戶,保證了種子公司的持續利潤回流。

可以說,外資種子公司聯合運用技術和市場雙重優勢,占領了中國農村種子市場,實作了對中國農民的技術和經濟雙重控制。這已經嚴重威脅到中國的糧食安全。

三、困境中的中國農民:經濟負擔與糧食安全

依賴進口種子給廣大農民帶來了沈重的經濟負擔。以辣椒種植為例,每畝地種植需要1500元的進口種子費用,遠超出普通國產種子的價格。種菜成本的上漲必然推高蔬菜價格,增加消費者的生活壓力。

更嚴重的是,種子供應的外依存也讓中國糧食安全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種子作為農業生產的「芯片」,關系到國家糧食安全的命脈。目前中國95%以上的糧食仍然是自給的,但種子的進口依存度已超過50%。一旦發生戰爭等意外事件,外資種子的供應鏈被切斷,將導致中國糧食產量的全面崩潰。

這種對外資種子的依賴是極其危險的。中國必須盡快扭轉這一局面,透過技術創新重建自主可控的種子供應體系,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四、發展建議:加大科技投入與政策支持

要解決外資種子對中國農民和糧食安全的雙重威脅,必須從根本上提升中國種子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這需要在兩個方面下功夫:

第一,加大科技投入與人才培養力度。中國必須把發展本土種業作為國家戰略,集中資源培養一批高水平的種業科技人才,建立比較優勢的研發平台,在種子選育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只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破除外資的技術壁壘。

第二,出台政策扶持和引導種植結構的最佳化調整。政府應大力支持國產種子企業發展,采購國產種子;整合優質的地方品種資源,發掘傳統農作物的遺傳潛能;並透過種植補貼等措施,引導農民選擇國產種子和適宜品種。

中國擁有豐富的種質資源和廣袤的種植面積,完全有條件透過自主創新的方式,重建國產種子體系,擺脫對外資種子的依賴。這既是糧食安全的必然選擇,也是維護廣大農民利益的根本之策。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種業能夠「彎道超車」,用自主創新開啟局面,使中國真正成為糧食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