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銷售精英」入職不久就集體離職?新型騙局揭秘!

2024-06-04推薦

行業翹楚前來應聘,入職之後業績平平

究竟是時運不濟,還是真的敗絮其中?

「行業精英」空降小微企業

小小異常被忽略

上海一家金融公司為了投資一個新的專案,決定招聘一批銷售人員。公司的人事主管在網上釋出招聘資訊沒多久,一位名叫楊亮(化名)的男子便送出了簡歷。據簡歷上描述,楊亮畢業於某名牌大學,具有豐富的金融行業從業經歷,公司負責人沈華(化名)覺得楊亮的簡歷很符合公司要求,於是邀請其前來面試。

面試的時候,楊亮給人事主管和公司負責人沈華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了解到公司需要大量銷售人員時,楊亮還主動提出,他可以帶著自己原來領導的銷售團隊一起入職。

這讓急於招人的公司喜出望外,然而在給這些人辦理入職手續的時候,公司卻發現無法為其繳納社保。對此,楊亮以上一家公司為其繳納的社保還未足月為名予以搪塞,而沈華一心關註楊亮團隊的業績,對此也沒有放在心上。

整日「忙碌」終成空

集體辭職令人起疑

自打入職後,銷售團隊的員工除了參加例會,基本未在公司出現過。但工作日誌顯示,他們每天都在跑客戶、拉業務,工作開展得很順利。

然而,實際上銷售團隊顆粒無收,就在沈華猶豫要不要辭退銷售團隊之際,他竟然收到了這些銷售員集體發來的辭職信,而直接誘因卻是因為公司要求他們盡快辦理檔案和社保關系的轉移手續。這讓沈華百思不得其解,這些都是入職的必要手續,正常員工怎麽會如此抗拒?對此,心懷疑惑的沈華根據楊亮團隊送出的離職證明找到了他們之前所在的公司。

經過了解,原來楊亮團隊用了相同的手法,在毫無業績的情況下,短期內拿了底薪就集體離職了。沈華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遂向浦東警方報案。

警方介入

疑點浮出水面

接報後,警方對楊亮及其團隊展開了調查,發現楊亮最多時竟然在幾十家公司同時入職,且他的銷售團隊也不完全固定。

同一個人如何在同一時間入職這麽多的公司?帶著疑問,警方對這些公司進行了走訪,發現他們對楊亮及其銷售團隊同時入職這麽多公司的情況並不知情。招聘方普遍都是被楊亮及其銷售團隊光鮮亮麗的學歷及豐富的工作經歷所吸引,而楊亮及其銷售團隊往往在入職數月且毫無業績的情況下自行離職。

調查深入

小小團隊竟只是冰山一角

警方不斷深挖後發現,有類似遭遇的企業非常多,且涉及的犯罪嫌疑人也遠遠不止於楊亮及其銷售團隊。案情重大,負責案件偵辦的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經偵支隊立即向市局經偵總隊匯報了相關情況。

隨著調查的不斷深入,警方發掘出潛在被害企業多達上千家,涉及的犯罪嫌疑人也多達200余名,而這些犯罪分子之所以能屢屢得逞,是因為他們充分利用了被害企業急於擴張業務、人事審查經驗相對不足等特點,往往選擇諸如銷售員、業務員等工作時間不固定、上班地點靈活、不需要長期坐班的職位入職,一旦被公司發現消極怠工,他們就迅速提出離職,拿了底薪走人,一般人很難發現其中的貓膩。

完美簡歷

背後暗藏玄機

透過對楊亮及其銷售團隊提供的簡歷進行核實,警方發現這些犯罪分子所提供的學歷證明、工作經歷等材料都是偽造的。

「高凈值」客戶竟是臨時召集

犯罪團伙終露馬腳

楊亮及其銷售團隊等人除了每月收到被害公司轉入的底薪之外,還與很多被害公司的所謂「高凈值」客戶存在小額資金的轉出。

曾有公司負責人邀請這些「高凈值」客戶來公司考察,然而這些客戶的談吐卻非常奇怪,甚至有些會將公司準備的水果瓜子裝進口袋打包帶走。

作為銷售員,楊亮等人與這些所謂的「高凈值」客戶有資金往來也不算奇怪,但每次交易的金額只有幾十塊錢,這就極為異常。為了查清背後的關系,民警輾轉找到了其中幾名「高凈值」客戶,透過背景審查發現,這些人其實只是普通的退休人員,而轉賬的幾十塊錢便是楊亮等人允諾的「出場費」。

在初步掌握了楊亮等人涉嫌詐騙的相關證據後,警方對楊亮等人實施了抓捕,並在其住所發現了大量打印好的假冒學歷證明、履歷資訊等應聘檔。

層層深入

警方揭秘作案手段

調查中警方發現,犯罪分子為獲取用人單位信任,應聘前會往往會在衣著打扮、行業知識、自我介紹等方面進行精心準備。

一般的求職者在參加面試時通常都會比較緊張,而楊亮等人因為具有豐富的應聘經驗加上前期的準備,會表現得非常從容、自信,往往都會給目標公司留下較好的印象。

除了展現自己過硬的專業知識外,犯罪分子深知客戶資源對企業的重要性,因此在面試時還會著重針對「自身的融資能力」「掌握的客戶資源」等方面重點敘述。

一張小小黑名單

為肅清行業風氣打下堅實基礎

在調查中,有一家公司的負責人還向警方提供了一份黑名單,這份名單記錄了上百名類似楊亮這樣的可疑人員。警方對名單裏的人員逐個進行了排查,發現其中有一對管玲、徐強(皆為化名)夫妻已從事騙薪的勾當多年,還帶領大批不法分子抱團行騙。經過幾個月的調查取證,警方對名單中已經查實的犯罪嫌疑人實施了第二輪抓捕。

目前,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已對該案部份犯罪嫌疑人依法作出判決。

此類犯罪行為不僅影響了正常求職者的應聘機會,還給用人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危害企業正常發展。該案的成功偵破,震懾了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保護了企業和就業者的合法權益,維護了就業秩序,為助力最佳化營商環境、服務經濟高質素發展提供了實踐支撐。

專家解讀

1、用人企業在招聘時,要根據崗位需求,采取多種方法核實應聘人員提供的相關材料,確保學歷履歷、從業經歷等真實可信,以免不法分子使用虛假材料入職而給企業造成損失。

2、企業應進一步建立健全內部管理機制,對新入職的員工,要依法依規簽訂勞動合約,落實各項工作制度,加強日常監督管理。

綜合:央視「一線」欄目、上海經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