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為什麽中國一直造不出單鏡反光機,單鏡反光機研發有多難?

2023-06-19推薦

只有一個原因,技術落後四十年以上,數碼單反的技術含量遠遠超出中國目前的技術水平,二十年內舉國之力也無法造出數碼單反。

2018年風雲四號衛星總師承認:我們的衛星相機技術,根本造不出市面上這種數位相機!那些幻想我們可以用衛星相機技術造數位相機的可以死心了!

鳳凰光學自己新聞稿承認用幾十年也無法趕超跨國公司掌握的數碼相機核心技術! 永諾承認國產鏡頭遠遠落後有幾十年。

民用數碼單反簡單改裝就能作為高分辨率衛星相機嗎?答案是完全可以! 佳能就用5d數碼單反簡單改裝,作為衛星相機,2020年第二顆分辨率0.9米,還將繼續發射。2022年佳能單反衛星公司還發文問候中國航天。

我們嫦娥1號的數位相機只有一百多萬像素,還是黑白,嫦娥3號的數位相機4百萬像素,我們無人機裝佳能單反做偵查,潛艇裝佳能相機,神舟飛船用佳能,賓得,尼康。直到現在2021最新的天和核心倉用的也是尼康單反。

數碼單反的技術含量遠遠超出了中國目前的技術水平,造不出數碼單反唯一原因就是技術落後太多,而不是所謂的市場原因,估計等到數碼單反停產的那一天,我們也造不出來。

數碼單反是集光,機,電一體的尖端精密儀器,其難度決非一般人所能想象得到的。它對電子,機械,材料,光學,加工等技術要求很高,遠遠超出了中國目前的技術水平,一個明顯的事實就是能造數碼單反的國家比能造人造衛星上天的國家還要少,包括前蘇聯時代也造不出自動對焦菲林單反,現在的俄羅斯也造不出數碼單反。美國的柯達,原來能出數碼單反,但是只能用尼康佳能的機身鏡頭,結果尼康佳能後來自己幹,柯達只有去找日本適馬,再後來,就沒有然後了。

現在完全靠自己技術,獨立造出一架完整數碼單反三大部件(自動對焦機身,鏡頭,感光原件)的國家有幾個呢?答案是只有一個,日本! 沒有日本技術,那些萊卡,哈蘇,飛思,例圖等所謂的歐洲貴族牌子已經無法造出一台完整的數碼單反。光是那個af多點自動對焦高速連拍系統,就足以讓德國在內的所有其他國家喝一壺了。

我們現在單鏡反光機工業是個什麽水平呢?至今為止,從技術先進性上,海鷗鳳凰只能實作菲林單反,手動對焦,光圈優先和手動曝光,相當於曰本70年代中期的水平;機身質素,比不上德國,日本50-60年代的質素水平。

當年恰恰因為市場巨大,有利可圖,諸多國產相機品牌爭先恐後進入相機市場,由於技術差距太大,最後幾乎全軍覆沒。

世界上曾經相機品牌最多的國家之一——中國 中國曾有過50多個相機品牌,包括:東風、長城、珠江、百花、甘光、神龍、海鷗、鳳凰、紅梅、菊花、西湖、風光、幸福、勞動、躍進、孔雀、藍天、上海、星光、萬林、友誼、太湖、熊貓、華鎣、東方、華夏、虎丘、天鵝、曲美、鐵光、普樂、神龍、華山、紅旗、華光等。

連兵器工業部的幾個廠都來分一杯,四川華鎣五廠金光,明光,永光,華光,興光造過珠江,明佳,華西,河南雲光造過華夏等單反。

在數碼時代,又有像方正,愛國者,聯想,海爾等一大票IT企業進入,但實力不濟先後結束。現在又有中一,老蛙,永諾,維卓士等一大批廠家做鏡頭,但他們沒有技術,不敢做數碼單鏡反光機機身。鏡頭市場比機身要小,仍然這麽多要做,說明有利可圖。

前面談到的衛星相機,大部份都是固定焦點無限遠不用調焦,固定唯一一檔光圈,很多是線陣而非面陣傳感器,靠調整曝光時間和改變A/D前的增益控制來曝光,甚至衛星本身的運動完成第二維的掃描,對焦和曝光非常簡單,完全無法和現在的數碼單反相比。

有人猜測我們的工業實力,af系統,傳感器,應該都造得出來,但從來沒有見過商業化產品,反而是鳳凰,海鷗,永諾公開承認落後幾十年,最有發言權的就是國內相機廠商,他們說造不出來那就是造不出來。

還有說因為造出來成本高所以不造,這本身就說明技術不行,我們成本本來應該比日本低的。 基礎科技差的太遠,沒有過關的工藝,給你圖紙也造不出來 。以前的海鷗,鳳凰,珠江,東風,紅旗等,全盤測繪仿造,或引進別人生產線。現在的愛國者,小蟻,完全由對岸的台企odm。永諾,仿造別人鏡頭經典光學結構。大疆,機身鏡頭和cmos仍然是日本技術,所謂收購的哈蘇也是日本富士,日東的技術。

海鷗承認cmos被壟斷,以前海鷗最高檔單反df300是引進日本美能達淘汰的最低檔x300,海鷗後來數碼的cf100和松下一模一樣的。

珠江單反承認自己當時是中低檔相機。

一,【對話】 20180304 我是總師——風雲衛星總師

來源:央視網2018年03月05日

影片地址:http:// tv.cctv.com/2018/03/05/ VIDE9QXvDAvcjd6IQXVO4MOn180305.shtml

影片 先是說風雲四號衛星相機是最世界最頂尖之一,大概20分鐘時,總師承認,中國這種衛星相機技術,根本就造不出現在規格的數位相機,如果他們這幫人去做數位相機,體積將無比巨大,結果主持人只好說,那就別去造了,我們還是希望用小巧一點的數位相機。

某些人臆想的高大上衛星相機,其實對焦和曝光非常簡單,完全無法和現在的數碼單反相比,大部份都是固定焦點無限遠,根本不用調焦,個別有調焦機構,也就入軌後地面看影像發指令一次性調整一下以後就不動了,比如哈伯。台灣上次發的福衛三號就是發現入軌後跑焦卻無法調整。衛星相機一般都是折反射式的望遠鏡頭,也沒有辦法安裝可調光圈。再說了衛星拍照離開幾百公裏,也不需要控制什麽景深。所以衛星相機是固定唯一一檔光圈,完全靠調整曝光時間和改變A/D前的增益控制來曝光。甚至很多衛星的感光器件都不是面陣,是一條或幾條掃描線的線陣CCD,靠衛星本身的運動完成第二維的掃描。

二,鳳凰光學自己的新聞稿承認用幾十年也無法趕超跨國公司掌握的數碼相機核心技術!鳳凰前員工,無忌鳳凰論壇管理員江西鳳鳥承認鳳凰沒有實質性技術,連傻瓜相機自動對焦也怎麽都學不會。

三,海鷗承認cmos被壟斷,以前海鷗最高檔單反df300是引進日本美能達淘汰的最低檔x300,海鷗後來數碼的cf100和松下一模一樣。

很多人以為三星在80年代造相機的實力一般,不如海鷗鳳凰,至少光學方面不如。

事實上,早在80年代三星航空產業株式會社就引進美能達x-700技術相機機身並國產化,功能與日產的X700一致,並購買美能達MD 50/1.4的設計在南韓生產,標為三星。從理論上講可以認為和原廠是完全一樣的,這一點一下就超過了海鷗鳳凰,國產至今沒有造出X-700這種檔次的相機,引進低檔的美能達X-300至今20多年了,不能在技術上前進半步,還沒有造出實作程式自動曝光的機身和鏡頭。

三星單反sr4000於1996年推出,除了沒有自動對焦,基本接近了當時日本主流中檔單反的水平,其自動化程度已經超過了當時萊卡等歐美品牌,僅次於日本,可以說三星sr4000的推出,一下子使南韓成為了世界單反制造的強國,遠遠地把國產海鷗,鳳凰等拋在身後。記得當時國內一片嘩然,不少人驚嘆:國產相機辛辛苦苦造了幾十年,還不如三星的幾年!

現在看來,三星從七十年代末開始,只用了10年左右就在電子,機械,甚至光學領域全面大幅超越了所有國產相機,不知國產海鷗鳳凰之流是何感想?

四, 永諾承認國產鏡頭遠遠落後幾十年。

單反上天!日本佳能小衛星上天,相機是5D3簡單改裝,軌域600公裏,分辨率1米媲美我高分系列衛星,2022年佳能單反衛星公司問候中國航天。

註:高分一號配置了2台2米分辨率全色/8米分辨率多光譜相機,4台16米分辨率多光譜寬幅相機,軌域高度645公裏。 高分二號」也是光學遙感衛星,但全色和多光譜分辨率都提高一倍,分別達到了1米全色和4米多光譜;「高分三號」為1米分辨率;「高分四號」為地球同步軌域上的光學衛星,全色分辨率為50米;「高分五號」不僅裝有高光譜相機,而且擁有多部大氣環境和成分探測器材,如可以間接測定PM2.5的氣溶膠探測儀;「高分六號」的載荷效能與「高分一號」相似;「高分七號」則屬於高分辨率空間立體測繪.

佳能電子在印度成功發射首枚日本民間研發衛星 2017年06月24日 15:09 新浪綜合

【共同社6月24日電】日本電子機械制造商佳能電子公司(位於埼玉縣秩父市)23日用印度火箭將超小型衛星發射升空。 據悉,這顆衛星的制造成本只有不到十億日元(相當於不到1000萬美元),這僅僅是常規衛星制造成本的零頭。 佳能的衛星重量為65公斤,尺寸為85厘米X50厘米X50厘米,將會安裝光學成像器材,一些技術也來自其EOS相機產品。 據稱,這顆衛星的執行軌域距離地球為600公裏,每天繞行地球十五次,拍攝的地面照片精度可以達到一米,這樣的精度對於一顆迷你衛星來說已經比較高了。

現在證實了,佳能這顆衛星就是裝eos5d3普通單反上太空的。 尺寸 50×50×85cm 重量 65Kg以下 控制 3軸控制 軌域 太陽同期軌域(600Km) Up Link S-Band 64Kbps Down Link X-Band 2Mbps Bus電壓 +15V 任務機器 望遠鏡相機 (狹域) 形式 Catadioptric 主鏡徑 φ400mm 焦點距離 3,700mm 檢出器 EOS 5D mK Ⅲ 掃幅 6Km×4Km GSD 1m 望遠鏡相機(廣域) Power Shot S1104。

註:佳能第二顆衛星2020發射,用的5d3單反,分辨率為0.9米

五,我們嫦娥1號的數位相機只有一百多萬像素,還是黑白,嫦娥3號的數位相機4百萬像素,我們無人機裝佳能單反做偵查,潛艇裝佳能相機,神舟飛船用佳能,賓得,尼康。

六,珠江單反承認自己當時是中低檔相機。

七,有史以來國產最高檔的,舉國之力的紅旗20遠遠落後於在其十五年前的日本尼康sp。

即使在50年代,我們相機水平糊曰本差距就很遠,不要以訛傳訛認為當時我們和曰本差距不大!即使某些人所謂的當時我們鏡頭好,也就是仿制蘇聯和德國的50mm標準鏡頭等為數有限的幾種中心分辨率較高,但邊緣低,鍍膜差,色彩還原差,逆光差,鏡頭種類款式少得可憐,整體水平偏低。以當年舉全國之力造的東風,紅旗20相機為例,東風是仿哈蘇500C,前幾台直接用的就是德國蔡司鏡頭,當時為了所謂趕超哈蘇的康盤中心快門五百分之一秒,要實作1千分之一秒,投機取巧利用中心快門特性,只能在鏡頭小光圈下實作,實用價值大打折扣,而且很容易壞。紅旗20完全仿萊卡M3,機身指標一樣,和萊卡一樣有35,50,90毫米三只鏡頭。東風紅旗20相機,勉強出來了,不但造價驚人,而且不少指標達不到原型機標準,比如鏡頭分辨力,快門,取景對焦系統壽命和準確性,機械故障很高,以至大部份機器無法正常使用!可參見上照廠廠長孫晶璋回憶錄。可以說東風和紅旗20就只是哈蘇和萊卡不成功的仿制品。 而50年代曰本相機工業就擺脫了仿制開始了對得國相機的超越!請查1957年的尼康SP,有28-135毫米6種鏡頭適配取景框線,金屬鋼片快門,快速卷片馬達,整體技術先行程度超過了萊卡M3,鏡頭群款式規模更是萊卡無法相比的,比如50mmF1.1。紅旗20當年才生產了300台,生產年代1973-1979,尼康SP生產年代1957,比紅旗20早了15-20年,是僅尼康一個公司的行為,生產了2萬台,無論從技術先進性,工藝水平,可靠性耐用性,鏡頭質素款式規模,舉國之力的紅旗20完全無法和早20年的尼康SP相比,可以說當年我們和日本相機差距至少20年。

現在哈蘇h系機身hcd鏡頭由日本富士設計生產, 哈蘇官網稱,hcd鏡頭超過了原來哈蘇的德國卡爾蔡司鏡頭。萊卡等歐州相機牌子與曰本廠家實力差距太大,電子技術就不談,現在也只有部份光學和機械技術值得驕傲了。機械上,鋼片快門是曰本考派發明的,1/4000秒,1/8000秒,1/12000秒都是曰本最先實作,快門壽命,尼康F3八十年代初快門達到了十五萬次,現在D4達到40萬次,而萊卡80年代的R3,R4用的是美能達電子快門,壽命10萬次。高速連拍,尼康佳能很早就達到10張/秒以上,萊卡現在都沒有超過5張/秒,即使是光學上,多層鍍膜技術,CRC浮動鏡片技術,IF內對焦,RF後對焦,非球面鏡片技術,等等,恰恰是日本人首先發明的。80年代萊卡和哈蘇就用美能達的對焦屏。飛思由日本日本瑪米亞設計制造。德國萊卡可造鏡頭,造不出自動對焦機身和感光元件;柯達,三星,以色列例圖,丹麥飛思,造不出鏡頭和自動對焦機身,可造感光元件;瑞典哈蘇,現在只能出牌子,機身和鏡頭由富士造,CCD由索尼和歐美廠家造。

九,結論:

估計我們二十年也造不出數碼單反。

數碼單反最難點不在於cmos,最難在於那套自動對焦-自動曝光-反光鏡高速連拍系統,佳能最新的1dx3,在自動對焦自動曝光,反光鏡上下翻飛情況下,能以每秒16張保證壽命連續執行50萬次,可以說是嘆為觀止,其他國家只能望洋興嘆。

數碼單反是集光,機,電一體的尖端精密儀器,某種意義比神舟,比航母難度還要大,其難度決非一般人所能想象得到的。一個明顯的事實就是能造數碼單反的國家比能造人造衛星上天的國家還要少!它對電子,機械,材料,光學,加工等技術要求很高,而且發展很快,很多技術至今只有曰本掌握(如自動對焦)造這種反復使用的精密儀器恰是我們的弱項,就象我們能造免洗的火箭,導彈,飛船,卻一直搞不好發動機一樣!

別的不說,當你按下一次快門,單反就將完成以下一系列動作,(以自動對焦菲林單反為例,設定為程式自動曝光模式,連拍,連續自動對焦模式) 1.鏡頭光圈從最大收縮到預定光圈,這個預定光圈是根據測光情況,主體距離遠近,主體運動情況等並參考相機內儲存的大量攝影師的實際拍攝數據,由相機智能程式自動選定的

2.根據檢測模組反饋,相機驅動鏡頭自動對焦,自動對焦要考慮主體距離遠近,主體運動情況連續進行,反光鏡上翻後檢測模組失效,相機還將根據檢測模組失效前最後記錄的主體運動加速度等情況進行三維焦點預測,在快門開啟前將繼續驅動鏡頭到預測的位置上.

3.反光鏡上翻,切斷取景光路,

4.快門開啟,按照相機智能程式自動選定的快門間曝光,這個快門時間和光圈一樣,是根據測光情況,主體距離遠近,主體運動情況等並參考相機內儲存的大量攝影師的實際拍攝數據,由相機智能程式自動選定的.

5.快門關閉,

6.反光鏡回落復位,恢復取景光路,

7.鏡頭光圈重新開到最大,保證取景亮度, 這個過程任何一步出現偏差,都會導致故障!

以佳能eos1DX3每秒連拍16張為例(1DX3是數碼單反,上述過程中還要加入數據處理,對焦系統和測光系統互相反饋資訊等過程),快門壽命50萬次,就是說上述一組動作要在每秒16次下連續保證精度無故障執行最少50萬回!

單就一個快門,要能實作1/8000秒的精度和耐用性就很難,八十年代中國國家標準快門壽命為三千次,自拍機構更是150次就合格,而當時尼康 F3為十五萬次,現在D4有40萬次,後來鳳凰引進曰本精工技術,快門壽命才達到了幾萬次.海鷗,鳳凰八十年代引進美能達和雅西卡最低檔的單反X-300和FX-3後,苦苦掙紮二十余年,至今仍不能在技術上前進半步,現在水平還停留在人家七十年代的水平上,自動對焦等不能實作,工藝粗糙,快門,反光鏡,光圈,對焦等動作故障率明顯偏高,這是材料,設計,加工,裝配落後等綜合因素造成的。 再談談看似最簡單的機身工藝,佳能2000年的EOS1V就采用了一種叫噴射鑄造鎂合金技術,可以將鎂合金加工成曲面流線型,這項技術估計國內也沒掌握。

數碼單反的技術含量遠遠超出了中國目前的技術水平,我覺得除非引進生產線,單憑自己,即使舉全國之力,也很難造出來,造出來也難以保證質素!典型例子就是當年舉全國之力造出東風,紅旗相機,結果勉強出來了,但不少指標達不到原型機標準,故障率很高,以至大部份機器無法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