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農歷正月二十五,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往年的驚蟄節氣,大多在農歷二月,但因為今年的立春趕在正月之前就到了,導致今年的驚蟄要比往年來得更早一些。
驚蟄是和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的節氣,也是人們春耕的重要參考依據。古時候,天氣預測還不像現在這麽發達,人們只能透過二十四節氣的天氣情況,來判斷未來的氣候變遷。提到驚蟄節氣, 農村地區的老人們經常說,「驚蟄不凍蟲,寒到五月中」 ,你知道背後有什麽說法嗎?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有關驚蟄節氣的農諺,以及具體的含義。大家先來猜猜看,正月二十五驚蟄,今年春天會冷嗎?
這句農諺的意思是,如果還沒到驚蟄節氣,就出現了打雷的現象,就預示著未來45天可能都是大陰天。在古人看來,驚蟄前打雷,是不好的預示,因為連綿的雨天會耽誤人們的春耕。在中國民間,一直有「驚蟄始雷」的說法,如果驚蟄節氣開始後才聽到雷聲,就是個好兆頭。
這句農諺和第一句是相呼應的,說的都是打雷的時間前後對於春耕的影響。古人認為,如果驚蟄節氣當天,春雷乍響,還伴隨著閃電,就預示著今年大概率是個豐收年,糧食會有個好收成。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曾提到,「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不打雷的驚蟄,就不算是個「好驚蟄」。
這句農諺,是根據驚蟄當天刮風的風向,來判斷未來的天氣變化。如果驚蟄刮的是北風,說明未來一段時間的天氣,還會帶有冬季的寒意,所以才會給人一種又進入冬天的錯覺。換句話說,也是在提醒人們,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因為受寒而引來各種不適。
反過來,如果驚蟄當天刮的是南風,說明天氣會比較暖和,但這句農諺中卻提醒人們,不要急著插秧苗,應該等到天氣真正回暖後,再去插秧。古人認為,刮南風帶來的暖和,只是短暫的,後續會出現倒春寒,天氣會轉冷,為了避免剛播種的秧苗被凍傷,盡量再觀察一段時間,等氣溫穩定些,再下地插秧。
這句農諺的意思是,如果驚蟄到來的時候,天氣很暖和,連蟲子都凍不起來,那後續的天氣可能會比較寒冷,會一直冷到5月中旬。從自然規律來看,驚蟄處在早春時節,雖說氣溫回暖,但是早晚溫差較大,還沒有到可以完全脫冬衣的時候,如果驚蟄當天氣溫高,南方的暖濕氣流會和北方的冷氣流相撞,容易形成後續的倒春寒現象。
上面提到的5句有關驚蟄節氣的農諺,前面2句說了打雷時間和天氣變化的關系,後面3句說了如何透過驚蟄當天刮的風和氣溫變化,來預測接下來的天氣。如果按照上面的說法,今年的驚蟄是正月二十五,還沒出正月,冷的概率會比較大,如果按照「驚蟄不凍蟲,寒到五月中」的說法,那今年春天應該不會很冷。
這些農諺,是古人在漫長的農耕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心得,可以作為參考,但影響天氣的因素太多,所以我們也不能以偏概全。不過,我倒是覺得,這些農諺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提醒,驚蟄是個不穩定的時節,乍暖還寒,應該多關註天氣的變化來做調整,盡量減少倒春寒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