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長期自己燒水喝和經常買桶裝水喝的人,誰更健康?

2024-08-06推薦

水是生命之源,我們每天喝足夠的水對於保持體內水分平衡至關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有人習慣於長期自己燒水喝,還有一部份人選擇桶裝水或瓶裝水。

健康時報 圖

那麽,長期自己燒水喝的人和經常買桶裝水喝的人,到底誰更健康?

長期喝桶裝水

面臨怎樣的健康風險?

2024年1月,國際學術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發現: 每升瓶/桶裝水中平均約含有24萬個可檢出的塑膠微粒。

研究截圖

研究人員首次利用新的顯光學成像技術,能觀測到瓶/桶裝水中「納米級塑膠」(小於1微米的塑膠顆粒)。這些細小的「納米塑膠」可以透過我們腸道或肺部細胞,進入血液,甚至抵達心臟和大腦。甚至對於孕媽媽來說,還會穿過胎盤,最終進入胎兒體內。

研究還發現: 當瓶裝水瓶子被擠壓或暴露在高溫下時,它可能會隨著碎片脫落而進入水中。甚至在反復開關瓶蓋時,許多塑膠顆粒也會進入水。

自來水中就沒有「微塑膠」了嗎?同樣有! 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釋出的【飲用水中的微塑膠】的分析報告中就指出,在海洋、汙水、淡水、飲用水(包括瓶裝水和自來水)中均有塑膠汙染物的存在。

研究發現:把水燒開能大幅降低微塑膠

2024年2月,廣州醫科大學李戰軍教授和暨南大學環境學院曾永平教授在【環境科學與技術快報】期刊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發現:把水燒開,再簡單過濾,就可能除去高達84%的納米/微塑膠!這堪稱最為簡單且無害的「凈化」水方式,從而減少人類透過飲水所致的微塑膠攝入量。

研究截圖

研究發現,在燒水的過程中,隨著水溫的升高(25-95℃),水中的微塑膠的去除效率從最初的2%逐漸增加到28%,在100℃時急劇增加到84%。同時,微塑膠濃度從原來的30顆粒/微升,降低到4.8顆粒/微升。

那水中的微塑膠去了哪裏?研究發現,消失的微塑膠從水中轉移到了水垢的沈澱中,水垢中的碳酸鈣可以透過與微塑膠共沈澱來達到去除水中微塑膠的作用。

燒水的過程中微塑膠與碳酸鈣結合後沈澱,研究截圖

所以,把水燒開喝,在去除微塑膠方面更勝一籌!

最後,研究根據全球不同的水質和飲水習慣比較了六大洲共67個地區的成人和兒童飲用開水和自來水攝入的微塑膠量,發現每天透過燒開水攝入的微塑膠量比透過自來水攝入的微塑膠量少2-5倍。因此,更建議大家自己燒開水喝,可減少人體微塑膠攝入。

健康時報 圖

養成5個習慣

減少微塑膠進入人體

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醫生王茜2023年在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刊文中介紹,減少微塑膠進入人體,養成這5個習慣。

1. 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制品

減少一次性塑膠餐具使用,因為使用的一次性紙杯、塑膠餐盒、塑膠碗勺、包裝袋等都是塑膠制品;

2. 養成自己燒開水喝的習慣

內建水杯,最好是玻璃杯、搪瓷杯,或不銹鋼水杯。盡量自己燒自來水喝或涼白開,少飲用瓶裝水;

3. 別在碗裏套塑膠袋吃東西

不要在碗裏套塑膠袋盛燙食;需要打包最好使用降解盒,內建飯盒更好。因為高溫會增加微塑膠產生的速率和數量。

4. 養成少用塑膠吸管的習慣

液體接觸塑膠吸管管壁時,會將微塑膠帶入體內,而熱飲更會增加此風險,一些人喜歡咬吸管,塑膠吸管在受到外力作用時會產生更多微塑膠;

5. 少吃塑膠包裝的加工食品

少吃加工食品,加工食品經層層包裝,受微塑膠汙染的風險更高。罐裝食品內部一般都塗有雙酚A,微塑膠難免會降解在食物裏。

最後,塑膠瓶、塑膠袋,別亂扔,垃圾分類放到指定的垃圾桶裏,減少對環境的汙染,避免微塑膠透過食物鏈進入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