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不上早課睡到自然醒?要明晰「家校社」教育的邊界

2024-03-06推薦

近日,一份「家長因上學時間太早在班級微信群懟老師」的聊天記錄引發熱議,該家長在群內表示自家孩子「所有第一節早課不上」「睡到自然醒」。隨後,有老師在群內對家長的言論進行了回應,在後續交談中,家長和老師發生了言語爭執。3月2日,@白鹿影片 致電涉事小學,一工作人員稱此事已溝通解決好了。(3月3日羊城晚報)

家長不卷分數卷健康,這是家長觀念的進步。但是,進步的前提是尊重規則。大多數家長都要上班,送孩子上學自然要早一些,而且早課也是為了培養學生早睡早起的好習慣,這也是學校安排早課的原因。

家長心疼孩子,不願孩子上早課,可以單獨向老師請假處理,或向當地教育部門反映,沒必要用所謂的健康來綁架老師。怕就怕家長向老師請假處理後,反過來又責怪老師沒把孩子的學習成績提上去。

東北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長趙剛曾這樣比喻:「家長、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可以用等腰三角形做比喻:學生是頂點,家長和教師是底邊的兩個點。底邊越長,頂點越低;底邊越短,頂點越高。說明家長和教師距離越遠,學生的發展水平越低;家長和教師的距離越近,學生的發展水平越高。」這就要求家長對學校首先是信任,而不是把學校當成了一個服務行業。

「不平等」的家校關系中沒有贏家。當前與學校溝通不暢的家長中存在兩個極端:一些家長習慣以挑剔的眼光看待學校教育,以精細化方式對待孩子的培養,成為參與溝通的「高敏感家長」。一些細枝末節的事情動不動就舉報、投訴。還有一些「不配合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後,認為學習就是學校的事,甚至老師主動聯系家長溝通孩子問題,家長也在敷衍,成為「沈默型家長」,不主動、不拒絕、不溝通。

單向度的家校溝通無法滿足現實需求。最好的教育,是家長信任老師、老師全力以赴。這就需要加強家校社溝通,明晰「家校社」教育的邊界。如果說學校教育是訓練學生遵循「規定」,家庭教育則是培養孩子學會「規矩」,社會教育是引導遵守「規則」。正像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所說,「接受義務教育,就需要遵守義務教育的規定。」(丁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