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中國縣城概況:門源——金色門源,富硒善地!

2024-02-09旅遊

門源境內金燦燦的油菜花競相綻放,與藍天白雲高山流水,臨海草原交相輝映,延綿數十公裏,變換出一道道獨具特色的迷人風光,吸引了全國各地遊客前來遊玩觀賞!

1.門源回族自治縣的基本概況:

門源回族自治縣,隸屬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位於中國青海省東北部,地處海北藏族自治州東部,屬高原大陸性氣候,行政區域總面積6902.26平方千米。戶籍總人口16萬人。

2.門源回族自治縣的自然條件:

門源回族自治縣地處祁連山系東端,地形復雜,高低懸殊、北部冷龍嶺群峰聳立,南部達阪山層巒疊嶂,大通河谷地勢平坦、具有南北高山相擁,中間平坦開闊,西部中低山丘陵灘地相間,東部兩山合攏峽谷縱橫的地貌特征,地形整體上呈西北高、東南低:南低北高,東西長,南北短,東窄西寬的鋸齒狀境域。

門源回族自治縣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地處中緯度西風帶區,具有典型的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等高原寒溫濕潤性氣候特征。冬半年受來自西伯利亞幹冷氣候影響,氣候比較寒冷幹燥。夏半年受孟加拉灣的西南暖濕氣流影響,氣候涼爽濕潤。具有春季多雪多風,夏季涼爽多雨,秋季溫和短暫,冬季寒冷漫長的特點。

門源降雨豐沛,冰川雪峰密布,河、湖、澗、溪、泉如網,享有眾水之源的聲譽。

3.門源回族自治縣的民俗文化:

眉戶戲,稱"迷糊"、"迷胡"、"曲子戲"或"弦子戲",是陜西省主要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眉戶戲」盛行於關中,而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肅、寧夏、青海等部份地區也有流行,以其委婉動聽的曲調,令人聽之入迷的藝術魅力而得名。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眉戶戲逐漸成為西北地區漢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隨著漢族在門源的入居,就把眉戶戲帶入了門源,在西灘鄉邊麻掌村落地生根。

宴席曲,門源回族把結婚辦喜事稱為「吃宴席」,專門在婚禮宴席上演唱的曲子叫宴席曲,它是熱鬧而隆重的婚禮上必不可少的娛樂活動。宴席曲由元代回族中流傳的「散曲」演變而來,長於敘事,並且載歌載舞,生動活潑,伴有舞蹈動作。

4.門源回族自治縣的經濟發展:

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為契機,圍繞農牧全產業鏈升級,重點發展青稞、油菜及牦牛藏羊產品加工,打造農產品加工業集聚發展的平台。目前已初步形成以食用植物油、青稞酒系列、青稞系列產品、牦牛肉制品、牦牛奶制品、蜂產品、飼草和有機肥加工為主的現代農產品加工產業體系。

門源縣依托獨特的生態旅遊資源,打造建成10余個國家級景區景點,環青海湖國際公路單車賽、崗什卡國際滑雪登山挑戰賽、西北五省花兒演唱會等大型文化旅遊賽事活動在門源落地開花,門源萬畝油菜花海成為門源文旅產業推介走出省域、邁出國門的第一張名片,「金色門源」的旅遊品牌被國內外遊客熟知,被中央媒體專題報道。門源縣先後榮獲全球十大絕美花海、中國十佳最美鄉村、中國美麗田園、中國最美縣域等榮譽稱號。

全力推動食用菌產業發展,以食用菌產業作為富民強縣的「一號工程」, 組織成立了門源縣食用菌產業協會,引導新型經營主體及農牧戶參與食用菌產業發展。

5.門源回族自治縣的交通區位優勢:

門源縣境內擁有國道3條298公裏、省道3條355公裏、縣道11條288公裏、鄉道53條599公裏、村道634條1212公裏,曼大高速公路、扁門高速公路、338國道、227國道等交通要道穿境而過,基本形成了以國省道為骨架、縣鄉道為支線、村組道為脈絡的路網體系,境內幹線道路形成「六縱四橫」的新格局。

6.門源回族自治縣的旅遊資源:

油菜花海景區 ,門源最著名的景點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菜花田之一。每年7月,這裏的油菜花盛開,形成一片金黃色的海洋,非常壯觀。遊客可以在這裏欣賞到壯觀的油菜花海和獨特的民俗風情。

皇城草原 ,青海省最大的草原之一,位於門源縣的北部。遊客可以在這裏感受到高原草甸的美麗和壯闊,欣賞到藏族傳統建築和文化,體驗到當地人民的遊牧生活。

門源照壁山 ,山體高大雄偉、傲立乾坤、其形如桃,橫斷面成壁,與宋代浩門古城的南門正面相對,故名。照壁山屬於丹霞地貌,因與北面的冷龍嶺呈龍鳳呈祥之勢又稱鳳凰山。照壁山壁面遍生雲杉,間有灌木叢生,常年碧翠,相互依偎,景色壯觀怡人,被列為門源古八景之一,稱之照壁凝翠。景區還有北鬥七星長壽松、旺財石、鳳舞九天、文昌廟遺址、許願樹等獨具特色的景致,是集秀美自然、厚重人文為一體的綜合景觀,已經成為展示當地民俗文化,集觀光、休閑、娛樂、度假等為一體的鄉村旅遊度假風景區。

崗什卡雪峰 ,祁連山脈東段最高峰,位於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冬日暖陽下的崗什卡雪峰銀光熠熠,冰瀑雄奇,景色壯美如畫。

7.門源回族自治縣的特產名吃:

奶皮 ,門源回族的特產,是牛奶制品中最可口的營養食品。它主要用鮮牛奶制作。其方法是將牛奶倒入鍋煮熟後,控制火候,用柴草微火烘煮、不攪動,使水分慢慢蒸發,奶汁濃縮在鍋底凝結成圓形奶餅,用搟面杖輕輕挑起,折成半圓,放陰涼處陰幹既成。奶皮白裏透著乳黃,油漬點點,蜂窩沙孔滿布,切成菱形放入盤內即可食用。色彩清新誘人,入口鮮奶油溢香,酥軟味美,不油不膩,不但可供日常食用,而且還是待客饋贈的上品。目前,麻蓮鄉奶皮加工坊,對農戶制作的奶皮進行了真空防腐包裝,便攜宜存,是當地知名的品牌。

酥油 ,藏區群眾的主要食品,制作難度較大。把擠好的奶子煮開讓其冷卻後,把上面凝成的鮮奶油取下來,如此反復,等鮮奶油積累到很多的時候,放入專門制作的木桶,木桶有蓋,中間留一孔,有一根攪拌用的底端齒輪狀圓盤的木棍,藏族婦女就開始"打酥油",數小時候後,油脂和水分分開,把油脂植入清水反復揉洗,金燦燦的酥油就成型了,不立即食用的就裝進羊肚子或牛犢肚子儲存起來,久放不腐,是吃糌粑(炒面)、寺院點燈的必備之物。

幹肉 ,家鄉人的吃肉方法很多,好多人家在冬季最少也要宰一頭牛,兩只羊,把宰好的牛羊肉分成兩部份儲存起來,一部份凍在冰櫃,一部份做成"幹肉"。"幹肉"的制作一般在冬季進行,把肉懸掛在房梁上,用柴火熏一下,再風幹。這樣做出來的肉可以長期存放,有嚼勁兒,香味久久回旋,是很多牙齒好的人的最愛,也是招待尊貴客人的首選。

麥索兒 ,在八月份,把快要成熟的綠色青稞摘回來,煮熟,把芒、殼用簸箕收拾幹凈,在小石磨上磨成條,熗上自家種的韭菜或毛蔥,放上鹽就可以吃,味道鮮美無比;還可以配上地裏剛挖的新鮮洋芋、蘿蔔,加水一起煮,就成了麥索兒拌湯。

註:歡迎交流學習,如有雷同請告知,有不足請指正。